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是個寶
資料寶
炒股少煩惱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新披露的13F報告,華爾街知名基金經理、好萊塢電影《大空頭》原型邁克爾·巴里(Michael Burry)在今年第三季度增持巴巴、百度、京東等多隻中概股;此前高喊“買入一切中國相關資產”的對沖基金傳奇人物大衛·泰珀(David Tepper)也在三季度大舉增持了拼多多、京東。
除了上述兩位投資大佬以外,索羅斯基金、新興對沖基金Keystone Investors Pte也在今年三季度大舉買入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及相關ETF。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量對沖基金披露了最新的持倉報告,其中出現的新變化已經引起了市場關注。持倉檔案顯示,對沖基金在今年第三季度紛紛減少了、亞馬遜等美股科技巨頭的倉位。據彭博社彙編的資料,對沖基金整體對亞馬遜的持股減少了110億美元。
突然爆買
此前高喊“買入一切中國資產”的對沖基金傳奇人物大衛·泰珀果然大舉加倉了多隻中概股。
據泰珀旗下的Appaloosa資管公佈最新季度的持倉檔案,今年第三季度,泰珀對中國股票和ETF的投資有所增加,持倉佔比由上季度的26%增至38%。
具體來看,泰珀在三季度增持了近一倍多的股份,同時增加了、貝殼的倉位。
儘管泰珀在三季度減持了約5%的阿里巴巴股票,但阿里巴巴仍是其頭號重倉股,持倉佔比達16%。總體而言,泰珀在三季度對中國股票和相關ETF的投資均有所增加。
今年9月,泰珀曾公開表示,中國市場的股票比美股便宜太多,且中國推出寬鬆政策的力度超預期,之前已經全面購入了幾乎所有中國大型科技股,接下來對中國股票的投資限額可能將翻倍。
另外,長期看多中國股票的邁克爾·巴里,也在三季度大舉加倉多隻中概股。
據其最新遞交的第三季度美股持倉報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巴里所管理的對沖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持倉總市值約為1.3億美元,相較於二季度末約5250萬美元的總市值顯著增長。
具體來看,該基金在三季度增持了近30%的阿里巴巴股份,達到20萬股,價值約為2100萬美元;增持京東25萬股至50萬股;增持5萬股至12.5萬股。
需要指出的是,該基金同時增加了相關股票的看跌期權,以提供下行保護。
巴里是全球知名對沖基金經理、好萊塢電影《大空頭》原型。資料顯示,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前,巴里透過推演計算,成功預測了美國房地產泡沫,並透過CDS信用違約互換做空美國房地產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今年以來,巴里持續重倉押注中概股。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他大量加倉阿里巴巴,持股數量增加超過一倍;第二季度,其進一步加倉阿里巴巴,該股躍升為第一大重倉股。截至9月底,巴里對阿里巴巴、京東和百度的持倉市值合計為5400萬美元,3只股票約佔其總持倉的65%。
除了上述2位投資大佬以外,索羅斯基金也在今年三季度增持了阿里巴巴28萬股,持股量增加至130.6萬股,季末持倉市值為1.4億美元,且同時買入了阿里巴巴的看漲期權。另外,索羅斯基金還增持京東145.5萬股,持股數量增加至273萬股。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新興對沖基金Keystone Investors Pte也在今年三季度大舉買入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及相關ETF。
最新披露的報告顯示,三季度,Keystone的新建頭寸包括三大中概股ETF,其中iShares安碩中國大盤股ETF有1570份,KraneShares金瑞中證中國網際網路ETF有6090份,德銀X-trackers嘉實滬深300中國A股基金ETF有22.5萬份。
個股方面,Keystone在三季度建倉買入了阿里巴巴、向上融科、理想汽車、華住、百勝中國,增持拼多多、攜程。
重大變化
隨著大量對沖基金披露了最新的持倉報告,其中出現了新的變化已經引起市場關注。
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似乎正在逐漸拋售美股科技股。持倉檔案顯示,對沖基金在今年第三季度紛紛減少了蘋果、亞馬遜等美股科技巨頭的倉位。
其中,Arrowstreet Capital和Viking Global都拋售了超過500萬股的亞馬遜股票;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蘋果的倉位進一步削減約25%,持倉市值為700億美元。
另外,截至三季度末,英偉達為橋水第四大重倉股,但相較於二季度末,橋水持有英偉達股票的數量減少了27.48%。
據彭博社彙編的資料,對沖基金整體對亞馬遜的持股減少了110億美元,持倉總市值至340億美元,主要是受到淨拋售和股價下跌的影響。
另外,有跡象表明,頭部科技股對股市上漲的貢獻度正在降低。
得益於盈利強勁和美國經濟“軟著陸”的預期升溫,三季度以來標普500指數累計漲幅為5.5%,相比而言,以科技股為代表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僅錄得1.9%的漲幅,“美股科技七巨頭”更是較7月的峰值水平累計下跌了4%。
但整體來看,美股科技股仍是對沖基金的頭號持倉,倉位達21%,其次是金融行業,倉位佔比為15%,三季度倉位增幅最大的也是金融股。
有華爾街分析指出,鑑於美股科技巨頭的估值過高,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許難以打動投資者。一旦業績增長放緩,將會給股價帶來重大沖擊。
來源:券商中國
宣告:資料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謝伊嵐
校對:王朝全
資料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