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寶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寶濟藥業”)在港交所披露了上市申請書,證券、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人。公開資訊顯示,公司最新一輪融資為C+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48.71億元人民幣,投資機構包括晟德大藥廠、方圓資本及源創多盈等。
招股書顯示,寶濟藥業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彥君曾是一名臨床醫生,師從“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後續於美國加州SidneyKimmel中心擔任訪問學者,在醫學及醫藥行業擁有超過35年經驗。
在醫藥板塊整體行情較為低迷的當下,作為一家未盈利的18A生物醫藥公司,寶濟藥業的上市之路顯然面臨不少挑戰。
上市前夕研發開支出現下滑
公開資訊顯示,寶濟藥業成立於2019年,專注於大品種生物藥物的研發,致力於透過替代源自動物器官、血液或尿液的生化提取產品,或以其他方式升級現有治療手段,從而提升治療標準。
業績方面,目前公司並無任何產品獲批進行商業銷售,並於往績記錄期持續虧損。於2023年及截至2023年及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內,分別錄得淨虧損1.604億元、1.130億元及2.632億元(單位為人民幣,下同),絕大部分虧損主要來自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
於2023年及截至2023年及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內,公司分別確認收入6900萬元、500萬元及440萬元,該等收入來自於銷售材料及提供技術服務,主要是根據與業務夥伴簽訂的許可和合作協議獲得的若干服務費、里程碑付款或其他報酬。
2023年全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寶濟藥業的研發開支分別達1.33億元及1.84億元,但佔同期總經營開支的比例分別為44.4%及36.9%,在創新藥企中屬於較低水平,且2024年該比例還相比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有223名研發人員,佔公司總員工總數的71.7%。
於2023年及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內,公司的行政開支分別為0.46億元和0.78億元,是除了研發費用以外的第二大開支。可以看出,2024年前三季度,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就佔了行政開支的一半,而向研發人員授予的股份激勵費用則被計入了研發開支,因此這項在上市前夕突然出現的4000萬非研發人員股份激勵開支或許會讓投資者心存疑慮。
招股書披露,公司的自主研發能力主要圍繞三大核心技術平臺:藥物設計平臺、底盤細胞改造平臺及完整的生物製造平臺。在藥物設計平臺中,利用AI驅動的模型將先進的計算模擬與嚴格的實驗驗證相結合,以實現精確的蛋白質工程和功能最佳化,典型例子就是公司由複雜酶組成的核心產品之一KJ103,具有卓越的穩定性及功能性。
對於一家尚未盈利的生物製藥企業來說,其未來預期主要在於研發管線上。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寶濟藥業的研發管線由五項處於臨床階段的在研藥物及七項臨床前產品組成,涉及四個領域:大容量皮下給藥、抗體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輔助生殖藥物、以重組生物製藥取代傳統生化製品的產品。
其中,三項核心產品KJ017、KJ103及SJ02是商業化進展最快的,KJ017已完成III期臨床試驗,並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了NDA申請,預計2025年下半年獲得NDA批准;KJ103在腎移植前脫敏方面處於II/III期,有望成為中國首款IgG降解酶,填補移植醫學的這一關鍵空白;SJ02已於2023年12月向國家藥監局提交SJ02的NDA申請,計劃於2026年上半年在歐洲向EMA提交SJ02的IND申請。
據招股書披露,寶濟藥業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哺乳動物工程細胞(CHO)、酵母細胞及大腸桿菌發酵商業規模生產線的公司之一,公司在上海擁有一家符合cGMP標準的佔地面積約為63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並正在建設第二座佔地面積約為37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保持著最高達5100L的反應器容積以及約200萬份製劑的年產能,新生產設施投產後,反應器總容積將增至約26100L,年產能預計將達到約2250萬份製劑。
