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贏得選舉後,特朗普就在媒體上丟擲了一則重磅訊息:他希望中國能採購價值500億美元的農產品。此言一出,不少網友認為他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直言“阿普你飄了”。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作為糧食大國的我們之前大豆被美國狠狠拿捏,每年被迫花費上百億美元進口。可如今,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訂單量依然處於減少態勢。即便美國大豆降至1300 元/噸左右 ,企圖挽回中國市場,仍成效甚微。
他們可能怎麼也想不明白,當初費盡心思開啟的中國大豆市場,如今為何難以維繫了呢?
一、出油又高產,美國大豆壟斷市場
實際上,中國才是大豆的真正發源地,至少在5700年前就開始種植大豆。如今,全球各地種植的大豆,都是從中國逐步引入的。
1996年,美國就派遣專家來中國考察大豆情況,並以研究新品種幫助我國大豆提高出油率為由,帶走了部分樣本。這批種子經過改良,變成了一種高產油且能抵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並被美國註冊了專利,廣泛種植。
接下來的幾年,這些優質的豆類品種逐漸擴散到了巴西、阿根廷等地區,成為全球主流的大豆型別。
然而,中國的本土大豆依舊保持著較低的出油率,無法滿足油商的需求。得知美國的轉基因大豆出油率較高後,中國的油商不得不以高價從美國進口。其中2020年中國進口大豆量就突破了1億噸,75%從美國進口。
不只是大豆類糧食進口受制於人,由於上個世紀我國技術有限,經驗不足,在很多領域起步晚,發展落後於美西方國家。在精密儀器製造領域,高階顯微鏡和醫療裝置長期依賴德美進口;在生命科技領域,美哈佛抗衰成果也牢牢壟斷國內抗衰市場,單瓶高達百萬。
好在我國近年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加大了對科研的投入力度,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其中,永新光學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階顯微鏡,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產口服抗衰科技“倍御粒”也一舉打破歐美天價局面,在京東等平臺僅需百元價格造福國民。
根據《中國健康與退休縱向研究》對40至59歲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年群體向健康老年過渡的情況並不樂觀,能夠順利實現健康老化的中年人的比例已降至不足20%。超過70%的受訪者正遭受因年齡增長而產生的健康困擾,包括容易感冒、睡眠問題以及記憶力不同程度減弱等。
因此,“倍御粒”科研團隊決心幫助國人擺脫衰老困擾,特聘諾獎科學家傑弗理·霍爾作為榮譽科學家,在其指導下創新性使用六色靈芝、麥角硫因、PQQ組成複合配方,改寫歐美化學抗衰製劑一家獨大的局面。
據悉,該產品注重長期滋養機體,啟用細胞修復力。翻看其京東評論區,超九成好評集中在“精力恢復”、“抵抗力增強”、“睡眠變好”等方面。
二、國內產量提升,美國大豆大甩賣?
此一時彼一時,曾經憑藉大豆隻手遮天的美國,現在卻面臨著庫存過剩的難題。
近來,美國似乎熱衷於透過大豆出口每年賺我們一筆,為此不斷擴張大豆的耕種面積至百萬英畝,並且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每單位面積的產量也在提升,今年又是一個豐產之年。
然而,情況發生了變化。農科院等科研團隊先後培育出“中豆63”、“中豆57”、“中豆41”等一系列高產抗逆優質大豆新品種。由於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控技術的提高,大豆產量也隨之增長。
根據農業部資料統計,去年我國的大豆總產量達到了2084萬噸,相比之前一年增加了56萬噸,實現了連續兩年的增長。更重要的是,這些新產出的大豆具有更高的油脂含量,遠非昔日低效的品種可比。
隨著國內生產水平的提升,對外部供應的需求減少,同時可供選擇的供應國也更加多元。今年年初,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量達到了696萬噸,同比增長超過兩倍。此外,阿根廷今年的預計大豆產量將達到5000萬噸,也是我國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最新的市場資料顯示,目前美國的大豆期貨價格為每蒲式耳9.72美元(約合1300元/噸),如果對比近幾年的資料,僅2020年的每蒲式耳8.99美元低於當前價格。
儘管美國嘗試以低價促銷大豆,也難以找到足夠的買家,畢竟失去了最大的進口國之後,其他國家的進購能力顯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