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暴跌,我不但在股市捱打,還因為此前推薦朋友買個人養老金被抱怨了。
我開啟自己的個人養老金,確實是慘。我買的三隻養老基金,截至2月3日虧損幅度分別是華夏養老2045三年持有(FOF)-19.07%,中歐預見養老2050五年持有(FOF)-25.71%,興全安泰積極養老五年持有(FOF)-12.95%,我看一下持有時間408天了,整體體驗確實很差。
2022年11月份,我國正式開通個人養老金業務,當時我還寫文分析,為什麼中國需要個人養老金制度,我本人也是當年12月份就參與了,身邊很多朋友也紛紛向我諮詢,我積極鼓勵他們參與。
不過當時全國只有36個城市試點,而且還需要有繳納社保記錄才有資格。後面監管部門發現,雖然開通的人數不少,但真正投入的人卻並不多。
在2023年12月底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3》釋出儀式上,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從2022年11月25日施行至2023年6月,累計參加人數4030萬,繳存金額182億元。但同時也出現“三低”現象,一是相對於開戶人數實際繳存人數比例過低,僅為22%;二是相對於稅優政策規定的繳存額上限來說,實際繳存金額比例太低,僅為2.5%;三是對於繳存額來說,實際投資的資金比例較低,約為61%。
持有的體驗是真的差。由於個人養老基金的底層資產是證券資產,這幾年又碰到A股大熊市,養老基金與市場上普通的權益性基金一樣,陷入鉅虧。統計顯示,當前市場上一共有170多隻專門針對個人養老的基金產品,2023年的虧損高達九成,平均收益率-4.47%,虧損幅度最大的幾隻基金就包括我持有的中歐預見養老2050五年持有(FOF),2023年虧損27.14%,成立以來累積虧損22.16%——本來想節約點稅卻一年時間把稅都虧沒了。而累計回報率為正的養老基金只有20多隻,最高回報率也不超過3%,還抵不上自己瞎買個純債基金。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目前開立賬戶人數超過5000萬人,雖然暫時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真正存錢的賬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購買了養老基金的使用者,多少對當初的決定會有那麼一點點懷疑吧。
個人養老金制度號稱是補齊我國養老體系最後一塊短板,是養老保障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設立,意味著中國真正形成了由“基本養老金(第一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二支柱)+個人養老賬戶(第三支柱)”的三支柱養老體系,這也是國際通行的養老金管理模式。它著眼的是長遠,也就是很多人十年二十年之後的退休生活保障。
我個人的角度看,依然認為積極持有個人養老金是一項明智的選擇。
從宏大的人口敘事角度看,老齡化加快與少子化加重是不可逆的,這意味著未來國家社保養老金的負擔會越來越重,年輕人的負擔會越來越重,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就摒棄養老靠國家的意識,這可能對一些人來說很難接受,但事實很可能就是,我們的養老金替代率會越來越低。
當前我們的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只有40%多,不僅低於國際通行標準(70%),甚至還低於警戒線(55%),如果養老金替代率低於55%,意味著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將嚴重下降。考慮到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重,人口出生率越來越低,現在40%多的養老金替代率,將來都未必能維持。這個時候,第三支柱的作用就凸顯了。
從投資的角度看,個人養老金制度給了三種風險偏好選擇,分別是無風險的定期存款、低風險的理財、保險產品和中高風險的養老基金。
年齡原因,我主要投的是養老基金,基金主要掛鉤的是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是一個波動的市場,它遵循迴圈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最近A股被罵慘了,個人養老金也被罵慘了,但不可否認的是,總體上看,股票的長期投資收益率是最高的,沒有“之一”。
如果你想要追求長期的投資收益,股票就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品。即使是我們唾棄的大A,過去十年,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的年化收益率也都能達到9%左右,這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收益率。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多年的年化平均收益率高於8%,企業年金近10多年的年化收益率也高於7%,也有理由相信個人養老金賬戶在相當長的封閉期,平均年化收益率能夠達到6%以上。金融機構應該也有能力去達到這個水平,應當給金融機構這樣的壓力。
當然,如果著眼於短期,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波動。長期上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短期波動具有很強的偶然性。而個人養老金的本質就是靠拉長時間來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養老第三支柱的建設也必然將是一場“持久戰”。
隨著兩年試點的結束,2024年1月2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宣佈,未來將在全國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
但老實說,目前個人養老金的推廣,仍需要解決思想問題和實操問題。
首先從思想問題來看,你如何讓投資者認可把錢交進去比放在其他賬戶更有優勢。這又分為必要性與可靠性。必要性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這裡主要談可靠性。
基於A股市場的巨大波動性,我認為對於初期投資個人養老基金的群體來說,宣傳重點要放在低風險的產品上。
參考國際經驗,在美國IRA制度建立初期的1975年,參與者一開始也是把大部分資金投資於短期安全穩健的銀行儲蓄和保險產品,較少比例投資於風險較大的基金產品。待後面持續執行多年後,投資者慢慢摸索,逐步發現短期風險較大的基金反而在長期實現了較高回報,此後投資者的繳費中,慢慢形成更多選擇基金產品,從而逐步引起產品配置結構的變化,最終實現了從儲蓄養老到投資養老的演進。
截至2022年,美國的個人養老賬戶有30多萬個賬戶餘額超過100萬美元,為個人退休生活提供了優厚保障。所以個人養老賬戶的積極參與,首先應該保證的是賬戶的保本盈利。
華夏基金首席養老投教官、養老金管理部總監孫博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說,“養老金融產品的第一要務是‘保本’,其次是跑贏通脹。”對比大多其他金融產品,養老金融的一大優勢是能夠跨越牛市、熊市週期,尤其是配置股票的養老產品。
個人養老金的良好回報會吸引民眾將更多資金投入配置股票的養老產品中,反過來成為資本市場上漲的重要動力,由此形成了正向迴圈。
反觀當前A股,長期在3000點上下徘徊,一直沒有形成長期回報機制,投資者碰到一波熊市要幾年甚至上十年才能重新讓賬戶扭虧為盈,這樣的資本市場對個人養老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個人養老金賬戶並不是一個保險箱,也沒有國家的信用擔保,完全是一個市場化自願執行的賬戶,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認識和觀念,千差萬別,投資者是基於信任而來,如果只能買低風險存款和理財、保險產品,其實是沒必要專門開一個個人養老賬戶的。個人養老基金產品如果不能保持長期穩健的回報,後續推廣只會更難。
No.5626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梁雲風
參考資料:
【1】《個人養老金試水一年,賺了?賠了?》中國經濟週刊。
【2】《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推行,739款產品中藏著怎樣的方向?》南方週末。
開白名單 duanyu_H|圖片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