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手機,已然是當今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有資料顯示,許多國家的人均手機擁有量早就超過了1臺。與此同時,人們的換機週期大幅拉長,導致手機行業正在以每年10%左右的市場容量下滑。
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便是全球領先的行動通訊霸主——,其近年的業績上也出現了活力不足的問題。2023財年,高通交出了一份營收、利潤雙下降的成績單。
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不但給高通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也帶來業績發展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是晶片需求不斷下探,另一方面是高通的一眾客戶正努力擺脫對其晶片的依賴,走向自研。兩相夾擊之下,高通的日子相當煎熬。
汽車晶片業務是高通唯一保持正向增長的板塊,但體量太小,無法扭轉業績頹勢。在業績逐漸下滑的時期,大規模裁員的訊息也頻頻傳出。稱霸多年的晶片龍頭,顯然也會有頭疼的時候。
手機晶片市場寒意明顯,高通業績遇冷
剛過去不久的2023年,對全球諸多晶片大廠來說,算是乍喜還憂的一年。隨著ChatGPT在2022年末上線且火爆,AI大模型的熱潮便席捲了整個2023年。往前看,2022年,全球晶片市場全面降溫,到下半年直接步入下行週期,各大晶片大廠的業績幾乎一片倒。
2023年在AI熱潮的繁榮景象下,晶片大廠也試圖從中分得一杯羹。但從各家廠商公佈的財報資料來看,即便有了AI這股東風,晶片市場依舊未能脫離低迷的行情。
從高通給出的2023財年的營收報告中,錄得營收358億美元,同比下降19%,淨利潤72.32億美元,同比下降44%。
高通每年的營收來源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晶片業務(QCT),二是技術許可業務(QTL)。
報告顯示,2023財年高通QCT部門在2023財年的收入同比下滑19%至303.82億美元,其中,手機業務下滑了22%,IoT業務下滑了19%,僅有汽車業務有所增長。
而所謂的技術許可業務,通俗點說就是凡使用高通技術專利的廠商,都要先繳納一筆授權費取得專利使用權。並且,等到這些廠商的產品實現量產後,還得再依據出貨量向高通繳納產品售價一定比例的後置專利費用。
這也就意味著,高通的業務並不是把技術或者晶片賣給下游廠商後就高枕無憂了。比如手機廠商使用高通晶片做出來的手機,在市場上的銷量情況是否可觀,對高通的營收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2023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2%,創下十年來最低的全年出貨量。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此前不少聲音認為包括手機在內的消費電子市場將在2024年迎來複蘇。高通依舊在2023年12月實施超1200人的裁員計劃。在更早之前,高通已經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分批次進行了裁員。
顯然,高通公司透過大規模的裁員行動,以應對業績下滑帶來的成本壓力。裁員潮不僅對員工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也引發了外界對高通未來發展的擔憂。大規模裁員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創新能力和員工士氣,進而對公司的長遠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自研晶片風向下,高通結束躺賺時代
縱觀2023全年,高通的日子的確不太好過,為了降本增效,動作不斷。據訊息稱高通裁員名單當中,大部分是移動部門的員工,也就是負責手機晶片的。
作為一家成立有39年之久的老牌技術公司,如今市面上涉及到的手機晶片技術方案,幾乎都能找到高通的身影。在過去,高通一直憑藉出售晶片的同時,搭售技術專利賺錢。
但也正因為高通的壟斷地位和高額的專利費,多個國家都曾經對高通發起反壟斷調查以及智慧財產權糾紛起訴。其中,也包括中國市場。2015年,中國發改委向高通釋出了處罰公告,對高通壟斷違法行為罰款60億人民幣,並作出整改。
在本次反壟斷案件結束後,高通將晶片專利許可費從原來的5%下調到3.5%,整機收費比例從100%下調至65%,不再搭售非標準必要的專利等等五項整改舉措。
