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9個月中國的汽車出口再創新高紀錄,承擔汽車出口重任的仍然是燃油車,而且燃油車出口增幅大幅超越電動汽車,顯示出燃油車進一步擔起中國汽車出口重任,也證明了中國汽車的燃油車技術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據出口資料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431.2萬輛,同比增長27.3%。
同期中國的燃油車出口量達到338.4萬輛,同比增長32%;電動汽車出口則為92.8萬輛,同比增速只有12.5%,顯著低於燃油車,燃油車的增幅是電動汽車增幅的2.56倍。
2023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速高達77%,可以看出今年前9個月新能源汽車出口增幅已大幅下降。
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幅顯著下降,一方面在於全球對新能源汽車的疑慮,歐洲、美國的消防員都對電動汽車的火災頗為頭疼,歐洲甚至出現消防員一旦遇上電動汽車起火就將車推入水池中,他們已清楚用現有的滅火手段無法應付電動汽車的火災。
8月份韓國仁川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電車火災,一輛電車在地下車庫起火,噴淋滅火系統完全無法應付,消防員到場後又難以進入地下車庫,最終燒燬了140輛車,還導致樓房受損。
隨後國內的浙江、廣東東莞等地都有商廈發通知禁止電動汽車進入地下車庫,廣東博物館發通知禁止進入地下車庫,進一步增加了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火災的擔憂。
另一方面則是歐洲大舉提升電動汽車的關稅,關稅的增加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這些市場的競爭力下降,促使消費者捨棄電動汽車而重新投入燃油車的懷抱。
中國的燃油車出口保持較快的增速,凸顯出中國燃油車技術已不輸於國際知名汽車品牌,早前的報道就指出中國的燃油發動機熱效率已突破四成,快追平日本汽車。
中國汽車的燃油發動機技術大幅提升,讓日本汽車行業頗為緊張,數年前日本多家汽車企業就聯合研發燃油發動機技術,確保他們在熱效率方面的領先優勢。
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企業是奇瑞,奇瑞出口的汽車就是以燃油車為主,今年前10個月它的汽車出口量就已達到94萬輛,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出口量。
對比之下中國第一大電動汽車出口企業卻是特斯拉上海,而不是國產自主品牌,這樣的對比無疑更加凸顯出中國汽車出口靠國產燃油車,國產電動汽車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力存在不足。
面對這樣的現實,近期工信部的郭守剛就表示在推動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支援燃油車的發展,凸顯出工信部看清了中國汽車出口主要靠燃油車的現實,從而罕有地發聲強調會支援燃油車的發展。
在汽車出口市場,中國在2023年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如此情況下中國更需鞏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的地位,自然需要認清中國汽車出口大部分都是燃油車的現實。
隨著各方對燃油車重新認識,可以預期燃油車將煥發青春,今年10月份的資料就顯示在國內市場燃油車的增速超過了電動汽車,說明燃油車在國內市場頹勢近兩年後,也再度獲得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