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於近日釋出了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後採取的最終措施,即對華電動車徵收額外進口高關稅。這一舉措將對中國電動車出口造成衝擊,並可能深刻影響中歐經貿關係未來發展。總體而言,這一舉措反映出歐盟正從地緣政治競爭角度處理對華經貿競爭關係。對我國而言,面對歐盟地緣政治競爭攻勢,需以非地緣政治競爭方式來化解,盡力使中歐經貿關係和整體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
一位新勢力汽車人士對記者表示,其所在的車企原本也有進入歐洲市場的打算,但自關稅稅率公開後,便取消了歐洲市場規劃。同時他表示,如此高的稅率只有部分車企的高階產品線可以消化,主流車型在增加了關稅負擔後可能會虧錢賣車。這也是歐美國家提高關稅壁壘的主要原因,即阻止中國車企進一步侵佔本地消費市場,為本地汽車製造企業留下喘息空間。再向前一步,歐盟設定高關稅門檻,也是倒逼中國車企赴歐建廠的重要手段。
國內第七大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自從IPO失敗後,進入了持續動盪期,且動盪愈演愈烈。近期有訊息稱,蜂巢能源已經決定暫停投建在德國的兩家電池工廠專案。關於停建的原因,蜂巢能源回應稱,由於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未能達到所有利益相關方的預期,公司決定終止專案商業運營。除了海外專案的收縮,蜂巢能源內部的形勢也不安穩。
據記者瞭解,蜂巢能源薩爾州工廠由於規劃許可、環保等問題,遲遲未能按期投入運營。此外,蜂巢能源的歐洲工廠前期支出需要300億元,巨大的投資金額對尚未上市的蜂巢能源是對現金流的機制考驗。有媒體報道指出,蜂巢能源歐洲工廠停建,更多是自身財務問題。雖然產品規劃豐富,但蜂巢能源現金流難以支撐研發,且客戶較為單一,再加上上市終止對蜂巢能源的影響也比較大。
據最新訊息,德國車企可能因這場關稅之爭損失高達300億歐元。更有意思的是,中國這邊也不是吃素的,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暫停對歐盟的部分投資專案。與此中國企業轉戰俄羅斯市場,在那邊可謂是"風生水起"。要知道,德國作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其汽車產業可是"命根子"。大眾、寶馬、賓士這些響噹噹的品牌,在中國市場可都是"吃得風生水起"。就拿大眾2023年其在華銷量就佔到全球銷量的40%以上,歐盟一個關稅政策,直接給德國車企來了個"當頭一棒"。
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卻因為這次決策深受其害。德國汽車產業一直是其經濟支柱,2023年乘用車總產量達410萬輛,其中四分之三用於出口。如今,兩個重要的電池工廠專案被叫停,這對德國新能源產業的打擊可想而知。歐盟此次徵稅的直接影響已經顯現。以法國某款電動汽車為例,徵稅後價格上漲約20%,直接影響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更重要的是,這種保護主義做法阻礙了行業進步,讓歐洲車企失去了透過競爭提升自己的機會。
據悉,中國已就歐盟電動汽車反補貼終裁措施在世貿組織追加提起訴訟。近日,商務部網站發表宣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日,中方將歐盟對我電動汽車反補貼終裁措施起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認為,歐方反補貼終裁措施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是借反補貼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我們敦促歐方正視自身錯誤,立即糾正違規做法,共同維護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及中歐經貿合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