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死、耐得煩、吃得苦、霸得蠻。
文 | 華商韜略 大南
短短几年時間,零食店在中國遍地開花。
零食很忙、趙一鳴、好想來……在實體店經營承壓的環境下,這些零食店卻逆勢擴張、表現亮眼。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走個幾百米就能看到一家。如此密集地開店,印象中只有遍佈大街小巷的藥店能媲美。
零食店爆火的背後,湖南人很忙。
中國量販零食品牌前十名裡,有五個是湖南人創辦的。零食很忙、零食有鳴、戴永紅、愛零食、零食優選等頭部企業的老闆都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
還不僅是零食店,諸如辣條、鴨脖、魔芋爽、小魚乾等國民級零食,也都是湖南人發明的。
旺旺集團、絕味鴨脖、衛龍食品、麻辣王子、鹽津鋪子……數不勝數的零食巨頭要麼是由湖南人創辦,要麼就是把公司落戶在湖南。
湖南以一省之力貢獻了全國休閒食品年產值的1/3,休閒熟食年產值的3/5。中國休閒零食自主製造第一股是在湖南誕生的,中國零食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也是湖南。
湖南,為什麼能獨佔零食產業的鰲頭?
【潮起湘江】
1992年,中國臺灣休閒食品龍頭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來大陸投資,得知這一訊息的沿海大省迅速拋來橄欖枝,廣東、福建、江蘇紛紛表示:要政策給政策、要土地給土地。
但出人意料的是蔡衍明都拒絕了,“我要把工廠開在湖南。”
聽到這一訊息,臺商圈子都認為他“瘋了”。當時湖南還屬於欠發達地區,高速公路還沒通,沒有什麼臺商願意在湖南投資。
蔡衍明如此決策,並不是頭腦發熱,而是洞察到湖南在食品產業上的獨特優勢。
首先是原料,彼時的湖南糧食年產量位居全國前五,稻米年產量更是居全國各省之首。而旺旺要主打的雪餅,其核心原料就是稻米,近水樓臺先得月。
其次是湖南人力成本比沿海低。當時長沙職工的平均工資是229元/月,而廣州則是335.58元/月。
再加上湖南地方政府特別重視旺旺,路不好就修路,電不夠就建發電廠,比沿海大省給出的誠意還足。
蔡衍明表示:“我一聽說湖南長沙有個望城縣,就想到旺財了,感覺很好,我相信緣分和運氣。”
1992年,旺旺在望城縣的工廠設立。伴隨著央視廣告一聲聲“你旺我旺大家旺!”“三年六班的李子明同學,你媽媽拿了兩罐旺仔牛奶給你”,旺旺的發展確實越來越旺,湖南的零食產業也踏上了崛起之路。
如今,旺旺年營收高達235.86億元,淨利潤則高達39.9億元,超過康師傅與統一之和,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零食盈利王,湖南沒有讓蔡衍明失望。
對於這段緣分,蔡衍明曾動情地說:“臺灣是生我養我的故鄉,但湖南是我的事業故鄉!”
旺旺在湖南的成功,證明了湘江流過的土地天然具有美食文化的基因,只要有商業文明的注入,就能誕生卓越的食品企業。
1998年,長江流域爆發洪水,湖南平江縣受災嚴重導致豆乾減產,當地人賴以生存的醬幹作坊被迫停工,鄉親們都在為生計發愁。
一個偶然的機會,醬幹師傅邱平江、李猛能和鍾慶元,嘗試用麵粉代替豆粉製作成條,再裹上辣椒調料,結果竟出乎意料的好吃,辣條就這樣被髮明出來了。
辣條一經推出就廣受歡迎。很快,訊息就在親朋好友間傳開,親眼所見的成功是最鮮活的,身邊人的示範效應是最生動的。在中國特有的宗族社會下,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借鑑,透過“傳幫帶”把平江縣大大小小的醬幹作坊變成了辣條生產線。
多年後,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激動地回憶道:“當時是閉著眼睛自動賺錢,市場供不應求,生產能力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在那個時候,平江縣家家戶戶忙得熱火朝天,辣條一車一車運往外地。
任誰也想不到,這個小零食如今暢銷全球160個國家,年產值超600億,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還要大。
而平江縣也憑藉小小的辣條脫貧致富,目前全縣辣味零食企業超過300家,貢獻了全國辣條產能的1/3,帶動產業上下游20萬人就業。有關資料顯示,中國每10家知名辣條企業有9家是平江人所創,衛龍食品劉衛平、麻辣王子張玉東、勁仔食品周勁松等,都是平江人。
2022年,當地企業還承諾讓三位辣條發明人享受退休幹部待遇,感謝他們當年的靈機一動,催生了一個600億的產業,改變了數十萬人的命運。
辣條的成功證明了傳統湖南小吃加上現代商業運作,就可以創造奇蹟。推而廣之,湖南的小吃多如牛毛,有沒有可能誕生“第二個辣條”?
