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線上簡歷製作平臺Resume Builder曾在2023年12月對906名企業領導人進行了一項調研,結果顯示,38%的受訪者表示2024年所在企業可能會裁員,52%的受訪企業領導人表示所在企業可能在2024年實施招聘凍結。
當時鍾撥到2024年1月31日,該項調研結果的預測正變成現實。《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美國科技企業裁員監測網站Layoffs.fyi瞭解到,僅2024年1月份,已有103家科技企業採取了裁員措施,其中不乏、谷歌、Salesforce、亞馬遜、PayPal等知名大型企業,總共裁減員工規模將近2.9萬人。
需要指出的是,Layoffs.fyi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科技企業自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這21個月裡,幾乎每個月的裁員總數都在5000人以上,其中18個月裡涉及裁員的企業數量超過100家。與2023年1月共277家科技企業裁員近9萬人的規模相比,2024年1月實施裁員的企業數量、員工規模似乎是“小巫見大巫”,但實際上這是繼2023年下半年裁員現象短暫緩解後達到的一個新的小高潮,涉及裁員的很多企業是2023年年初、2024年年初兩次裁員高潮的共同參與者。更為重要的是,在此輪裁員中,作為2023年最為火熱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是否扮演了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引發了業界較大的討論與爭議。
記者觀察到,2024年1月採取裁員舉措的科技企業涉及廣泛,既包括初創型的科技企業,又不乏行業巨頭,覆蓋消費零售、軟體、能源科技、金融服務、廣告營銷、媒體等多個細分領域。
就在2024年1月25日,微軟遊戲業務裁減9%、約1900名員工,被裁員工主要集中在2023年10月完成收購的動視暴雪及Xbox遊戲工作室的遊戲研發團隊ZeniMax。1月29日,被稱為“掃地機鼻祖”的iRobot宣佈裁減31%的員工,涉及350人,因未獲得監管機構批准,iRobot“賣身”的交易以失敗告終。根據iRobot披露的資料,預計2023年全年營收為8.91億美元,同比下降25%,虧損在2.65億至2.85億美元之間。另據TheVerge報道,在1月中旬確認在包括Pixel、Nest、Fibit等部門分別裁掉了“幾百個職位”,裁員規模超過1000人。隨後不久,谷歌旗下流媒體服務平臺YouTube部門裁減約100名員工。同時,《華爾街日報》於1月26日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CRM軟體巨頭Salesforce將在全公司範圍內裁員約700人。2024年1月初,影片遊戲軟體服務商Unity在一份監管檔案中披露將裁減約25%的員工,影響約1800個工作崗位,預計到2024年3月底完成,成為Unity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除此之外,金融支付公司PayPal於1月31日被曝裁員約9%,約2500名員工受到影響。PayPal執行長Alex Chriss在致員工的信中表示,此舉意在“透過直接裁員和取消空缺職位來調整公司的規模”“裁員將使公司以滿足客戶需求和推動盈利增長所需的速度前進”。值得一提的是,獲得OpenAI投資以及微軟合作支援、因推出可穿戴的AI Pin備受關注的AI初創企業Humane也是此輪裁員潮的參與者,解僱了4%的員工作為削減成本的措施之一。
正如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學院教授Jeff Shulman所說,“科技行業存在‘羊群效應’”“裁員有助於科技公司的股價上漲,這些公司沒有理由停止(裁員)這件事。”需要指出的是,此輪裁員潮中的參與企業同樣是2023年裁員潮的參與者。當一家大型科技企業裁員之後,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公司的董事會、高管層往往也會跟進採取同樣的做法,一方面是為了行業性的普遍現象能夠為自身的裁員提供“掩護”;另一方面往往也是為了彌補因盲目擴招、投資失誤等決策失誤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事實上,據Resume Builder調研資料,三成以上的受訪企業領導人反映2023年所在企業已經採取了減少或取消獎金、降低或停止節日福利或獎金的舉措來降低成本;還有12%表示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員工工資,涵蓋中層管理者、高階管理人員以及初級員工。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指出,美國科技公司數量很多,裁員實際是正常現象,一方面是這麼多科技公司中總會有掉隊的企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科技公司本身處在動態變化的行業領域中,裁員重組也是企業主動調整戰略及策略的表現。以微軟對收購的動視暴雪為例,近幾年來動視暴雪的遊戲作品乏善可陳,與其“躺在歷史功勞簿”上,不如透過裁員來激發組織活力。
