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
2月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釋出了《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簡稱《報告》),對過去一年貨幣政策執行情況和成效進行總結,分析了金融市場執行情況、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並對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進行展望,闡述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
展望2024年,《報告》表示,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回升向好,投資繼續加力,消費穩步改善,外貿韌性較強。當然,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另外,預計物價總體呈溫和回升態勢。
未來貨幣政策主要思路有幾點:一是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二是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三是把握好利率、匯率內外均衡,四是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五是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總結2023年貨幣政策執行情況
《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適時強化逆週期調節,統籌把握總量與結構、數量與價格、內部與外部均衡,有效支援了實體經濟發展。《報告》總結了2023年國內貨幣政策的五個方面:
一是加大貨幣信貸支援經濟力度。全年兩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超1萬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超額續作2.5萬億元,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多次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引導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增強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二是降低融資成本激發有效需求。兩次下調政策利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市場利率下行。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穩定銀行負債成本。調整最佳化住房信貸政策,引導商業銀行有序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
三是最佳化資金供給推動結構轉型。出臺金融支援民企的指導性檔案,落實支援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2500億元,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碳減排支援工具,增加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5000億元,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四是穩定匯率兼顧內外均衡。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適時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發揮外匯自律機制作用,強化預期引導,調節外匯市場供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五是處置重點領域風險保障金融穩定。加強金融風險監測評估,穩妥處置重點區域和重點機構風險。有序推進金融支援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
總體來看,《報告》稱,2023年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貨幣信貸保持合理增長,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達237.6萬億元,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9.7%和9.5%;全年新增貸款22.7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信貸結構持續最佳化,年末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23.5%和31.9%;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2.6%,較上年末高1.6個百分點。
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12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5%,較上年同期低0.22個百分點,持續創有統計以來新低;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97%,較上年同期低0.29個百分點,超過23萬億元存量首套房貸款利率平均下調0.73個百分點,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約1700億元。
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預期收斂,保持基本穩定,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盤價為7.0920,較本輪低點升值逾3%。
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回升向好
未來貨幣政策的主要思路
展望2024年,《報告》稱,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回升向好。
一是投資繼續加力。2023年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結轉使用,以及新增的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將有效拉動防汛抗災專案以及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投資,激發帶動更多民間投資。
二是消費穩步改善。隨著疫情影響消退,企業營收、居民收入逐步恢復,消費意願持續回升。當前中國汽車、家電保有量巨大,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很足;中國還有約3億新市民,完善配套制度安排、最佳化消費金融服務也有助於拓展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市場深度,加快培育新型消費。
三是外貿韌性較強。中美新一輪經貿對話啟動,有助於推動雙邊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往來日益緊密,不斷拓寬外貿發展空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也將有力調動各方積極性。
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
《報告》稱,從國際看,發達經濟體本輪加息週期或已結束,但高利率的滯後影響還將持續顯現。2024年還是全球選舉大年,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可能增大。從國內看,經濟大迴圈也存在堵點,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民間投資增速仍處低位,需求不足與產能過剩的矛盾較為突出;製造業PMI連續4個月位於收縮區間,社會預期依然偏弱。對此,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增強信心和底氣,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報告》還預計,物價有望溫和回升。2023年四季度以來,CPI同比持續在負值區間執行,除了受豬肉等食品價格高基數影響,耐用品和服務價格漲幅也偏弱,核心CPI同比由此前的0.8%降至0.6%。通脹根本上取決於實體經濟供需的平衡情況,目前物價水平較低背後反映的是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總供求恢復不同步。
未來隨著基數效應逐步減弱,商品和服務需求的持續恢復,預計物價總體呈溫和回升態勢。PPI降幅預計也將持續收斂。中長期看,中國處於經濟恢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供需條件有望持續改善,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報告》還提到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係,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有效支援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保持物價在合理水平。
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支援採取債務重組等方式盤活信貸存量,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
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好金融支援民營經濟25條舉措落實,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援力度。
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綜合施策、穩定預期,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具體來說,包括五個方面:一是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二是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三是把握好利率、匯率內外均衡,四是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五是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編輯:喬伊
稽核:陳墨
點選圖片瞭解活動詳情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