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概,一個有態度的財經自媒體。
本週末關於牛市是否還在的話題引爆了市場,週末我已經從原因、發起人、結束標誌等多個角度和大家進行了分享,本篇分享最關鍵的一點,誰掌握了反彈的鑰匙。另外本文一共四個部分,最後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記。
一,爭奪定價權
我看今天很多文章都在分析何時會反彈,有從技術面,有從政策面的,也有從基本面的,實際大家要明白一點,下跌通常是分歧導致的,那麼現在市場中各路參與者的分歧點在哪裡呢?
近期下跌主因,還是“機構 vs 遊資”之間爭奪市場定價權導致的。
上面希望藍籌白馬上漲,市場走出慢牛 —— 比如,證監會本週五釋出《指引》,試圖引導資金湧向“破淨”藍籌白馬,用意昭然若揭。
遊資則炒作垃圾股,導致市場“冰火兩重天”。雖然之前“機構舉報遊資”被闢謠。但同一張圖上,“嚴厲監管+高位不讓買股”,卻並未被闢謠……視窗指導,恐怕確有其事。這恐怕也是本週快速縮量的原因 —— 遊資正在大撤退。
經過上一輪牛熊,大眾基本拋棄了主觀偏股基金、越來越多買入寬基指數和ETF,使得機構無力對市場進行定價;10月以來,遊資又快速填補了公募之前的身位,開始帶著散戶炒概念。
所以未來的格局是三分格局,國家隊負責穩定局面,遊資負責活躍市場氣氛,而機構則是長期投資的領軍人,三者互相配合,製造健康牛市,而三者也將享有不同的定價權。
而這過程中,散戶需要做的就是跟對人,不要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只有這樣才不會掉隊!否則這山望著那山高,最後很可能一無所獲。
二,都有特定風格
實際無論是大家口中的遊資、還是通常意義上的公私募機構,又或者大家叫熟悉的「國家隊」,本質上其實都是機構,因為他們的資金上規模,他們的手法成體系,他們的眼光遠勝大眾。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的手法是可以被捕捉的,很多人在觀察機構行為的時候,可以要區分遊資、國家隊、基金,似乎他們的手法不一樣,操作習慣也有區別,實際這些想法特別幼稚。
就像這次三季報公佈的那樣,外資也在參與重組股的炒作,按照某些人的理解豈不是這些外資都成了帶頭大哥,然後腦一熱就開始指揮千軍萬馬進場抄高標股?這顯然不現實,所以是什麼型別的機構不重要,但是是不是機構行為就很重要!
對於上述三類資金來說,都有自己的明確邊界,這就意味著別看現在很多股票下跌,但有很多是他們不能放棄的,因為他們掌握著定價權,定價權這東西,一時半會沒法說清楚,但真的很重要。
所以就會出現,別看跌下來,有的股票實際是虛跌,如果你也跟著賣,那就是著了道了!比如下面這隻股票:
這一幕大家或許覺得誇張,但實際最近這樣的一幕並不少見,那麼如果說這是一隻機構掌控定價權的股票,又會如何呢?當然會很快出現反彈,但是多數人是看不出來的。畢竟機構行為和散戶行為完全不同,但並不代表沒有這樣的工具,實際上早就有這類的大資料統計工具,簡單說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為」資料先儲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後,再透過大資料模型計算,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徵了,大家看下面的資料: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這隻股票的「交易行為資料圖」,圖中橙色柱體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資料系統中反映機構資金活躍程度的「機構庫存」資料,「機構庫存」資料反映了機構資金交易的意願,如果「機構庫存」資料越活躍,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機構資金參與的時間也越長。
從圖中可以看出,雖然股價一路調整,但是參與其中的機構資金依然在積極參與交易,原因很簡單,定價權是不可以丟掉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股票定價權,機構都有興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股票始終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但這些股票因為沒有掌舵的機構,結果就是散戶中的幾個大戶都可以搞一波漲停,但往往是為了出貨,看下面這隻股票:
當你滿心以為反彈開始了,實際是機構早就已經跑了,把所有的籌碼都放給你,你只能被動成為站崗的!
所以當下的重點,是搞清楚你的股票是不是機構看上的,管他是哪個機構,只要看上了,那就不用擔心!
四,特別提示
剛才說到了機構資金對投資的庇護,目前市面上很少有對機構資金的全域性部署有分析的,但實際這很重要,你要知道機構行為的偏好,你就能明白如今自己關注的焦點,這輪行情和過往完全不一樣,死守著自己的股票,可能到最後就什麼也獲得不了,看下圖:
這是11月15日的機構資金分佈圖,從圖中不難看出,一個是兩週內的資金活躍度,一個是一個月以上的資金活躍度都有提高,這說明更多的資金是涇渭分明的,要麼就是短線,否則就可以中長線,那你的股票究竟在哪一堆裡面,就要自己看清楚資料了。
本篇就聊到這裡,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宣告以上內容來自網路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