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漲近50%,冰雪經濟火了!七大公募投研人士研判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曹雯璟
冬天來了,資本市場“冰雪經濟”火了!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發布《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階段提出發展目標:到2027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1.2萬億元。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1.5萬億元。二級市場方面,冰雪旅遊指數從9月中旬開始上漲近50%。
《意見》出臺對冰雪經濟發展有何指導意義?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空間多大?具體利好哪些細分領域?有哪些不確定因素需要關注?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七位公募投研人士。
嘉實基金大消費研究總監 吳越
方正富邦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 湯戈
滙豐晉信消費紅利基金基金經理 費馨涵
德邦基金基金經理 朱慧琳
農銀匯理基金研究員 李芳洲
融通基金研究員 馬春玄
民生加銀消費行業研究員 張澤
這些投研人士表示,《意見》設定了明確的未來發展規劃,這意味著國內的冰雪經濟將面臨長期且穩定的增長趨勢。目前我國冰雪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有望隨著大型賽事的舉辦進一步加速發展。他們還認為,冰雪經濟板塊行情有望持續,在擴內需重要性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國家政策指引冰雪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冰雪經濟重要性也會持續提升。
《意見》明確冰雪經濟分階段的發展目標
中國基金報記者: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發布《意見》,對冰雪經濟發展有何指導意義?
吳越:《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27年和2030年的冰雪經濟發展目標,分別為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和1.5萬億元,這為冰雪經濟的發展設定了清晰的目標導向,可以帶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產業鏈發展,這有助於推動各相關產業協同共進,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生態體系。
《意見》提出構建冰雪經濟“一區兩帶多節點”空間佈局,促進冰雪經濟在不同區域間的協調發展。這有利於充分發揮各地區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產業的合理佈局。例如,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為核心建設北方冰雪經濟引領區,高質量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和“冰雪絲路”等,能夠有效整合區域資源,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冰雪經濟集聚區。同時,將文化、冰雪裝備製造、旅遊等多個產業環節緊密結合起來。這不僅能夠豐富冰雪經濟的產業內涵,提升產業附加值,還能增強冰雪經濟的韌性,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費馨涵:該《意見》從完善冰雪經濟產業鏈條、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培育壯大冰雪經濟經營主體、促進和擴大冰雪消費、強化冰雪經濟要素保障、深化冰雪經濟對外合作、加強服務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促進冰雪經濟發展的政策思路。
明確行業增速目標,強調冰雪旅遊市場需求擴容、加大冰雪運動普及程度,支援重點地區開展冰雪旅遊、推動建設3—5個全球知名冰雪旅遊高質量目的地。
朱慧琳:《意見》設定了明確的未來發展規劃,意味著國內的冰雪經濟將面臨長期且穩定的增長趨勢。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意見》建議透過構建“一區兩帶多節點”的空間佈局來促進冰雪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冰雪專案的競賽表演業,並啟動冰雪旅遊提升計劃等措施,這些措施都會更好地激發冰雪經濟的潛力。
李芳洲:《意見》明確了推動中國冰雪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具體措施:首先提出到2027年中國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2030年達到1.5萬億元的目標。明確冰雪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在未來國家經濟發展中將佔有一席重要地位。
其次,《意見》多次提到要推動冰雪運動的普及、促進冰雪運動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預計伴隨著《意見》的逐步落實,冰雪產業的發展將會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和人才儲備,冰雪產業的市場需求快速擴大。
最後,《意見》提出要完善冰雪經濟產業鏈條、強調基礎設施建設。冰雪產業供給有望持續豐富,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馬春玄:《意見》明確了冰雪經濟分階段的發展目標,還從八個方面提出系列舉措等。站在當前時點,《意見》作為冬奧會後首個冰雪產業頂層檔案,有望指導我國冰雪“冷資源”加速向經濟發展“熱動力”轉化,助力挖掘冬季消費潛力、促進就業、擴大內需,為冰雪產業帶來新的增長動能。
湯戈:《意見》不僅提出總體發展目標,還聚焦全產業鏈發展,更破解難點堵點痛點。
我國冰雪產業進入更加穩定、可持續發展階段
中國基金報記者:目前,我國冰雪產業發展到哪個階段?隨著2025年2月的第九屆亞冬會,2028年的第十五屆全國冬運會等大型冰雪賽事的接連舉辦,冰雪遊日趨“剛需化”,我國冰雪產業是否會迎來高速發展?
