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評價中美經濟佔世界的比重:連續8年GDP第一是誰?》一文中,我們取我國和美國曆年GDP總量和世界的GDP總量,計算得到兩國曆年來GDP佔世界的比重變化情況。
考慮到匯率受諸多因素影響,所以在文章中,我們還引入了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衡量的兩國GDP總量,並計算得到佔世界的比重。
資料顯示,雖然按照現價美元的匯率計算,我國GDP總量佔世界的比重,在2021年曾與美國有較小的差距,之後有所下滑。
但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衡量的GDP計算,自2015年開始,我國GDP總量已經超過美國,並且持續了8年。
當然,如大部分人所知(少數裝聾作啞的人例外),我國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衡量的GDP之所以這麼高,與我國勞動階層基本權益的犧牲有很大關係。
即這種世界第一,是建立在“吃得苦中苦,就有吃不完的苦”這個事實之上的,這種第一,很有面子嗎?值得自豪嗎?雖然不同人心中會有不同的答案,更多人的答案會是相同的。
你以為這就是這組資訊的全部內容嗎?
資料和資料分析的視覺化圖表雖然會展示客觀的資訊,但總會有一些隱藏的、潛在的背景知識,是不為人所知的。
比如購買力平價(PPP)和現價美元,兩者區別還是非常大的,雖然很多人說前者基本以美元為參照基準。
客觀事實是,前者是虛構的貨幣,僅用於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參照,後者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卻是存在於現貨世界的。
虛擬和現實相比較,現實肯定更具有參考價值。
如果要從全球範圍內挑選一樣通用的商品,錢大概是唯一的。
但錢的載體是什麼?人民幣、日元、歐元、英鎊、法郎、韓元、朝元還是美元?
在小範圍內,前述的貨幣都是錢的載體。但如果在全球範圍內,有且僅有一種是可以通用的,這便是美元。
所以,哪怕匯率受到人為的操縱,美元仍然是最具參考價值的核算基準。
按照這種思路,我國GDP總量佔世界的比重,從18.3%下降到16.9%,下滑是肉眼可見的。
而美國,雖然不如巔峰期的31%以上,但下滑的趨勢早在2011年就已經止住了,2022年以來,又重回世界比重的四分之一以上。
換個角度看,美好或自豪的東西,未必真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