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懂不懂股票,如果要問下面這張曲線圖在什麼時候賣出收益最大,100%的人都知道要找高點,就像圖中框出的紅色區域。
但令人沮喪的是,現實中大部分人往往不是從這個區域心滿意足地出來,而是興沖沖地闖進去,然後,慢慢就變成了資深股東。
上面的曲線圖是奧飛娛樂上市15年來的K線圖,紅色區域是僅有的一次波峰,很多股民就曾在那個時候衝鋒進場。
為什麼要衝?
因為有人告訴他們,賺錢的時候到了,還吹響了“集結號”。
然而,正當股民們爭先恐後往裡衝的時候,奧飛娛樂的實控人蔡東青家族卻趁機大舉撤退,上演了一出“急流勇退”的大戲。
股民瘋狂地買,實控人瘋狂地賣,蔡東青及其弟弟、母親三人套現了29億。
1
奧飛娛樂的主業一直都是賣玩具。
世界玩具看中國,中國玩具看廣東,廣東玩具看澄海,奧飛娛樂就是從廣東澄海眾多玩具廠商中走出來的。
玩具這個行當技術門檻並不高,材料是上游的事兒,玩具廠商主要在於工藝和成品設計,屬於傳統制造業的範疇。
所以,玩具公司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象空間,奧飛娛樂2009年上市的時候,也沒有得到多少資本和股民的追捧。
但老闆蔡東青屬於悟性強的,沒有故事,就自己製造故事,而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IP”。
2012年,蔡東青豪擲6億買下了“喜羊羊灰太狼”,這就是“IP”,代表著獨有,以後只有奧飛娛樂才能生產喜羊羊灰太狼系列玩具了。
2014年,又花了9個億拿下“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獲得了數萬部動漫作品的原創內容,為成品玩具設計增加了無限的素材。
然後又陸續買下《鎧甲勇士》、《巴拉巴拉小魔仙》、《戰龍四驅》等,奧飛娛樂的IP陣列愈加強大。
正是這些大手筆的“IP”收購,把奧飛娛樂推上了起飛的跑道。
2
買“IP”還不夠,還買公司,動漫公司、遊戲公司、影視公司、主題樂園公司,跟玩具能沾上邊的都想買。
據統計,2014年-2017年,奧飛娛樂公告發布的各種併購案達33筆,涉及的總金額超過55億。
當然,公告這麼多並不是都完成了交易,但完成的少說也有十幾筆,耗資超過30億。
奧飛娛樂花這麼多錢買未來,這就是最響亮的“集結號”,於是,股民紛紛進場,奧飛娛樂的股價也徹底起飛。
但這“集結號”只是為股民而吹的,當股民前赴後繼地衝進場時,蔡東青家族的減持大戲悄然拉開了。
母親李麗卿是最先行動的,2013年-2016年累計套現了12億。
蔡東青是第二個行動的,2015-2016年累計套現了13億。
弟弟蔡曉東不慌不忙,2016年才姍姍遲來,只套現了4億。
這29億的套現含金量相當高,完美展示了什麼叫賣在高點。
蔡東青、蔡曉東兄弟的平均套現價格約33元,現在奧飛娛樂股價5.5元,裡面的13.7萬股民有多少見過這個歷史高價。
母親李麗卿在股價剛啟動就開始賣的,減持價格略低些,但均價算下來也有27.6元,同樣能吊打絕大多數的股民。
3
套現29億,只是箇中間數字,單獨計算是為了凸顯那曾經讓股民激動的幾年。
實際上,在那之後,蔡東青家族還有頻繁的減持動作。
2018-2019年,母親李麗卿又套現了5.3億,持股比例僅剩1.07%。
弟弟蔡曉東在2020年也套現了3億。
蔡東青則在2019-2023年套現了6.2億,其中,2023年前後一共減持了28次,非常活躍。
值得一提的是,母子三人自始至終所有的減持都是透過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完成的,對減持價格的把控相當細膩。
前後算起來,一家三口共套現了約44億,是不是都接近清倉了呢?
還早著呢,股東資訊顯示,即使減持了這麼多,蔡東青家族的合計持股比例還有42.62%,仍然牢牢地掌握著奧飛娛樂的控制權。
實際上,奧飛娛樂IPO之前就是蔡東青母子三人100%持股的公司,IPO稀釋後,持股比例75%,可減持的空間太大了。
按理說,像這種惜售股權不引入創投機構的家族公司,要麼是有理想,要麼是能掙錢,但實控人一家IPO後的減持卻又與理想這個詞有些偏差。
而15年來,奧飛娛樂總共融資38億,累計分紅的年份不到一半,只有7次,分紅金額僅4億,掙的哪有花的多啊。
說到底,終究是一場上市賣公司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