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和大家討論股市融資和回饋的問題,透過羅列資料,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2021-2023年股市的分紅回饋力度是大於融資抽血力度的,顯然不能將三年熊市這口鍋簡單地甩給融資。但是很多股友還是不買賬,仍然覺得大股東的減持行為也應該被視為從股市中抽血。那麼這種認知到底對不對呢?
首先,大股東也是市場的參與者,其交易行為同樣是在為市場貢獻流動性,強行將大股東與散戶的操作區別、對立開來明顯是不可取的。就好比正常的社會有窮人也有富人,富人雖然佔據各方面的先天優勢,但你總不能說富人不是人,只有窮人才是人吧。
很多人之所以不把大股東視為與你我他一樣的股市參與者,主要在於主觀上會認為大股東比較容易賺錢,割了散戶的韭菜,所以大大的壞。坦白講,大股東也是人而不是神,其抉擇同樣有對也有錯,仔細觀察一些大股東的減持、增持行為,可以發現並不是每筆都賺錢,虧損的甚至嚴重虧損的比比皆是。從本質上講,大股東就是一個體量更大的市場參與者,或許在資訊知曉權上比你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是受體量以及減持規定(必須提前公告,不能也做不到一次性賣完)的束縛,一樣也存在難以克服的弱點,並不能包打天下。至於割韭菜,其實沒啥好指責的,散戶也好、大股東也罷,來到股市的每一個人的目的都是為了盈利,難道你我他不想割別人的韭菜嗎,肯定都想,但能不能割到那得看各自的本事。
其二,無論是新股IPO、增發還是發行可轉債,都是從證券上市那一刻將資金從股市抽走,用於補充企業的發展,稱之為從股市抽血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減持與之相比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因為減持行為都發生在證券正式上市交易之後,是交易者之間的相互PK,一旦交易完成,股票就從交易者A流向了交易者B,這個過程中錢並沒有離開股市,只不過出資人由A變成了B而已。
當然,A可能透過交易賺了B的錢,但這實際上是股市中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屬於一種絕對正常的交易行為,這個A既可以是大股東也可以是散戶,你不能因為他是大股東,就認為賺錢是從股市在抽血,如果是這樣,請問散戶若透過交易賺到了錢,是不是也該算是從股市在抽血呢?
其三,有人認為大股東的股份成本很低(或者沒有成本),所以減持就是從股市在抽血,持這種觀點其實是對股權價值缺乏清晰認識的表現。現實中,辦企業將企業做到上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上千家企業中能否殺出一家都很難說,顯然不是誰都可以完成的,因此這種高門檻本身就是股權價值的一種體現,出讓股權獲取資金怎麼能叫做沒有成本呢。當年騰訊為獲取發展所需的資金,出讓給南非某公司的股份,現在誰能說這不是成本?退一萬步講,如果你覺得大股東出讓的這部分股權一文不值,那你還買來幹嘛呢,明知不值錢還要高價買,那麼到底是你的問題,還是別人的問題呢?難道有人拿槍逼你?
除了創始股東之外,大股東還包括一級市場的風投,他們的持股成本雖然很低,但是要知道一級市場標的並不是必然能夠上市的,投入十個專案,撲街幾個是大機率事件,同時資金往往也有使用時間限制,沒有直接流通市場的情況下,一旦進入想全身而退很不容易。一個成功的專案背後,要看到若干撲街專案的損失,同樣也並非純粹低成本或者無成本的買賣。
其四,很多人說大股東動輒清倉式減持尤為可惡,動機到底是上市還是為了賣企業。這其實是又被網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給帶偏了節奏,大家可以仔細細查一下,真正的控股股東有幾個會清倉式減持,即使減相對於自己的持股佔比,也只是一點皮毛而已。少量所謂清倉式轉移股權,那也叫做控制權變更,需要有一個新的控股股東來接盤,從來沒有一個公司發生過創始人清倉減持把股票都變賣給了散戶的情況。
真正喜歡玩清倉式減持的通常都是風投,並不是所謂的企業掌舵人。提到風投,嚴格講和你我這些投資人其實沒有太本質的區別,減持所賺到的錢仍然還要再尋找下一個投資目標,大部分也不會離開資本市場,只不過人家體量更大,玩的路子更廣更野而已。
此外,大家在痛斥大股東的減持行為時,往往會有選擇性的忽視大股東也會經常有增持行為,或者乾脆讓上市公司自己進行回購。如果我們把減持看作抽血,那麼增持和回購是不是也應該被看作成輸血呢?
其五,還有人提到分紅大部分都分給了大股東,這種回饋和散戶無關。關於這一點其實又有回到了第一條,大股東和散戶一樣都是市場參與者,那麼也就應該同樣受到市場的回饋,持股佔比多、承擔風險更大得到的回饋越多,持股佔比少、承擔風險更小所受到的回饋越少,這難道不是不應該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嗎?若是你看得上高分紅,那就多買點唄,這個市場對散戶的限制並不多,如果你錢多願意多買,拿更高的分紅,甚至靠紅利維持生活都是沒有人反對的。
事實上,無論大家對這個市場懷有多大的怨念,只要你還想繼續在市場混跡,就必須適應它,正確看待它的執行機制,堅持學習,找出利用它賺錢的有效路徑,怨天尤人沒有任何意義。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