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在“爭搶”年終獎的同時,銀行又瞄準了另外一個“資金大戶”——孩子的壓歲錢。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不少銀行以壓歲錢管理為由針對小儲戶推出了專屬銀行卡,以吸引家長和孩子的目光。
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早在20多年前就有銀行推過兒童卡,但那時候辦理手續繁瑣、兒童權益不突出等問題比較突出,從而限制了兒童卡的推廣。想讓這類卡片的接受度和普及度得到提升,銀行還需要在降低門檻和提升服務上下些功夫。
支援個性化定製
每逢春節,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的壓歲錢已成為孩子們一筆不小的財富。隨著兒童自主意識的提升,父母代為保管壓歲錢逐漸成為歷史。在此背景下,不少銀行瞄準了小儲戶,乘勢推出了專屬銀行卡,像中國工商銀行的“寶貝卡”“成長卡”“萌娃卡”,交通銀行的兒童簽帳金融卡以及民生銀行的“小鬼當家卡”等。此外,部分銀行還支援個性化卡面定製服務,從而讓卡片具有紀念意義。
“我們行也有專屬的兒童卡,而且支援個性化定製,就是把孩子的照片列印到銀行卡上,但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一家商業銀行的值班經理朱良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朱良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每年春節前後都有不少市民會帶著孩子來辦理銀行卡,藉此培養孩子的“財商”。“1月份到現在已經辦理了60多張了,估計春節後會更多一些。”
“我今年也給孩子開了一張兒童卡,孩子大了,希望能培養孩子的存錢觀念和意識。”市民張女士說道。
隨著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不少家長願意給孩子辦理一張銀行卡,讓他們將自己的零花錢、壓歲錢積攢起來存入卡中。同時,為了滿足家長們提升孩子財商的需求,大多兒童卡還有如“親子賬戶關聯”“貨幣基金產品”“消費取現限額”“兒童保險產品”“壓歲錢儲蓄計劃”等個性化服務,可以培養孩子簡單的理財意識和習慣。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兒童賬戶資金只能購買活期或定期等存款類產品,不涉及風險等級較高的理財產品。也有少數銀行推出了針對兒童客群的存款類專屬產品,這類產品保本保息,但相較於同期限的普通存款產品在利率上更有吸引力。
談及各家銀行紛紛推出兒童專屬儲蓄或銀行卡服務的原因,金融行業資深研究者於百程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數字時代的到來,兒童接觸金錢和相關知識的時間越來越早,壓歲錢也越來越多,一些家長希望子女較早地建立金錢觀,同時為子女後續讀書等資金使用早做儲備,因此,銀行基於市場需求推出兒童金融服務。此外,從銀行業務發展角度看,兒童金融的背後是家長,兒童金融發展得好,也有利於提升家長客戶的認可和留存,而早佈局兒童金融,也能為銀行提前儲備未來的客戶,所以兒童金融更大的價值在於未來,在於提升家庭客戶的黏性。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階諮詢顧問蘇筱芮表示,一些銀行選擇將兒童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化,一方面表明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銀行企圖透過客群細分以及精細化運營能力以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銀行對兒童金融前景的看好,願意投入人力、財力等資源來豐富自身產品服務體系,進而為鞏固其金融生態打下優良根基。
服務尚待提升
朱良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事實上,國內銀行涉足兒童金融服務較早,自2000年時便已有銀行開展此類業務。彼時,工商銀行聯合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發行了第一張少兒銀行卡“牡丹雛鷹卡”,該卡除具有一般銀行卡的存、取、購物、轉賬、匯款等功能外,還設定了持卡人的監護體系。此後,面向更廣泛的兒童群體,各家銀行紛紛推出了相關的專屬銀行卡業務。
雖然兒童銀行卡推出的時間較早,不過從整體發展來看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究其原因,就是辦理手續複雜且服務相對較少。
市民陳晴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孩子每年的壓歲錢都在數萬元,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存在她名下的銀行卡上。孩子大一些後,想給她辦一張自己的銀行卡,但張女士發現,兒童卡辦理起來很麻煩不說,服務也不如成人的卡好,最後還是放棄了辦理的想法。
據經濟導報記者瞭解,針對18週歲以下客戶開戶,銀行一般要求監護人攜帶家長和孩子本人身份證、出生證明或戶口簿等有效證明材料等,到銀行櫃檯辦理。
雖然部分銀行的兒童卡可以在網上申請,但是持卡人收到卡片後還需要到網點啟用。也有銀行表示,家長持有該行的銀行卡才能為孩子辦理兒童卡。
與成人賬戶不同,兒童賬戶一般不能單獨開通網銀和手機銀行,各項業務均需到銀行櫃檯辦理。
在陳晴看來,兒童卡的辦理沒必要設定各種門檻,同時,銀行還應該提供兒童成長過程所需的產品和服務。除基礎服務外,還可以提供財商知識、理財遊戲等增值服務,也助力家長解決兒童財商教育問題,使得銀行成為兒童金融知識獲取、理財實踐和成長的平臺。
“未來隨著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提升,銀行產品服務創新能力提升,市場供需會更加匹配,預計兒童銀行卡等業務需求潛力會有所釋放。”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