誠然,高通是全球領先的移動晶片公司,在技術上的創新和智慧財產權理應得到認可。但高通多年來濫用技術支配地位,向手機廠商定下了不少“霸王條款”,阻礙了公平交易的市場秩序,最終損害了終端消費者的利益。
需要說明的是,高通多年來在技術專利上的領先優勢,已經出現逐漸瓦解的跡象。2023財年高通來自專利授權部門QTL的收入為53億美元,同比下降17%,其中第四季度的收入為12.6億美元,同比下降12%。
從高通的專利池來看,其中大部分圍繞著Wi-Fi技術專利以及行動通訊專利。目前,Wi-Fi 7是最新一代的技術。根據NGB報告顯示,華為Wi-Fi 7標準專利貢獻全球第一,總貢獻482項。
公允地說,純粹從技術角度審視高通這家公司的話,其底氣依然是足夠的。畢竟,蘋果和高通打了整整兩年的專利糾紛官司,最後還是與高通握手言和並續約了三年合作協議。
但從蘋果一貫的風格來看,其仍然致力於擺脫對高通的依賴。根據外媒的報道,蘋果公司在研發5G調變解調器的同時,還在持續招聘工程師來研發6G調變解調器。
根據業內人士預測,蘋果或許會在2025年放棄高通。未來,如果高通失去蘋果這個大客戶之後,其業績難免會受到波動。要知道,在2022財年,高通大約有20%的營收來自蘋果這個大客戶。
除了蘋果這個亦敵亦友的“冤家”之外,消費電子領域高通的競爭對手還有德州儀器、聯發科和三星;車載晶片領域則是英飛凌、英偉達等等。
聯發科面世的時候,高通早就在晶片市場稱霸一方。聯發科避其鋒芒,專攻中低端晶片市場,成功站穩了腳跟。經過多年的發展,聯發科從邊緣走到主流,近幾年更是威脅到高通的霸主地位。
從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聯發科的市場份額首次超越了高通,排名第一。在2021年第三季度,聯發科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如今,聯發科已經連續12個季度保持著市佔率第一名的寶座。
在手機晶片賽道上,高通優勢在於高階晶片,聯發科則是以規模取勝。只不過,近年來聯發科也向高階晶片發起了進攻。天璣9300晶片就常被拿來與高通的驍龍8 Gen 3進行對比,兩者都是目前主流旗艦手機的處理器主要供應商。
另外,伴隨技術壁壘的不斷攻克,走向自研晶片的玩家越來越多。近年來,中國企業致力於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日益重視科技研發投入。
或許短期內中國自研晶片企業對現時的競爭格局影響不大,但自研晶片走向成熟只是時間的問題。放眼將來,高通的危機感或許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第二增長曲線未成氣候,業績之困難解
在手機晶片市場上遭遇業績重挫的高通,汽車晶片業務在2023財年保持正向增長,是高通財報上唯一的增長亮點。
眾所周知,汽車的智慧化主要透過兩個方向來實現,一是自動駕駛,二是智慧座艙。由於法律法規和技術門檻的緣故,智慧座艙成為更保險的選擇,也是眾多入局者的首選賽道。
在汽車邁向智慧化的趨勢下,高通第一款座艙晶片釋出於2019年。隨後幾年裡,高通憑藉在手機晶片領域積累的資本,順利成為多家智慧汽車廠家的供應商。
相比走向下行的手機晶片,車載晶片顯然更有前途。高通並不是第一家車載晶片玩家,更不是最後一位。中國智慧汽車市場競爭之激烈有目共睹,誰能吃下這波浪潮裡的最大一塊蛋糕,還未可知。
在剛落幕的CES 2024展會上,英特爾高調宣佈發力汽車晶片業務,劍指英偉達、高通。而且,不少汽車廠商也在避免被外資晶片企業扼住咽喉,從而著手獨立研發晶片。國產晶片雖暫時落後於進口晶片,但其進步的速度也不容忽視。
比如由芯擎科技打造的“龍鷹一號”智慧座艙晶片,在效能方面已經十分接近目前主流的高通8155晶片。
此外,儘管智慧座艙的市場逐漸火爆,但這個產品仍處於起步期,距離實現產品普及的那天有著相當遙遠的距離。高通的業績第二增長曲線,或許要在很久的將來才能看到成果。
汽車晶片只佔了高通總營收5%的比例,就短期內來說,手機晶片業務依舊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更重要的是,去年華為麒麟晶片順利迴歸國內市場,高通在中國市場的業績損失恐怕會進一步加劇。
結語
作為智慧手機市場的隱形霸主,高通在這個賽道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目前,手機廠商廣泛採用高通晶片,其市場規模仍然可觀。只是隨著智慧手機市場增速放緩,晶片市場也變成存量競爭的零和博弈。
在移動晶片市場,高通的王者地位雖短期難以撼動,但放眼將來其隱憂清晰可見。除了老對手聯發科搶奪的市場份額與日俱增之外,華為等諸多科技公司在自研晶片的道路上緊追不捨,日後形成的威脅並不小。
說在最後,儘管未來的道路不會那麼容易,可是高通作為一傢俱有實力和經驗的公司,相信其仍然具備應對挑戰並找到發展機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