核心產品有望填補市場空白
那麼,寶濟藥業的核心產品究竟有多少商業化前景呢?先來看重組人透明質酸酶KJ017。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KJ017是中國進展最快且是全球第三款達到NDA或以上階段的重組人透明質酸酶,有望將原本大量透過靜脈注射給藥的治療藥物的給藥方式轉變為皮下注射。
透明質酸酶可參與人體生理反應,如體內受精、炎症反應、血管生成、創傷修復、毒素擴散等,在輔助生殖、抗體藥物研發、整形美容、基因治療、腫瘤治療等領域應用廣泛。作為透明質酸酶的一種,重組人透明質酸酶具有穩定性高、純度高、批間差異性小、無動物源性汙染等優勢。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目前全球已有多款重組人透明質酸酶及相關製劑獲批上市,寶濟藥業所專注的是大容量皮下給藥這一細分領域。相對於傳統的靜脈注射一般需要30-90分鐘,皮下注射在2-7分鐘內即可完成給藥,但其若想和靜脈注射達到相同的給藥劑量就往往需要製備高濃度的蛋白製劑,而高濃度蛋白溶液則往往會帶來穩定性差、高粘度、蛋白溶解度、蛋白降解和聚集等問題。
作為液體流動的一個屏障,透明質酸存在於人體皮下間隙,而透過治療性抗體與透明質酸酶的複方製劑,能夠降低細胞間質粘性,在幾分鐘內給予大體積、高劑量的生物製劑。
在這一領域,據招股書披露,目前全球僅有兩款重組人透明質酸酶產品獲得批准,中國尚無重組人透明質酸酶獲批。作為一個先例,全球首款在美國獲批准的透明質酸酶ENHANZE®在2022年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就達到了3.6億美元,合作伙伴包括羅氏、強生、武田、Teva等多家巨頭。這也表明KJ017若如預期般順利上市,有望搶佔市場空白期並實現快速放量。
類似於KJ017,寶濟的另一款核心產品IgG降解酶KJ103也同樣是從臨床需求出發,專門用於治療由病理性IgG抗體活動所引發的多種免疫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G(IgG)是人體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但在如IgG型多發性骨髓瘤或由致病性IgG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IgG是致病因素;在異體或異種器官移植中,也需要抑制人體內IgG導致的排斥反應以使器官成功移植。
寶濟現已在中國完成KJ103作為脫敏療法用於等待腎臟移植的高HLA敏感患者的II/III期試驗的II期部分,預計III期部分的首名受試者將於2025年上半年入組。值得注意的是,KJ103於2024年11月從國家藥監局獲得用於治療該適應症的突破性療法認定。
寶濟表示,KJ103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達到關鍵臨床階段的低免疫原性IgG降解酶,中國或全球概無處於臨床階段或已批准的任何其他IgG降解酶產品。
第三款核心產品SJ02,與KJ017同樣達到了NDA階段,是一種長效重組人卵泡刺激素(FSH-CTP),適用於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女性中,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拮抗劑(GnRH antagonist)聯合使用進行控制性卵巢刺激,誘導多個濾泡發育。
目前中國輔助生殖療法中可獲得的FSH產品均為短效產品,需每天注射,持續10至14天,SJ02的單劑注射即可在卵巢內啟動並維持卵泡生長7天,如獲批上市,有望成為首款在中國推出的長效FSH-CTP,併成為當前療法的替代選擇。
寶濟藥業方面表示,已於2024年9月與某生育治療領域的全球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授予其在中國開發、製造及商業化用於生育治療的SJ02的獨家許可,寶濟將獲得合共高達1.82億美元的前期及里程碑付款,連同10%的銷售特許權使用費。
縱觀寶濟藥業的產品管線佈局,可以發現,不同於扎堆熱門靶點、熱門腫瘤領域的創新藥公司,寶濟藥業三款核心產品所在的賽道天花板並不特別高,但研發進度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不過,在市場估值層面上,這樣的產品策略或也使得寶濟藥業後續股價的潛在漲幅相對有限。
此外,公司研發費用比例下滑、行政費用居高不下,也將使市場對公司的運營效率和治理能力產生擔憂。若寶濟藥業後續能在港股成功上市,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顯然也會被投資者考慮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