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人事動盪的背後,是前海財險面臨著業績基本面持續承壓的困擾。
文/每日財報 慄佳
上半年新總經理落定,下半年董事會換屆,作為“寶能系”旗下險企之一的前海財險,新領導班子已經“就位”。
11月26日,前海財險釋出關於董事會換屆通知稱,公司近期已完成第三屆董事會換屆工作。第三屆董事會由 5名董事組成,分別為霍建梅、郭阻尼、吳文芳、陳遠志和黃軼。其中吳文芳、陳遠志、黃軼為獨立董事;霍建梅、郭阻尼為新晉的非獨立董事,且上述人員的任職資格已獲得監管核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換屆,前海財險早就在2022年5月之時提出,但後來因各種原因一直延期未有新進展,直到如今落定已有兩年半時間了,而在今年的9月份,前海財險也已率先完成監事會換屆工作。
如今,監事會、董事會換屆成功,加上今年3月份李功霓赴任前海財險總經理,結束了該職位長達兩年半的空缺,這些關乎自身經營發展的關鍵事件,都是間隔兩年多才讓前海財險漸漸步入正軌。而現在董事、監事、總經理都配齊,就只差董事長一職待官宣了,今年前海財險變革之路也算是走上了快車道。
事實上,作為“寶能系”旗下險企,前海財險自成立以來就飽受多重困擾:成立8年時間領導層持續動盪,業績常年虧損,更重要的,其償付能力已然長期處於不足的狀態,逼近監管紅線。
也正是因為種種問題的存在,每一次有關前海財險高管層面變化的事件發生,都會在市場上掀起一波關注潮。
01
兩位巾幗女將扛重任,履歷幾何?
此次前海財險董事會換屆,可謂看點十足,不僅僅是因為這是時隔多年來該公司領導層新任命的重要節點,而且更重要的是,從高管人員配備來看,新一屆的董事會人選是否擁有豐富的展業經驗和過硬的個人能力,這對於挽救目前身處經營發展壓力環境下的前海財險而言,勢必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公告顯示,此次新晉的兩位非獨立董事分別為此前流傳的董事長候選人霍建梅,以及擁有股東背景的原董事郭阻尼,兩位都是巾幗女將,且都在保險行業展業多年。
霍建梅於今年7月加入前海財險。7月18日,有報道透露稱,有關部門已選定曾任職於平安產險的霍建梅出任前海財險董事長,彼時處於報批階段,雖然該傳聞最終未能得到驗證,但在當時引發了業內外廣泛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換屆,前海財險董事長黃煒已然不在董事之列,而恰巧霍建梅的名字赫然出現在新一屆董事序列之首。儘管霍建梅尚未正式獲得董事長的頭銜,但黃煒的退出和她在董事序列中的新位置,無疑在這個權力更迭的關鍵時刻,釋放出了一個強烈的訊號。
不過,透過簡歷來看,霍建梅的任職經歷較為單薄,僅以寥寥數語概括: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獲本科學歷,此前曾就職於中國平安,並擔任集團、專業公司部門和分公司相關負責人。
此外,根據公開資訊也可以確定的是,霍建梅曾在另外兩家平安系子公司有過任職,分別是深圳新豪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景傲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這不免讓人有些擔憂,霍建梅較為平平無奇的履歷,是否具備領導前海財險走出經營困境的能力,而且霍建梅今年已經63歲了,早就達到了退休年齡,儘管年長者的經驗值得尊重和借鑑,但未來霍建梅還能擔任要職多久,以及是否能夠擔起前海財險從困境中走向復興的重任,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與霍建梅年紀較大而截然相反的是,非獨立董事、現任前海財險董事會秘書的郭阻尼,為一位年輕的“80後”女將,是與該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老人”,在前海財險成立時就已任高管,此前一直擔任董事一職。
公開資料顯示,郭阻尼畢業於河北工程大學,經濟學學士,在未進入到前海財險之前,曾擁有股東方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背景,此前先後在中超聯合能源科技(北京)、北京中坤投資集團、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工作。
02
將帥一一補齊,掌舵手之位仍保懸念
除了董事長一職待落定外,今年以來,前海財險其他高管人員變動也比較大。
今年3月份,前海財險迎來新一任總經理李功霓。資料顯示,李功霓,1974年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有著豐富的保險工作經驗,曾歷任太平財險蘇州分公司助理總經理,鼎和財險車險部總經理,太平財險總公司車險部副總經理、總經理,太平財險助理總經理,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籌備組第一副組長等職務。2018年,李功霓還被聘為國任財險副總裁,一年後又出任國任財險資訊系統安全責任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李功霓尚未赴任之前,該總經理職位空缺了長達兩年半之久。2021年8月,作為前海財險第一任總經理的張雲飛,因個人原因辭職後,總經理職責一直由彼時董事長的黃煒代為兼任。
然而,代行職責一年後,也就是在2022年8月,董事長黃煒突然被深圳市有關部門帶走調查,當日和次日,寶能集團和中炬高新先後釋出公告稱,黃煒被調查系“個人原因”,與公司無關。截至目前,距離其被帶走調查已有兩年半的時間了,而中紀委並未釋出過任何對黃煒的查處結果。
黃煒被帶走調查後,前海財險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實際上一直處於空缺狀態,後來多是由副總經理代管。
直到2022年2月,前海財險曾選出新總經理人選,即華農保險原副總經理郜延華,且郜延華也曾以前海財險擬任總經理的身份出席活動,但最終郜延華的任職資格一直未獲批准。
而隨著今年3月份李功霓的任職總經理落定,這才結束了前海財險長達兩年半的總經理空缺狀態。
與此同時,今年前海財險的總精算師也相繼到位。2024年7月,楠笛出任前海財險總精算師一職。資料顯示,楠笛也是一位女將,1984年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位,曾在韜睿惠悅諮詢、普華永道諮詢工作過。
