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訊息●長江商報記者 汪靜
最快“萬店”品牌鍋圈,似乎已經過了“巔峰期”。
餐飲行業從業30年,鹿邑人可以說是一個實打實的“草根創業者”,從夜市到火鍋店,他憑藉著勤耕不輟的努力與獨到的眼光和創意,成功創辦鍋圈,並獲得資本青睞,在3年的時間內,拿到30億元融資。又在隨後3年內,成功帶領鍋圈加入“萬店俱樂部”。
不過,如今,鍋圈(02517.HK)的發展似乎停滯。
2023年下半年,鍋圈門店一度突破一萬家,然而,在“宅家經濟”的紅利期過去後,公司門店數量也迅速減少,退出“萬店俱樂部”。2024年6月30日,公司零售門店網路覆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共有9660家零售門店。去年同期,公司共有9915家門店,門店一年內減少255家。
業績也隨之迎來下滑。2024年上半年,鍋圈實現營業收入26.65億元,同比減少3.5%;淨利潤8550.8萬元,同比減少26.7%。
二級市場上,鍋圈也被資本拋棄。今年2月,鍋圈股價最高達12.28港元/股,到11月15日跌至2.05港元/股,跌幅超80%。
如何守下江山?在餐飲行業“內卷”嚴重的如今,對楊明超來說,不是一件易事。
“宅家經濟”催生萬店鍋圈
出身草根的大學生,明明可以捧上“鐵飯碗”,卻選擇辭職做起餐飲,楊明超的眼光可以說是十分長遠。
1968年,楊明超出生於河南鹿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上世紀九十年代,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鄭州大學中文系,這在當時不多得。畢業後,他也憑藉著大學生身份,成功進入河南省政府接待辦的一家賓館就職,擁有了他人眼中的“鐵飯碗”。
但對於楊明超來說,過於一成不變的生活讓他覺得一眼能望到頭。幾年後,他便下定決心辭職,開始自己創業。
2006年,楊明超與螺絲大蝦的創始人共同打造了鄭州第一家規範的夜市美食廣場,隨著規模不斷擴張,他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很快,楊明超發現,夜市在冬天生意慘淡,於是,他注意到了火鍋行業。
2012年,他推出“小板凳”吧式火鍋,與普通火鍋店不同的是,他推出的小火鍋店,從裝修到服務,都十分特別。裝修上,他採用了長板凳、木質桌椅的復古風,連餐具都用的是竹編器具。服務上,他更是讓工作人員穿上戲服表演。靠著“在酒吧裡吃火鍋”的新穎理念,“小板凳”火鍋實現破圈,更引領了一股新的消費潮流,其門店最高曾達到1000家。
但模仿者相繼而來,令“小板凳”火鍋一度失去競爭力。於是,楊明超另起爐灶,在2015年創辦了河南鍋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進入上游供應鏈行業,這也為其後來的創辦鍋圈奠定了基礎。
楊明超的格局再度放寬放大。這一次,他將目光從火鍋行業下游投向上游,另闢蹊徑地開始賣火鍋材料。2017年,第一家鍋圈火鍋燒烤食材超市在鄭州開業,這是一家“一站式”火鍋燒烤食材超市,以售賣火鍋燒烤食材為主,涵蓋凍品、生鮮、小吃、底料蘸醬、四季飲品、火鍋器具、燒烤器具等。
由於滿足了人們“在家吃火鍋”的需求,非常迅速的,鍋圈開始擴張。2018年1月,在開店一年後,鍋圈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00家。這種新穎的模式,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楊明超相繼獲得了不惑創投的李祝捷、嘉御基金的衛哲、天圖資本的馮衛東等投資人的加註。
這時鍋圈的發展只能用“穩定”形容,至2019年11月,鍋圈食匯的門店數量也不過1600家。直到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宅家經濟”爆發,鍋圈恰好滿足了這個需求,終於迎來了大規模爆發的紅利期。
2020—2023年的短短三年內,鍋圈的門店數量從4300家猛增至10307家,同時,鍋圈還採用了加盟模式,這期間加盟門店始終佔據99.9%的份額。2023年鍋圈的自營門店僅為7家。
但就是憑藉這樣的方式,2023年,楊明超迎來事業上的巔峰——這位從夜市出身的“草根創業者”,帶領鍋圈在港交所敲響上市鐘聲。
業績股價遭遇雙殺
作為資本的“寵兒”,在上市前的2019年至2022年,楊明超憑藉“宅家經濟”,完成了7輪融資,累計30億元。投資方包括IDG資本、嘉御資本、天圖投資、招銀國際資本等。
吸引資本的最底層邏輯是能賺錢。“那段時間,幾乎開店就能賺。”一位鍋圈加盟者曾坦言。在實體經濟發展受到阻礙的三年中,鍋圈卻憑藉其獨特的模式滿足著消費者的需求,迅速破圈,業績迎來驚人的增長。
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鍋圈食品總營收分別為29.65億元、39.58億元、71.73億元,兩年時間營收增長1.42倍;同期淨利潤分別為-4329.2萬元、-4.61億元、2.41億元。2022年,鍋圈成功扭虧,並實現了不錯的盈利。
然而,好景不長,在“宅家經濟”的紅利期過去後,鍋圈業績也隨之迎來下滑。2023年其實現營收60.94億元,同比下降15.0%;淨利潤為2.4億元,同比增長4.23%。
2024年上半年,鍋圈實現收入26.65億元,同比減少3.5%;淨利潤8550.8萬元,同比減少26.7%;實現核心經營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1.25億元,同比增加4.9%;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為0.0313元,同比減少22.3%。
與此同時,短短半年內,鍋圈門店數量迅速減少,退出“萬店俱樂部”。2024年6月30日,鍋圈零售門店網路覆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共有9660家零售門店。去年同期,公司共有9915家門店,門店一年內減少255家。
其中,鍋圈擁有9650家加盟店、10家自營門店;上年同期,公司加盟店、自營店數量分別為9910家、5家。
中期業績報告說明會上,鍋圈表示,對於2024年門店結構和業績的短期下滑,公司認為與門店數減少成正比,是計劃內的調整。過去一年,公司暫緩了門店擴張,專注於結構最佳化和標準化經營,透過“墩苗”行動提升了門店質量,為下半年業績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但這一解釋未能說服投資者。今年2月,鍋圈股價最高達12.28港元/股,到了11月15日,其股價跌至2.05港元/股,跌幅超80%。
為此,楊明超另闢蹊徑,瞄上預製菜賽道。
今年3月,鍋圈在鄭州一農貿市場開出了旗下連鎖子品牌“鍋圈餚餚領鮮”的首店。據鍋圈介紹,該品牌定位居民菜籃子,主要售賣預烹菜,年底前預計開出200多家新店。
8月,鍋圈食品品牌總經理劉一川還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接下來,鍋圈從1萬家店要開到2萬家店甚至3萬家店,這新的1萬家店要靠什麼來支援?”“我們給出了一個答案——預製菜。”
不過,預製菜如今市場飽滿,同時,行業標準與安全仍缺乏較為標準的規範。楊明超能依靠預製菜實現3萬店的突破嗎?
視覺中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