【前仆後繼】
2005年,在株洲千金藥業任職市場部經理的戴文軍,遇到事業瓶頸,決定離職創業。
在湖南生活多年,深愛美食的他把目光放在了鴨脖這個小吃上。鴨脖最早起源於清朝年間的湖南常德和岳陽的洞庭湖區,後來流傳至湖北、江西、四川。
在彼時,鴨脖市場還處於夫妻店為主的初級商業階段。武漢、江西煌上煌雖然都已小有名氣,但僅限當地。
多年的商場歷練讓戴文軍意識到,鴨脖雖小、市場卻大。於是選擇聚焦鴨脖為主的滷味零食,創立了絕味鴨脖。
開業前,戴文軍和幾位合夥人開會,他口出豪言:“未來三年,我們要做到上億的營業規模!”
合夥人聽完都笑了,一個小小的鴨脖,做什麼春秋大夢。
但戴文軍暗自盤算,鴨脖之所以做不大,是因為沒有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和門店擴張模式,如果透過專業工廠配合連鎖加盟,是有可能實現年入上億的,他要“賭一把”。
同樣想要“賭一把”的,還有湖南瀏陽人張學武。
也是在2005年,鬱郁不得志的張學武從深圳回到瀏陽老家,接手父親的蜜餞作坊。
面對簡陋的生產線,他陷入沉思:為什麼美國的樂事能做這麼大,湖南的小吃就只能偏安一隅呢?
帶著一口氣,張學武創立了鹽津鋪子,把蜜餞升級為現代化的包裝零食,並且在蜜餞之外再拓展,開發了堅果、豆製品、肉製品等多個品類。
在當時,零食企業都是透過經銷商出貨,但張學武卻認為經銷商壟斷渠道、層層加價,導致自己沒有話語權,很難做大。
經過研究他發現,好麗友、德芙、樂事等國際大牌都是和商超合作,減少中間商,能夠更敏銳地感知消費者的需求。於是張學武毅然決定以商超為主,和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建立合作。
對於這個策略,同行們很費解,零食生產出來直接給經銷商多省事,何必走那麼艱難的路線,大家認為張學武是個“愣頭青”。
2017年2月,鹽津鋪子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休閒零食自主製造第一股,如今年營收41.15億元,市值達到141億元。
一個月後,絕味鴨脖在上交所上市,成為滷味零食的王者,如今年營收達到了72.61億元,市值123億元,超過煌上煌和周黑鴨的總和。
事實證明,戴文軍不是“做夢”,張學武也不是“愣頭青”。
兩位企業家同一年踏上創業之路,公司在同一年上市,同樣選擇了用現代商業手段改造傳統湖南小吃,也都憑藉資本市場實現了跨越。
區別在於,戴文軍選擇聚焦滷味零食,而張學武選擇多品類零食,經營理念不同,但都取得了成功。
湖南零食產業的潛力巨大,可以給不同型別的創業者提供發揮空間和實踐土壤,而前輩的成功,也激勵了新一代創業者去淘金。
在鹽津鋪子和絕味鴨脖上市的那一年,85後湖南汨羅人晏周離開了房地產行業,準備開始創業。
此時湖南的創業圈裡,從事零食產業的人非常多,很多人一想到創業就想到零食,這促使晏周把注意力放在了這個行業。
經過20多年的積累,湖南零食產業供應鏈已經非常完備。長沙的高橋大市場成為全國最大的零食集散地之一,聚集著超過2100家酒水食品商貿企業,年銷售額達550億元。
零食產品已經足夠飽和,晏周意識到藍海不在零食本身,而是在終端零售渠道。2017年,聽著周杰倫《牛仔很忙》的晏周,給公司取名為零食很忙,主打量販零食模式。
和傳統零食店相比,量販零食店透過給一些知名品牌零食打折,來形成“錨定效應”,營造一種便宜實惠的印象,然後再透過散稱的白牌零食來提高利潤率,同時以低門檻來吸引加盟。
