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是一個神奇的年份,一架只在星際小說中出現的飛行器闖進大眾生活,跟傳統無人機不同,它採用綠色能源驅動,能夠垂直起降,佔地面積小成本又低,比直升機更適合一家人短途旅行。
它就是低空經濟種子型選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俗稱eVTOL,雖然現在eVTOL還“飛不起來”,但仍在撬動著低空經濟萬億級的市場。
從2024年初開始,北京、上海、廣東、安徽、香港等全國各個地方都在加班加點的研究低空經濟行動方案。
經驗告訴我們,當市場紛紛關注某一個領域時,說明它的風口要來了!
那麼,A股低空經濟,究竟誰主沉浮?
從產業構成看,飛行器製造和低空基礎設施首先受到關注。其中,背靠“三桶油”的直升機製造龍頭中信海直和eVTOL研發商萬豐奧威優先享受紅利,市值一路飆升。
隨後,飛行器動力系統龍頭、軟通動力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低空基礎設施提供商賽為智慧、四維圖新憑高技術壁壘也佔得一席之地。
讓人意外的是,論盈利能力,上面家喻戶曉的龍頭竟輸給了2023年剛上市的低空管理企業萊斯資訊。
資料顯示,2020—2023年萊斯資訊的淨資產收益率均在10%以上,遠高於中信海直、宗申動力、賽為智慧和四維圖新,2023年一舉超越,盈利能力可見一斑。
從產業發展趨勢看,萊斯資訊的崛起是必然的。
從業者一致認為,要想讓eVTOL早日飛起來,打通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最後一公里”就是低空場景的搭建和空域監管。
而萊斯資訊的多業務發展模式就與上述產業高度融合,2023年公司三大主營業務中民航空中管理就佔總營收的32.85%,為後續承接低空經濟紅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跟同樣做空管的川大智勝、浪潮資訊相比,萊斯資訊最牛的地方是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公司開發的“空管自動化系統”是中國首個獲得官方主用系統許可證的空管國產化系統;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上,公司也成功研製出首套國產化自適應訊號控制機及系統,並廣泛應用於全國300多個地區,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
多個“首家”的面世自然顯示出公司技術底蘊的深厚,也側面反映了公司對研發的看重。2019—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始終穩定在7%-8%左右,在整個行業內都處於較高水平。
在發展這條路上,萊斯資訊從不是“獨行俠”,背後金主一直在鼎力相助!
作為中電萊斯的子公司,萊斯資訊幾乎每年都能收到中國電科的穩定訂單。2023年包括中國電科在內的前五大客戶為公司送來了高達3.65億的訂單,佔總銷售額的22%,這一比例充分體現了其背靠大樹的優勢。
不過“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公司近來的業績表現一度讓人“大跌眼鏡”。
本來2019—2023年公司業績還是非常抗打的,營業收入穩步上升,從10.23億上升到16.76億,年複合增長率達10.38%;淨利潤從2019年的0.36億上升到2023年的1.32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0%,增收且增利。
拐點就出現在今年的三季度,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8 億,同比下降5.1%;實現淨利潤0.16,同比增加29.1%。
單看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2.80億和0.21億,同比分別下降36.3%和14.6%,業績承壓明顯。
單個季度的業績不佳並不可怕,我們更關注公司的長遠發展!
從財報來看,公司業績短期承壓主要是城市治理等業務的利潤下降,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受市場環境變化影響城市治理的業務量有所降低,單個專案的利潤空間變小了。
再就是萊斯資訊一直以來都是專案制運營,下游客戶更是以中電科等“國家隊”為主,這類客戶是出了名的“強勢”,專案資金的回款速度非常慢。
公司的回款速度從下圖就可以看出來,近4年萊斯資訊的應收賬款週轉率都在200%左右徘徊,跟萬豐奧威、宗申動力動輒400%的週轉率根本沒法比。
不過“慢”並不代表“沒有”,2019到2023年萊斯的壞賬率僅在4%左右徘徊,跟同行對比並不是很高,說明公司大部分的賬款還是能收回來的,就是時間長了點,若公司有足夠的資金週轉,風險並不是很大。
所以決定公司業績成長的關鍵最終落腳在業務量上。
這裡萊斯資訊的多業務佈局優勢就被髮揮的淋漓盡致,城市管理業務雖然勢微,但是低空經濟業務正在強勢推進。
隨著eVTOL等低空飛行器的普及,物流、旅遊、巡檢、消防各種場景的成功搭建,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可能擴大到3.5萬億元。
就像汽車普及後要加強地面交通管理一樣,未來飛行器數量越多,空中管理會更吃香,作為空管龍頭的萊斯資訊,這兩年受益就很明顯。
2024年4月2日公司就中標1.32億智慧城市專案;2024年10月再次拿下1440萬大連智慧空管系統採購專案;年底還有一批2023年的專案等待驗收,足見公司低空業務成長速度快且空間大!
最後,總結一下。
低空產業目前來看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在這個鏈條上飛行器製造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已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未來發展的關鍵反而落到空管領域。
萊斯資訊憑藉強大的盈利能力和優質客戶支援在空管領域迅速崛起,上市1年市值就飆到近200億,未來有望成為撬動萬億級低空產業的新抓手!
以上分析不構成具體買賣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關注飛鯨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4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