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股價波動的背後,充滿了商家們的傷與憂!
1
大跌
拼多多剛經歷了一場“閃崩”。
美東時間11月21日,拼多多美股盤前一度大跌超15%。開盤後,拼多多股價跌幅較盤前有所收窄,但仍然以10.64%的跌幅收盤。
以市值看,這場大跌讓拼多多蒸發172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246億元。
一夜之間股價如此震盪,拼多多經歷了啥?
答案得從最新的財報中尋找。11月21日美股盤前,拼多多釋出了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2024年Q3,拼多多總營收993.5億元,同比增長44%;營業利潤為242.925億元,同比增長46%;歸屬於拼多多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249.807億元,同比增長61%。
說實話,這個業績增速很猛。對比其他幾個電商巨頭,同期,的營收同比增長5%,淨利潤下降9%;京東營收同比增長5.1%,淨利潤同比增長47.8%。
既然業績如此出色,為何拼多多的股價卻大跌?
按照彭博分析師此前的預期,拼多多Q3營收為1028.3億元,同比增長49%;調整後淨利潤為292.1億元,同比增長72%。
時間拉長一點,此前四個季度,拼多多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94%、123%、131%和86%。
環比來看,拼多多第三季度的營收增速較上個季度出現放緩,而歸母淨利潤更是環比下降22%。
一個連續四次考試都得100分的優等生,突然考了個90分,儘管成績依然優秀,但老師的高預期被打破了:萬一你下次考個80分,那該咋整?
此外拼多多與供應商品牌商之間的博弈也愈加白熱化,這不僅讓我們深思拼多多的商業模式他給我們社會帶來的價值又是什麼?
或許市場就是那個老師,他們在用真金白銀,給拼多多的表現作出判斷。
這也不是市場第一次作出判斷。截至11月22日收盤,拼多多的股價是100.07美元/股,相比當初的高點已經跌超了50%。
這不禁令人好奇,隱居背後的黃錚想看著拼多多往何處去?
2
價值
先看一個問題:拼多多的估值高不高?
截至11月21日美股收盤,拼多多的市盈(TTM)是10.36倍,阿里是16.52倍,京東是10.23倍,三巨頭對比,拼多多的市盈並不高。
如果再結合它們的業績增速來看,拼多多的市盈甚至算低的。換句話說,相對阿里和京東,拼多多還是便宜的。
從業務看,第三季度,拼多多來自線上營銷服務和其他服務的收入為493.51億元,同比增長24%;來自交易服務的收入為500.03億元,同比72%。
其中,網路營銷服務及其他服務收入是指國內廣告收入。這部分收入是商家為提高銷售量,根據使用者檢索關鍵詞與瀏覽位置等偏好,向拼多多支付的購買廣告位與網頁搜尋關鍵詞的費用。
這兩年,拼多多的使用者一直在增長。年活躍使用者數已經超過了9億,平均月活躍使用者數達7.9億。這背後,拼多多吃到了消費降級和農村使用者的紅利。我老家那80歲的老姑婆都開始往家族群分享“砍一刀”連結了,你說拼多多猛不猛?
只要使用者持續增長,拼多多的收入還會提升。
另一個增長點來自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資料顯示,2022年9月1日,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正式在海外上線,如今已觸達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2024年初,Temu的獨立訪客數量就達到4.67億人次,在全球電商市場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亞馬遜。
根據此前報道,Temu為2024年定下的GMV(成交額)目標是300億美元,相比前一年幾乎翻倍。按照摩根士丹利的研報,Temu最快有望在2025年實現盈利,且GMV增長潛力巨大,2030年有望達到1300億美元。
拼多多還有一招妙棋:農業。
在對外宣傳中,拼多多稱自己長期以農業為核心戰略,“平臺自成立起,就堅持將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數字技術應用於農業產業鏈各環節”。它們還搞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透過智慧化種植探索前沿農業技術,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新活力。
在中國,三農問題非常重要,目前我們還有著5億多農民。拼多多押注農業,本質上也是為自己加了一道“護身符”,為產業和輿論奠定了長期基礎。
因此在筆者看來,增長勢能、跨境電商平臺、深耕農業,這是拼多多未來增長的最大籌碼。
3
質疑
當然,拼多多也並非鐵板一塊,槽點同樣明顯。
如果要評選拼多多最讓人無語的操作,“砍一刀”肯定上榜。
拼多多“砍一刀”的套路可以追溯到2015年,拼好貨時期的“水果拼團”活動。當時,拼好貨用一些水果來抽獎,消費者邀請新使用者就能參與,這個模式後來演變成了拼多多的“砍一刀”。
利用這種“佔便宜”的心理,拼多多將人性玩到了極致,在廣大的小鎮和農村地區,拼多多迅速累積了數以億計的使用者。
“砍一刀”是拼多多的流量密碼,卻是無數人的夢魘。
此前,一個百萬粉絲遊戲博主,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在數萬名觀眾的注視和參與下,直播“砍一刀”。
他就想看看,到底多少刀,才能砍下拼多多的一件商品。遺憾的是,這場砍價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參與人數至少上千,砍到了小數點後6位,依然沒能砍價成功。
你以為你只差一刀,但實際上“永遠差一刀”。網友調侃,這到底是“砍一刀”還是“砍億刀”?
