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23年,中國正式超越日本,出口汽車約500萬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至此,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銷售國、出口國了。
而在新能源汽車上,中國更是遙遙領先,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售了949萬輛,滲透率達到30%左右,引領世界市場。
不過,大家也都清楚,雖然中國汽車工業是真正崛起了,但還是有非常大的隱患的,那就是汽車晶片,我們絕大部分依靠進口。
按照日本媒體“日經中文網”的說法,中國新能源汽車雖然引領全球,但在車載晶片領域,日美歐大型企業具有優勢,中國國產整體比例僅為10%左右,也就是說90%可能靠進口。
這些晶片中,控制電流、功率半導體類的晶片,國產比例可能在15%,而自動駕駛等尖端晶片,可能不到5%。
不過,日媒也表示稱,針對汽車晶片的問題,中國也有了一個比較大的計劃,一方面是計劃制定自主標準,比如在2025年前,針對重要的逾30種車載晶片制定技術標準,而到2030年,則針對70種以上的車載晶片制定自主技術標準。
接著計劃在10年內促進企業間合作,最終用國產來替代海外進口的晶片,構建一個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等影響的國內供應鏈,讓國產汽車,不再害怕晶片被卡脖子。
事實上,業界也一直有這個說法,那就是雖然中國汽車正在崛起,但晶片實際上是軟肋,一旦卡脖子,後果不堪想象。
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相對於燃油車,對晶片需求更大,數量從5000顆增長至2000-3000顆,另外效能要求更高,特別是一些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等方面,要求尖端晶片,而這些尖端晶片,我們基本上靠進口。
所以,中國要想成為汽車大國、強國,必須要解決晶片問題,當前藉著汽油車轉向電動車的契機,我們也確實是時候制定標準,提高自給率,構建安全供應鏈了。
否則中國汽車的發展,還真的宛如“空中樓閣”,就像某些國產手機一樣,雖然拿下了大量的全球市場,但實際上隱患很大,一旦斷供晶片,可能直接撲街,你覺得呢?
接下來,就看我們會不會如日媒所說的那樣,制定標準,進行國產替代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