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潮”又來了?——這個話題聽著是不是有點耳熟?過去幾年,總有新聞說哪哪兒又拆遷了,誰誰誰一夜暴富了。現在,這個浪潮好像又捲土重來了,而且這次中央的定調很明確:“四類房子”或統統納入拆遷計劃。你家的房子在不在其中?先別急著偷笑,也別急著抱怨,咱們不妨先看看這四類房子究竟是哪些。
第一類老房子,官方叫“古董級”老房。別以為叫古董就多值錢,那是文化財產,不是住人的房子。七八十年代那些老舊建築,早就到了該退休的年紀。你家牆角滲水了嗎?電線老化頻繁跳閘嗎?這些房子雖然飽含著住戶們的情感,畢竟一磚一瓦都是幾代人的生活痕跡,但感情歸感情,安全歸安全,眼看著這屋頂吊頂說塌就塌,拆遷還真是遲早的事兒。老房子的拆遷,也算是一次徹底的“換裝”,既能提升居住條件,也讓城市顏值往上躥一躥。
第二類呢,90年代的預製板房。哎,聽到“預製板”這仨字就知道了,這房子當時可不是因為多好才造的,而是那會兒人口劇增,城市化程序飛快,為了湊數量,就搞了一堆這種拼拼湊湊的房子。保溫差、隔音差、抗震差,住在這種房子裡,夏天像蒸桑拿,冬天像凍倉庫,鄰居的鼾聲隔著牆都聽得一清二楚。現在拆遷政策一來,這類房子有望大規模退場。你說,能換個寬敞舒適的新家,或者領一筆補償款,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可不是天上掉餡餅嗎?尤其對低收入家庭來說,這可真是福音啊。
接下來是城中村。哎,這就有點意思了。城中村大多都擠在城市的黃金地段,交通方便、地段優越,但你真走進去看看,那是髒亂差的代名詞。頭頂是亂搭的電線,腳下是泥濘的巷子。這樣的地方拆遷,表面上看是給城市“動手術”,實際上對當地居民來說,那是赤裸裸的“漲工資”啊!一拆遷,分幾套房,外加現金補償,身價蹭蹭往上漲。深圳白石洲、廣州獵德村這些地方的例子擺在那兒,村民的生活質量、財富積累都是質的飛躍。等重建完,這些地方還能搖身一變,成什麼CBD、科技園區,直接跟國際接軌。
最後一種房子,是那些妨礙城市規劃的建築。啥叫妨礙呢?你看,有些地方要修地鐵、建商場、搞開發,但那房子正好杵在關鍵位置,那就得拆。有人可能會說,憑什麼?我的地盤我做主啊!可現實是,城市的發展不能因為某一棟建築卡殼。如果拆遷能帶來更便捷的交通、更好的公共服務,不說大家都支援,起碼合理補償、妥善安置是必須的。換個角度想,拆掉了這些礙事的房子,城市不僅變得更現代化,發展也有了新動力,咱們普通人享受到的便利也會更多。
總結下來,拆遷不是光為了讓城市更好看,而是給大夥兒的生活提質增效的機會。想想看,換了新房子、住得更舒心,還能趕上城市的大步發展。至於那些情感上的割捨和現實中的安置問題,只要政府政策給力,安置到位,大家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你說,這筆賬怎麼算,都不虧啊。
那麼最後小編想問:拆遷的腳步漸近,你是期盼著分房補償,還是擔心無法適應變化?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