吳越:北京冬奧會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這為冰雪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的消費群體和市場基礎。大型賽事的舉辦、冰雪旅遊、冰雪運動競技等都會進一步激發人們對冰雪運動的興趣和熱情,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從而擴大冰雪運動的群眾基礎,為冰雪產業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湯戈:目前我國冰雪產業進入了更加穩定、可持續的發展階段。雖然面臨一些挑戰,但總體呈現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需求更加多樣、產業鏈不斷完善、冰雪裝備出海火熱等發展新態勢。
據測算,冰雪產業2025年將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053億元。冰雪旅遊方面也呈現良好發展趨勢,預計到2024—2025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閒旅遊人數有望達到5.2億人次,冰雪休閒旅遊總收入將達到7200億元。
隨著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2028年第十五屆全國冬運會等大型冰雪賽事的接連舉辦,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援和消費者對冰雪運動需求的增長,我國冰雪產業有望迎來持續高速增長階段。然而,其發展速度不一定是直線式的高速上升,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費馨涵:伴隨居民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冰雪賽事實現了持續“破圈”,中長期來看冰雪產業的市場容量較大。一方面,冰雪旅遊消費群體持續擴容,另一方面,國內冰雪旅遊設施供給不斷完善、人們參與冰雪運動的便利性也會大大提高。
根據《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中國冰雪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展現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產業鏈條更加完善,以及冰雪裝備出口活躍等特點。
朱慧琳:從2015年到2023年,我國冰雪產業規模已由2700億元快速增長至8900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9700億元,並於明年突破10000億。當前我國冰雪產業發展呈現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產業鏈條逐步完善以及冰雪裝備出口活躍等積極態勢。展望未來,隨著亞洲冬季運動會及第十五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等一系列重大冰雪賽事的陸續舉行,我國冰雪產業預計將邁入一個持續高速發展的新時期。
張澤:目前我國冰雪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我國冰雪產業有望隨著大型賽事的舉辦進一步加速發展。一方面,舉辦大型冰雪賽事需要有高質量的場館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另一方面,這些大型賽事的舉辦能夠提升我國冰雪運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國內外的關注和參與,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的普及和推廣,培養更多的冰雪運動愛好者和消費者,從而為冰雪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季節性因素及支援政策催化行情
中國基金報記者:二級市場方面,截至11月15日,冰雪旅遊指數從9月中旬以來漲幅近50%。如何看到這一波大漲行情?冰雪經濟帶動的相關板塊行情是否可持續?
