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賴家琪】隨著特朗普在今年美國大選中再次當選總統,不少人擔憂美國對華關稅將進一步升級。然而,美國高盛集團表示,中國可能並不是唯一一個面臨特朗普“關稅大棒”的亞洲經濟體。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1月11日報道,高盛首席亞太經濟學家安德魯·蒂爾頓(Andrew Tilton)最近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自特朗普上一任期以來,美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逆差有所下降,但與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逆差已大幅上升。未來如果特朗普繼續採取類似的關稅政策,這些亞洲國家和地區也可能會成為特朗普關稅威脅的目標。
關稅是特朗普經濟計劃的核心部分,他曾稱關稅是“字典裡最美麗的詞”。特朗普認為關稅可以降低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保護就業、增加稅收和促進經濟增長。競選期間,他威脅將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並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0%至20%的關稅。
在今年競選期間,特朗普就威脅要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60%的關稅。 路透社
特朗普宣稱這些稅收“不會成為你的成本,而是另一個國家的成本”,但經濟學家們普遍不贊同這一觀點。關稅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稅,事實上,關稅不由出口貨物的外國公司支付,而是由進口貨物的國內公司承擔。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是美國公司向美國政府繳納的稅款。
“特朗普和他任命的一些政府成員專注於減少雙邊貿易赤字,這種“打地鼠”式處理貿易問題的方式可能帶來一種風險——美國與其他亞洲經濟體不斷擴大的貿易赤字可能促使美國對這些亞洲經濟體徵收關稅。”蒂爾頓說道。
他觀察到,憑藉著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對美國的出口近期都創下了新高。去年,韓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444億美元,美國也成為韓國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國。今年10月,特朗普威脅要取消給臺積電、三星等外國公司的聯邦政府補貼,轉而對他們徵收進口關稅。
蒂爾頓指出,受益於貿易重定向,越南今年1月至9月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900億美元。與此同時,印度、日本等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的亞洲國家也可能成為特朗普新任期內被加徵關稅的物件。
一輛中國集裝箱船駛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港。 彭博社
CNBC報道稱,印度尼西亞前貿易部部長馮慧蘭表示,特朗普第一任期對中國施加關稅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量有所減少,貿易流向了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亞等第三方國家和地區。“但如果你看一下供應鏈,大部分元件仍來自中國”,馮慧蘭預測,特朗普第二任期內,他可能會注意到貿易仍源自中國,可能會升級貿易保護政策,“不僅對中國,而且對與美國有貿易赤字的國家”。
據外媒報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初期,他與越南關係良好,之後隨著特朗普對與美國有著鉅額貿易順差的國家越來越感到失望,兩國關係在2019年前後惡化。當時越南與美國的貿易順差約為540億美元,特朗普稱“越南在貿易上比中國更惡劣”。任期最後幾個月,特朗普政府以涉嫌貨幣操縱為由,制裁越南。
“貿易政策可能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對亞洲新興經濟體影響最大的領域。”英國巴克萊銀行分析師11月8日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特朗普關稅給該地區開放程度更高的經濟體可能帶來“更大的痛苦”。報告預測,泰國和馬來西亞受到的打擊可能處於中間位置,相較之下,泰國受特朗普關稅的影響可能更大。
展望未來,蒂爾頓預計,這些亞洲經濟體應該會想方設法地去降低貿易順差並透過各種方式“轉移注意力”,比如將出口移至美國。無論關稅如何,這些亞洲經濟體都將面臨持續的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此前對BBC表示,目前還無法評估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具體細節,但如果出現非常嚴重的脫鉤和大規模關稅,最終可能會導致全球GDP損失近7%,這一規模相當於法國和德國的經濟總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