這一模式在強大的上游供應鏈支撐下非常奏效,加盟商紛至沓來,門店得以快速擴張。不斷增加的門店使得零食很忙可以反過來和上游議價,從而進一步增加折扣空間,形成增長飛輪。
2021年4月,零食很忙完成2.4億人民幣A輪融資,領投方為紅杉中國與高榕資本。紅杉的投資邏輯很簡單:誰能成為湖南第一,誰就有可能成為全國第一。
在資本加持下,零食很忙擴張速度加快,平均每半年新增1000家門店,2023年底更是與趙一鳴零食合併為鳴鳴很忙集團。目前兩品牌門店合計超過10000家,成為行業老大,集團還特別聘請周杰倫成為代言人。
回過頭來看,量販零食店能夠快速擴張,歸根到底還是以湖南為首的零食供應鏈已經非常完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一模式能否長久、擴張過快是否蘊含風險,還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湖南零食產業的創新還將繼續。
【為什麼是湖南】
沿著這些創業者的生長軌跡,我們可以洞悉到一條清晰的脈絡。湖南之所以能稱霸零食產業,本質上是一種“地方產業帶”現象。
首先是湖南的農業基礎強大,解決了零食原材料問題,也促使其誕生了豐富的小吃文化。湖南人愛品美食、愛吃零食,有人開玩笑說,湖南人連炒菜都用零食,這是零食產業帶崛起的大前提。
在這個前提下,一旦有先行者發現商機、嚐到甜頭,就會像一個火苗,在中國宗族文化的作用下形成“傳幫帶”,成為一個村、一個鎮、一個縣的產業紅利。比如辣條的興起就很典型。
隨後,在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下,專業生產線成形,小作坊時代過渡到專業化時代,產品開始走向全國。
而一個爆品的成功,會影響更多創業者從其他小吃上挖掘商機。諸如絕味鴨脖、鹽津蜜餞、勁仔小魚、黑色經典臭豆腐,都是用現代商業手段去改造傳統小吃。
產品線越來越多,就會促使批發、倉儲、物流等環節聚集,形成產業叢集。高橋大市場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展壯大的。
久而久之,當地會形成特有的創業文化,浸泡在這種氛圍裡的新一代創業者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赴後繼推動產業進化。量販零食店就是這個邏輯下誕生的。
當然,在產業背後還隱藏著一個不能忽視的關鍵點——人。
翻看湖南零食產業帶的成長史,產品在變、模式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湖南人的精神底色:不怕死、耐得煩、吃得苦、霸得蠻。在危機出現的時候能夠破舊立新,在商機誕生的時候能夠共享紅利。
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放眼廣袤的神州大地,類似的指令碼在不斷上演。河南許昌的假髮產業、浙江桐廬的快遞產業、遼寧興城的泳裝產業、山東曹縣的漢服產業、廣東佛山的傢俱產業、江蘇崑山的筆記本產業……
地方傳統文化融合現代商業文明,在一代代人謀求改變命運的奮鬥中,孕育出特有的商業奇觀,這也是中國經濟生生不息的韌性與力量。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