目前,前海財險包含新上任的李功霓、楠笛在內的六人高管團隊中,僅擔任董事會秘書的郭阻尼擁有股東背景,其他高管則擁有不同的展業經驗。2020年擔任副總經理的李瑋瑋,以及2022年擔任合規負責人的胡晟,均曾就職於監管機構;而創業元老、現任審計責任人王佔軍,則曾長期服務於平安體系。
時光荏苒,如今僅剩董事長一職尚待官宣外,前海財險的董事、監事、總經理等核心崗位均已配齊,也能預想的是,接下來距離公司掌舵手最終揭曉落定的時間,也已經不遠了,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03
業績持續虧損,償付能力下行“火燒眉毛”
誠然,管理層人事動盪的背後,是前海財險面臨著業績基本面持續承壓的困擾。
保費規模方面,成立首年,前海財險取得的保險業務收入僅有0.55億元,但在第二年便出現了超10倍的大幅上漲,達到了10.24億元,而後至成立的第4年,也就是在2019年,其保費規模便突破了20億元,為22.66億元。但自2020年後,其保費收入開始坐上過山車掉頭而下,連續3年走滑坡路,直至2023年才有所回升,達到了15.64億元。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幾乎沒什麼增長,為11.8億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11.67億元僅增長了1.11%。
盈利能力方面,該公司成立8年多,除2016年成立之初盈利100萬元,2022年盈利2300萬元之外,剩餘6年都處於鉅額虧損狀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淨利潤為-0.37億元。也就是說,成立至今,前海財險已累計虧損6.75億元。
與許多中小財險公司一樣,前海財險的常年虧損與持續居高不下的綜合成本率密不可分。以今年前三季度為例,截至今年9月末,該公司的綜合成本率高達123.09%,同比增長了14.24個百分點,已經遠遠超過100%了,意味著公司承保虧損。其中,綜合費用率為46.22%;綜合賠付率為76.88%,分別同比增長了9.23個百分點、5.02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前海財險淨資產收益率為-10.67%,總資產收益率為-1.24%。這兩項指標是衡量保險公司賺錢能力和股東投資回報的重要指標,前海財險皆為負數,就意味著其盈利能力羸弱,股東也未能從險企中獲益,而一旦虧損、淨資產收益率持續為負的情況長期無法得到扭轉,則也預示著股東進一步投入的意願可能會被進一步抑制。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前海財險的償付能力已長期告急且常年遊走在監管紅線邊緣。根據該公司最近三次償付能力報告,2024年一季度,其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24.15%;至第二季度,兩項指標均下滑至106.10%;再到今年三季度末,又下滑至101.56%。可以說,今年以來其償付能力是不僅是接連承壓下滑,而且也幾乎觸及100%的監管紅線了。
與此相關,自2022年一季度起,前海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由B類下調至C類,直至2024年二季度末,其已連續10個季度維持在C類。而根據監管部門相關規定,險企償付能力達標須同時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三項要求。換言之,前海財險已連續10個季度償付能力不達標。
不僅如此,前海財險在今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還預測了下個季度的償付能力數值,兩項指標均會下降至100.98%,可能要不了多久就會踏入到監管“禁區”了,可想而知,如果不及時補充資本,該公司償付能力水平將會更加逼仄。
04
股東“風雨飄搖”,眾多股權遭凍結且“欠錢不還”
原本財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過低,可以考慮透過增資擴股、發行債券等方式引入資本,以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但於當下的前海財險而言,尋求幕後股東幫扶的這條路也大機率是行不通的,要知道股東們自身都難保了。
股東明細顯示,前海財險目前並沒有實際控制人,五位股東分別為深圳鉅盛華、深圳深粵控股、粵商物流、凱信恆以及深圳建業工程集團,各持有20%股份。
然而,在其五位股東中,深圳鉅盛華所持20%股權和深圳深粵控股所持17.2%股權均已被凍結,而深圳建業工程集團所持20%、1.5%股權則先後三輪被凍結。
當然,前海財險的煩惱遠不僅於此,尤其是在與股東相關公司的關聯交易中,前海財險還陷入到了“收不到錢”的尷尬境地。
先是在2023年12月26日,前海財險在官網披露的2023年重大關聯交易報告顯示,公司股東及其相關方因其流動性問題,短期內無法足額繳納拖欠保費。經公司與各方充分溝通,制訂了股東及其相關方合計應收保費9693.75萬元的重組方案。其中,涉及的股東和相關方分別有深圳寶能投資、深圳鉅盛華、深圳建業工程、寶能汽車銷售、揚州寶能置業等8家公司。
而後在今年4月22日,前海財險又釋出了2024年重大關聯交易報告,公告顯示,公司股東及其相關方(包括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237個公司)因其流動性問題,短期內無法足額繳納拖欠前海財險的保費,故制訂了股東及其相關方合計應收保費1.28億元的重組方案。
儘管前海財險宣稱,公司股東及相關方長期拖欠保費的歷史遺留問題已在2023年第四季度及2024年上半年透過兩次應收保費重組得到基本處理,然而,其內部管理上的混亂狀況,尤其是與股東之間的關聯交易出現的負面影響,依然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
以此來看,未來前海財險從大股東方獲得幫助的希望較為渺茫,想要扭轉困境,還需要打鐵自生硬,而隨著如今新管理層補齊、董事會換屆落地,再加上董事長仍待補位的現實境遇下,前海財險還能走出陰霾,迎來新的曙光嗎?我們拭目以待。
每財網宣告: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資訊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侵刪。
2024
立即掃碼
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訊號,由群主新增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