吳越:進入冬季,天然的氣候條件為冰雪旅遊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人們對冰雪旅遊的需求在這個時期集中爆發,推動了相關企業的業績增長,進而帶動了股票市場的表現。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11月以來全國冰雪相關景區預訂量同比增長三成。
冰雪經濟持續獲得政策支援、冰雪運動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依託冰雪經濟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冰雪旅遊業也逐步進入多樣化發展快車道。
從未來發展來看,冰雪旅遊需求端依然呈現高熱度,隨著各地文旅部門及旅遊KOL博主持續發力宣傳,冰雪產業在產品質量、服務體系上持續多元化創新,冰雪旅遊成長空間充足,有望突破冬季旅遊行業整體偏淡的格局,將為旅遊行業帶來新增長動能。冰雪消費也將成為擴大內需重要增長點之一。
湯戈:展望四季度與一季度,冰雪遊是旅遊當中確定性較強的主線,有望拉動傳統定義為旅遊淡季的四季度與一季度出行客流。同時,春節假期的延長利好旅遊出行熱度,而春節所在的一季度熱度最高的話題還是冰雪遊,因此在以上兩個話題的帶動下,整體9月中旬以來冰雪遊熱度不斷走高。
目前認為冰雪遊帶來的板塊熱度還能維持,近期市場出現回撥,疊加近期開始冰雪遊目的地專案有望逐步落地,例如哈爾濱、長白山等地開始為冰雪大世界、滑雪場開板、長白山雲頂天宮等專案營銷造勢,以及明年一季度存在亞冬會大型賽事的宣發催化,整體認為冰雪遊依然是四季度與明年過年前後的出行鏈主線。
費馨涵:近期冰雪指數漲幅明顯,有兩方面因素共同促進,一方面是A股整體投資氛圍活躍、大盤整體回暖,另一方面是冰雪經濟本身發展勢頭良好。
在冰雪旅遊相關板塊整體的估值提升後,後續更應該尋找產業鏈中真正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能透過自身競爭優勢獲得持續健康增長的公司、值得更多關注。
李芳洲:本輪大漲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及支援政策催化。一方面,冰雪旅遊是冬季旅遊淡季的重要主題,北京冬奧會後冰雪運動認知度與參與度持續提升,未來亞冬會等冰雪賽事的舉辦也有望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普及;另一方面,冰雪運動支援政策的相繼出臺也讓投資者對冰雪產業前景充滿信心,冰雪經濟具備較強的長期增長潛力。
冰雪經濟板塊行情有望持續。當前我國冰雪運動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滲透率提升空間大,市場前景廣闊,仍有進一步挖掘空間,增長潛力較大。在擴內需重要性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國家政策指引冰雪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冰雪經濟重要性也會持續提升。
馬春玄:冰雪旅遊指數的大漲反映了市場對於我國冰雪經濟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的信心,以及對相關產業在政策和需求共振下成長受益的樂觀預期。
冰雪經濟帶動的板塊行情是否可持續,還需迴歸政策落地和預期驗證,建議關注業務切實受益的產業板塊。
關注冰雪旅遊與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
中國基金報記者:大力發展冰雪賽事經濟,對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帶動作用,有利於促進消費、拉動投資等。在多重紅利推動下,具體利好哪些細分領域?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吳越:賽事的舉辦會促進冰雪場地的建設和升級,推動冰雪裝備的研發和生產,帶動冰雪旅遊、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產業創新也在不斷推進冰雪產業企業不斷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如冰雪旅遊與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冰雪旅遊+”等多元化產品和服務,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科技的不斷進步將為冰雪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增加了冰雪產業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例如,智慧造雪、保溫材料、智慧裝備等技術的應用,將提高冰雪產業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參與,相關板塊也值得關注。
