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全球整體經濟下行、區域性衝突不斷,這個節骨眼下,臺積電被它的美爹勒令牽去美國。但最近估計是在臺灣老家吃癟了,臺積電全球股價持續暴跌。
與此同時,大陸積體電路產業政策接連發力,中國政府網釋出的《電子資訊製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佈局強勢、資源傾斜,正在快速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
所以中國臺灣地區“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
雖然臺積電可以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建造先進的晶圓廠,但它不能將其最先進的工藝技術轉移到海外的生產設施。
簡單來說,臺灣地區要保護自己的技術,更為了避免“臺積電”變成“美積電”,所以禁止了海外生產2nm晶片!
郭智輝
臺積電股價承壓背後:外患與內憂交織
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風向標,臺積電的股價走勢往往映射出行業的整體健康狀況。然而,近期臺積電的下跌卻不僅僅是市場週期的體現,更牽涉到諸多“非市場化”的複雜因素。
1. 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升級:損失潛在營收
臺積電長期以來為中國大陸市場提供先進製程晶片。然而,美國近期針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禁令進一步加碼,明確禁止7nm及更高工藝晶片的供應。這一禁令可能導致臺積電失去重要客戶,特別是在AI晶片領域,潛在的營收損失引發投資者擔憂。
2. 半導體市場週期性回撥:需求低迷
2024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消費市場低迷的局面。智慧手機、PC等傳統領域需求持續疲軟,僅靠高效能計算(HPC)與汽車晶片需求不足以全面對沖。臺積電雖擁有技術護城河,但客戶需求波動對其短期盈利仍產生顯著影響。
3. 臺灣地區技術法規限制:技術難以“出海”
郭智輝的表態可謂為臺積電未來的海外擴張按下了暫停鍵。雖然臺積電已計劃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建設先進晶圓廠,但臺灣地區的法規明確規定,“最先進的工藝技術不可轉移到海外”。這意味著臺積電2nm晶片的核心技術仍需保留在臺灣,進而限制其全球化戰略佈局。
海外客戶的疑慮隨之而來,肯定是會影響其國際投資者的信心。
大陸半導體政策強勢發力:行業格局迎轉折點
與臺積電的“內憂外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積體電路產業的政策利好。中國政府近期釋出的《電子資訊製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提升供應鏈能力,加快產業鏈協同發展,特別是在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等高階領域的佈局。
1. 稅收優惠與產業叢集打造
針對國內半導體企業,中國政府透過增值稅抵扣政策和財政補貼為其減負,同時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叢集。這種全方位支援不僅為國內企業提供發展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其對抗外部技術封鎖提供了政策護航。
2. 晶片供給能力提升:協同攻關
中國政府透過推動晶片企業與下游應用行業的協同創新,最佳化關鍵晶片的供應鏈佈局。透過供需結合,國內晶片設計企業與製造廠商逐步縮小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
3. 技術突破的前瞻性佈局
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進一步明確了攻堅目標,從量子通訊到6G技術,從先進封裝到新型儲存,目標十分明確,政策正在引導半導體行業突破卡脖子領域。隨著政策持續發力,大陸半導體行業的整體實力將穩步提升。
臺積電與大陸半導體的未來競爭
雖然大陸在半導體領域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的進步不容忽視。在政策支援下,大陸企業如中芯國際、長江儲存、華虹半導體正在快速崛起,並在成熟製程領域實現了與國際巨頭的競爭。而臺積電儘管技術遙遙領先,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可忽視:
臺積電自身的侷限性
臺灣地區禁止臺積電將2nm技術轉移至海外,這有助於鞏固其技術主權,但也限制了臺積電在海外擴張的自由度。
2. 市場將被逐步瓜分。
大陸企業在中低端市場的成本優勢明顯,逐漸搶佔全球市場份額,而臺積電在這一領域的盈利空間可能被進一步壓縮。未來臺積電可能不得不更加依賴HPC和AI等高階市場,這將進一步放大市場需求波動對其業績的影響。
3. 技術迭代的競速
儘管臺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域保持領先,但大陸的技術攻堅速度正在加快。隨著大陸高階裝置國產化率提升,未來若能實現3nm甚至2nm技術的量產,其對臺積電的威脅將顯而易見。
(溫玉霞:臺積電變護美神山有掏空臺灣疑慮。)
全球供應鏈的分裂與整合交織,技術博弈與市場競爭並行,勝負未定,而棋局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