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公司聯合公告稱,對上證180指數編制方案進行修訂,並將於2024年12月16日正式實施。
上證180指數方案修訂後,新質生產力行業以及科創板權重增加,指數收益率、市值覆蓋度均提升,指數表徵性和可投資性增加,將成為滬市標杆性代表指數。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近期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積極佈局上證180指數基金,易方達、銀華等多家管理人均已上報ETF產品申請。
設定個股、前五大樣本權重上限
據瞭解,上證180指數釋出於2002年7月,是我國資本市場和上證指數體系中的重要標杆指數之一,由滬市規模大、流動性好的180只證券組成,定位於反映滬市大盤藍籌公司的整體表現,是最能反映滬市全貌的成份指數。指數釋出時,滬市上市公司僅700家左右,為反映當時滬市市場結構,指數採用基於自由流通市值佔比分配各行業樣本數量的方法,使得樣本數量在行業分佈儘可能與滬市上市公司情況保持一致。
近年來,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產業持續轉型,滬市上市公司市值結構、行業分佈、板塊特徵逐漸發生變化,目前滬市上市公司已有2268家,其中科創板公司達到577家。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鑑於宏微觀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上證180指數的定位與編制方法逐漸暴露出其侷限性。一方面,指數樣本行業權重高度集中,行業分佈與滬市整體行業結構偏差較大,且未能及時反映經濟結構變遷。比如,指數樣本中滬市金融行業集中度高、大市值公司佔比多,現行編制方法使得上證180指數金融行業權重佔比高達30.6%,顯著高於滬市金融行業20.1%水平。近20年來,市場結構已發生較大改變,滬市各行業上市公司數量與自由流通市值佔比之間的關聯度顯著下降,將2024年6月生效樣本與滬市行業權重分佈相比,上證180指數顯著提高了金融以及主要消費2個行業的權重,降低了工業、資訊科技、醫藥衛生、可選消費等行業權重。
另一方面,指數選樣方法一定程度削弱指數穩定性和代表性。現行指數編制方案中綜合排名選樣指標中成交金額排名波動性較大,造成部分股票因成交金額排名變化而頻繁進出指數、一些符合指數定位的大市值股票因成交金額排名過低而被調出或無法進入指數及因自然週轉率高企疊加調整比例限制使得綜合排名在樣本數附近的大市值股票被調出或無法進入等問題,削弱了指數的穩定性和代表性。
基於此,原編制方法具有進一步最佳化空間。記者獲悉,本次修訂內容,一是採用流動性篩選與市值排序相結合的選樣方法,進一步提高樣本市值覆蓋度,增強指數表徵性;二是設定個股、前五大樣本權重上限,新增行業均衡規則,使得樣本一級行業合計權重分佈與樣本空間相應行業自由流通市值合計佔比保持一致,進一步提升指數對宏觀產業結構變革、滬市公司行業分佈的代表性;三是引入ESG可持續投資理念,剔除中證ESG評價結果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證券,降低樣本發生重大負面風險事件機率。
指數表徵性、投資性和穩定性均有提升
上證180指數方案最佳化後,指數定位更加清晰,指數表徵性、投資性和穩定性均有提升,更好反映了滬市核心上市公司證券整體表現。
具體而言,一是對滬市的表徵性更強,指數樣本在滬市的市值、營收、分紅、淨利潤覆蓋度分別達到約61%、63%、76%、82%,比修訂前分別提升2.4%、1.4%、4.1%、4.9%。
二是更能體現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資訊科技、醫藥衛生、工業等“新經濟”相關行業權重提升9.5%,科創板權重提升1.8%。
三是指數行業均衡規則更合理,樣本權重行業分佈基本與滬市整體行業特徵保持一致,更好反映資本市場結構變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指數收益率、穩定性進一步提升,近十年年化收益率提升約1個百分點,年化波動率降低0.1個百分點,近三年樣本週轉率下降至約8%。
持續豐富指數供給 推動增量資金入市
寬基指數作為表徵範圍最廣、最具市場影響力的指數型別,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截至2024年11月8日,滬深兩市股票ETF規模為3.58萬億元,其中寬基指數產品達到2.35萬億元,佔比約65.8%。
近年來,上交所不斷加快投資端建設,持續豐富指數高質量供給,推動增量中長期資金入市,積極提振資本市場。
下一步,上交所將繼續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完善、豐富上證寬基指數體系,為市場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標的和參考工具,鼓勵各類中長期資金透過指數化投資方式配置資產,加快培育形成以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為主的指數化投資生態。
責編:李丹
校對:楊立林
版權宣告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