湯戈:首先是旅遊出行領域。冰雪遊主題在東北景區上市公司內都有具體的專案,對於業績的帶動比較直接;同時參照2024年年初市場對於冰雪遊主題的延展,可以關注到後續對於整個旅遊出行鏈Beta的帶動都比較明顯,這邊主要關注旅遊主線。
其次是冰雪遊相關上游裝置廠商。在這次冰雪旅遊政策中,國家發改委將冰雪旅遊裝置納入了大規模裝置更新的支援範圍,預計對製造端有所帶動。
費馨涵:冰雪賽事經濟有望從多個方面拉動相關消費產業鏈的成長。從實物消費角度,有利於冰雪運動相關品牌服飾、運動裝置等的銷售;從服務消費角度,有助於冰雪資源豐富的地區的酒店、餐飲等鏈條的發展,同時有助於拉動當地居民的就業、形成正向迴圈。
朱慧琳:第一,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產業鏈:冰雪運動場館的建設與維護是冰雪經濟的基石,涵蓋滑雪場、冰球館等專業設施的建立。此外,滑雪板、滑雪服、冰球等裝備的生產和銷售也是推動冰雪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
第二,旅遊與文化產業:利用冰雪運動的獨特魅力,開發冰雪主題的旅遊和文化活動,不僅能增加經濟價值,還能促進上游培訓市場的繁榮。據統計,國內冰雪培訓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到約72.2億元,並且保持著增長勢頭。
第三,冰雪裝備製造業:經過多年的積累與發展,中國已經形成了覆蓋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的產品體系,幾乎涵蓋了從個人裝備到場地設施、從競技比賽到大眾娛樂的全方位冰雪裝備器材。
第四,冰雪賽事經濟:透過增加賽事活動的票務供應,提高觀眾觀賞和參與冰雪賽事的體驗質量,同時引入更多高水平的冰雪賽事,可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冰雪經濟的全面發展。
李芳洲:冰雪旅遊將成為主要受益賽道,具有冰雪旅遊資源和運營經驗的景區公司值得重點關注。冰雪賽事的舉辦也將利好相關賽事運營公司、賽事服務提供商等,冰雪文化和娛樂產業也將迎來增長機會。
張澤:冰雪經濟相關的產業鏈或相關領域包括:冰雪旅遊、冰雪運動裝備製造、冰雪運動培訓、冰雪賽事運營與管理、冰雪文化與創意產業、冰雪相關的餐飲與住宿等。在A股,主營業務完全是冰雪經濟、較為純粹的冰雪相關公司較少,多數是涉及其中部分業務的公司。從受益的程度來看,冰雪旅遊相關的領域和公司受益最為明顯,相關公司的冰雪經濟相關佔比也更高,值得重點關注。
關注安全性、風險管理、氣候變化等
中國基金報記者:近年來,我國冰雪運動加快普及,冰雪旅遊、冰雪產業蓬勃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短板。有哪些不確定因素需要關注?
吳越:隨著冰雪產業的發展,市場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冰雪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包括產品創新、服務質量等方面,才能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如果企業無法應對激烈的競爭,可能會面臨業績下滑的風險,從而影響相關板塊的行情。
同時,冰雪產業對自然氣候條件有一定的依賴性,如果冬季氣溫異常偏高,或者降雪量不足,可能會影響冰雪旅遊的體驗和相關企業的經營,進而對相關板塊的行情產生不利影響。
朱慧琳:一是相較於國際領先水平,我國冰雪產業的總體規模仍有待擴大,以增強國際競爭力。二是冰雪場地設施的空間分佈不均與使用效率不高。三是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冰雪產業面臨著較長的資金回收週期和高昂的運營成本,同時,專業人才的短缺及其培養週期長也是行業發展的一大挑戰。四是在高階冰雪賽事的組織上,我國還存在一定的短板,需增加賽事門票供給,改善觀眾觀看和參與冰雪賽事的體驗。五是隨著冰雪運動與旅遊業的日益普及,加強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參與者在冰雪活動中的安全,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湯戈:在技術創新、專業人才、產業結構、總體規模、配套設施、資源要素、冰雪賽事、科技成果轉化、宏觀經濟環境、氣候變化、市場競爭、政策調整等方面存在不確定因素。
費馨涵:第一,冰雪運動的中長期空間廣闊,但滲透率提升的速度有一定不確定性。第二,冰雪產業供給快速增長,大型冰雪旅遊專案投資額大、建設和回收週期長,供給短期難以退出,可能導致競爭加劇、價格和盈利能力承壓。第三,天氣不確定性因素。
李芳洲:氣候變化與自然資源對冰雪經濟發展存在一定限制。安全性與風險管理是冰雪經濟需要關注的風險點。
馬春玄:冰雪運動加快普及,冰雪旅遊和冰雪產業高速發展已成趨勢,但受限於場景需求,冰雪經濟在群眾基礎擴大和服務供給落地上可能會受到季節、區域和天氣等因素的干擾。
張澤:存在交通不便、配套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短缺、法規監管變化等問題。
編輯:艦長
稽核:木魚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