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的文章一直堅持說真相、講常識,其中一項多次強調的基本常識出自那篇《房子值不值,“兩價”來衡量》,這“兩價”指的是拆遷補償價和稅徵指導價。曾經舉了個最明顯的例子:高新區和倉山區,別看一橋之隔,都有個“區”字,但在拆遷補償時就能看出“真區”和“假區”之間存在本質區別。倉山邊緣地段拆遷補償也有一萬多,而作為閩侯鄉鎮的高新區,哪怕到市中心的距離更近也只有幾千。
不過大家知道,拆遷補償價是在那幾年房價地價暴漲後才跟著水漲船高,等樓市在短短几年間坐了一躺“過山車”後,原本拆遷補償標準高看似是好事,這下卻著實把一部分拆遷戶狠狠坑了一把。
之所以拆遷補償標準高反而被坑,是因為當年在拿錢還是拿房,多拿錢還是多拿房的問題上他們做錯了選擇。早在2019年4月22日我就已專文分析過《拿房拿錢哪個划算?》,當時明確指出高補償標準不會持續很久,能拿錢最划算。後來幾年又多次強調:錢值錢,房子不值錢。只可惜很多人終究還是聽不進去。
回想2016-2020年,由於土拍欣欣向榮,拆遷時現金也比較充裕,補償標準高,選擇面又廣,安置房、安商房、貨幣補償隨便挑。那時候高位拿錢落袋為安怎一個“爽”字了得。然而很多人不聽勸就喜歡拿房,他們覺得房價會一直漲,甚至有人為了以後好賣還要拆分拿房,故意不拿大戶型,專要小戶型。本來可拿一套135㎡,偏要換三套45㎡。
這種“不要錢全拿房”的後果,近期透過一個案例我們看得非常明顯。相信很多讀者前幾天都已看到新聞,內容是新榕金江郡的拆遷戶找福建電視臺幫忙,說原本拆遷協議上75㎡的房子,蓋好一測是78㎡,按照13530元/㎡的對接價,有多套房的人光是補差價就得十幾二十萬。
看到這事情,很多家裡經歷過拆遷的福州市民都會感到哭笑不得。放在以往安置房結算單價幾千元,房價一萬多的年代,他們肯定二話不說馬上買單,巴不得開發商多蓋點,面積增越多越划算。誰曾想如今顛倒過來,拆遷時安商房對接價一萬三四,當地新房售價兩萬三四;交房時對接結算單價不變,房價已值不到一平方一萬。
興高采烈拆遷,交房之時傻眼,房子拿得越多虧得越慘。那些鐵了心只要房的人猛然發現,當初他們放棄一套房換來的錢,如今同地段同面積的房子可以買回兩套。而今還要到處籌錢補差價,交款的時候心裡在滴血。
那幾年福州市區大拆遷,這事情不止三江口的拆遷戶遇到,火車南站一帶的安商房也一樣。上述新聞播出後,也有人後臺問我這該如何是好,有人家裡房子多,差價得補三四十萬。都到這時候了,還能怎麼辦呢?我很早就說過:拆遷看命。事到如今認命就是,老房拆了,新房還能不要?
透過這事我們更加明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當你站在人生轉折的路口,做出順應趨勢的正確選擇很重要。往年有些人我努力勸過,已把道理說得很透徹,但依舊傻乎乎跟我說:他們怕拿錢會不知不覺很快花光。那麼,連自己的錢都看不好的人,他們不做韭菜誰做韭菜呢?只能說憑運氣得來的錢終會憑實力虧掉。
近兩年土拍不暢,開發商涼涼,資金吃緊之後,拆遷貨幣補償比例也就大幅降低,現在想要錢也沒多少了。不過話說回來,拆遷戶畢竟不是那些買商品房的接盤俠,遇到這事無非是手頭緊一些。城南房子雖不值錢,但人家數量可觀。家家戶戶四五套,隨便賣一兩套也能換回不少錢。
隨著大量安置房建好回遷,現在的三江口也不像前幾年那般“鬼城”,路網已十分完善。商品房固然黑洞洞,但下洋佳園、下洋新城等安置房小區入住率挺高,每逢節假日放學,福八中門口還會堵車,地鐵車廂裡也坐滿學生。除了福八中周圍,其他地方依舊房多人少到處荒草,“樓歪歪”和馬路對面的爛尾樓相映成趣不知怎麼辦才好。所以,位於八中邊上的金江郡想賣房還有那麼一點希望,但要成交必須認清現實、順應行情,要牢牢記住,市場上資金很有限,你不要錢你鄰居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