在過去的一年裡,由Chat GPT引領的生成式AI、AI大模型成為全球科技領域最為火熱的技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各個產業,2024年被業界視為AI大模型、生成式AI全面落地的一年。處在技術變革期,企業從組織、人力、戰略等進行全面的調整變革,自然會帶來員工及崗位的大變動。與此同時,關於AI替代、取代人類勞動力的討論一直以來不絕於耳。那麼,AI技術浪潮在美股科技企業裁員潮中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記者觀察到,裁員的大多數企業並未明確提到AI浪潮是其裁減員工的主要原因,而是將持續的裁員作為其近兩年來削減成本、保持良好利潤和現金流運轉、保障業務高效運轉的普遍性措施之一。當然,也有部分企業明確提到了AI對於招聘、裁員等的影響。比如美國聯合包裹運輸公司UPS在2024年1月30日宣佈裁員1.2萬人,稱用工成本的上漲和物流需求的下降導致其2023年營收及2024年業績預測資料不及預期。該公司公開表示,人工智慧及其帶來的自動化將頂替不少被裁掉的崗位,哪怕日後物流的市場需求恢復上升,這些崗位也不會回來了。ERP(企業資源計劃)軟體巨頭SAP在1月24日釋出財報後不久宣佈,2024年啟動一項耗資約20億歐元的重組計劃,約8000個職位受到影響。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SAP全球共有10.76萬名員工。SAP執行長Christian Klein對外表示:“2024年,SAP將進一步加大對關鍵戰略增長領域的關注,特別是商業AI。展望未來,這將使我們在創新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同時提高運營模式的可擴充套件性。”
在前不久舉行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2024上,著名AI科學家李飛飛、吳恩達在對話中一致認為,2024年將會是AI技術繼續深化的一年,同時也會覆蓋到更多行業,成為下一次數字革命或工業革命真正的變革性驅動力。這次由大模型引發的AI浪潮,並不會像7年前那波AI熱潮一樣,熱鬧幾年後就進入“冰河期”。基於此趨勢,無論是科技巨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紛紛加大在AI領域或者向AI方向轉型的投入力度。生成式AI、AI大模型的熱潮在“替代”甚至“消滅”部分職業崗位的同時,也在催生一些新的崗位需求,美國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在官網更新稱,由其投資的、位於舊金山灣區的69家AI初創企業正在積極開展招聘工作。
全聯併購工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認為,因AI新技術的迅速興起,且在人員編制和預算都有限的情況下,一些科技企業透過裁掉其他非核心領域的研發人員,把省出來的錢投入到AI領域。儘管AI技術導致了某些職位的消失,但它也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在AI和機器學習領域,這些崗位的薪資普遍較高,需求量也在持續增長。因此,即使AI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裁員浪潮,但它也在技術產業中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方向。
在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方融科技高階工程師周迪看來,AI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在許多行業中,AI已經成為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透過自動化和智慧化生產,企業可以減少對人力的依賴,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也是裁員潮背後的重要原因。其次,AI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最佳化人力資源配置。透過AI分析員工資料和業績表現,企業可以更好地瞭解員工的技能和優勢,從而更好地配置人力資源。這種最佳化配置可以使得企業在人員數量減少的情況下,仍然保持生產和創新的效率。AI在裁員潮中起到了多重作用,在對現有的就業崗位產生衝擊作用的同時,大量需要AI的應用將產生,這會創造一大批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因此它也具有利於就業的一面。“我們改變不了科技進展的形勢,只能去接納它、擁抱它。在人工智慧時代不斷地提高自己,適應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