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截止至2024年8月份,我們一共生產了2845.1億塊晶片,累計增長了26.8%,算下來相當於平均每天生產晶片11.85億塊,創下了同期的最高紀錄。
由此可見,在美國的打壓之下,中國晶片產業發展,反倒是越來越快了,完全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事實上,這個結果也是2020年的時候,曾經的首富比爾蓋茨面對媒體採訪時,預計到的。
當時比爾蓋茨接受記者採訪,他說,限制晶片銷往中國,就是強迫中國自己製造晶片,這會迫使中國完全實現自給自足,這樣做真的會有好處嗎?
他認為,不應該限制晶片賣給中國,只有向中國無限量出口晶片,這樣中國企業才沒有動力去自己研發,那就會一直落後,就會一直進口,一直依賴,這才是最正確的策略。
事實上,以前美國確實是這麼幹的,晶片銷往中國,不加太多限制。於是國內的企業,覺得造不如買,造的成本太高,還不一定造的出來,買就靠譜多了。
所以一直以來,在美國無限量供應晶片給中國時,國內的晶片自給率都非常低,到2018年的時候,才15%左右,另外的85%靠進口,並且這個自給率,多年以來,增長不大,原因就是造不如買的思想在作祟。
後來,美國將眾多的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對中國晶片產業進行打壓,限制先進的晶片裝置、技術銷售到中國來,也限制一些先進晶片賣給中國。
最後,中國企業覺醒了,發現“造不如買”的背後,脖子會被人卡的死死的,只有自己能造,才是真正的不怕斷供,沒有後顧之憂。
於是從那時候起,中國晶片企業們,紛紛走上了研發突破之路,有些專注於Soc,有些專注於CPU、GPU,還有的專注於半導體裝置、材料,以及製造技術、封測等。
另外國家也拿出鉅額資金,扶持國內晶片產業的發展,大基金一、二、三期,均投了眾多晶片企業,而中國晶片生產量、出口量,迅速增長。
可以說,正如比爾蓋茨所說,美國限制晶片賣給中國,是在逼著中國晶片實現自給。因為相比於成本價格,供應鏈的安全性更為重要,這就給了中國半導體產業帶來了機會,促進了中國晶片產業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