拼多多最初瞄準的是“五環外”的人群,是廣大的“下沉市場”。
走這個路線,天然離不開便宜,而便宜的土壤,極容易滋生“山寨”。拼多多上市的第二天,一篇《拼多多,三億人都敢坑的購物APP》就出現在了朋友圈,文章作者指責拼多多銷售仿冒、山寨和三無產品。
一石激起千層浪,創維公司釋出宣告,指責拼多多上出現了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並提出嚴正交涉;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微博發表宣告,指責拼多多銷售盜版皮皮魯系列圖書,侵犯其著作權,要求拼多多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如今的拼多多費盡心思擠進“五環內”,還賣起了iphone和茅臺,但那段觸目驚心的歷史終究很難讓人釋懷。
4
價格與價值
近年來,阿里、京東、抖音等平臺紛紛加大對低價電商市場的投入,下沉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拼多多一方面要高階化轉型,一方面又要維持住價效比,確實很難。
根據拼多多的流量分發邏輯,低價就是王者。價格越便宜,給到的流量就越大,這樣一來,那些真正優質的商家和產品反而得不到推薦。有個朋友就反饋,在拼多多上賣牛肉,幾百塊的產品很難得到推薦,那些幾十塊的廉價貨卻得到大把流量。
對於百分之九十的商家而言,如果你不降價你就失去了流量,但是你降價後你的產品帶來的利潤就變得極其微薄。而筆者曾調研過好幾個拼多多的商家,能夠透過拼多多掙到錢的商家寥寥無幾。拼多多把大部分的商家都往價格囚籠裡面卷,就像養蠱一樣在這個價格競技的過程中百分之九十的商家失去了生意,而堅守下來的商家所面臨的困境也並沒有帶來改善。愛恨交織的背後,是一場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品牌需要溢價才能有研發,才能維持更多未來不確定性的支出。但是拼多多把很多品牌的渠道直接砸的稀巴爛!
今年來五糧液已經不止一次炮轟拼多多了!
剛結束的雙十一,五糧液再度發文“炮轟”線上平臺產品售假,提醒消費者購物時注意權益保護,請透過五糧液官網公佈的銷售渠道購買。
拼多多亮眼資料的背後是無數商家的血與淚!
今年7月有不少在廣州市中心的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的奧園國際中心的的多多跨境供應鏈廣州辦公樓下,聚集了一批商家維權。
報道顯示,情緒激動的維權商家一度湧入拼多多奧園辦公室靜坐示威,使得拼多多員工不得不鎖定電腦、離開工位,提前下班。
從圍觀人群拍攝的維權橫幅和現場的維權口號來看,此次輪番蹲守的多數為廣東地區的外貿商家,希望拼多多旗下海外跨境電商平臺TEMU能夠退還近期扣除的大額押金、罰款,以及部分被凍結的貨款。
極致卷價格的背後,受傷的不僅是商家更是對整個商業生態的破壞!
當低價成為唯一的市場獲勝法寶,那麼創新也將失去最重要的動力!
拼多多寄予厚望的海外業務正面臨挑戰。
市場拓展很費錢。MediaRadar資料顯示,Temu在2023年1月至11月期間的廣告支出同比猛增1000%。但高額的廣告投入是否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值得打一個問號。
海外的規矩也更復雜。海外市場需要面對五花八門的競爭環境和監管政策,Temu在美國市場就曾遭遇商家的集體投訴,指責其罰款政策過於嚴厲。
地緣政治風險也在加劇。美國等國家對中國科技公司的限制和審查還在繼續,此前早有質疑,稱拼多多在悄悄地“去中國化”。例如2023年底,一份由拼多多控股(PDD Holdings Inc.)提交美國SEC的報告顯示,該公司總部地址為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
低價作為拼多多規模化晉級的重要法寶無疑給企業初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助力,但是當你已經是行業及社會重要的平臺時,企業所制定的規則也將深深影響我們中國整體的商業生態。
5
尾聲
拼多多是一匹“黑馬”。
2018年7月,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就在納斯達克敲響了上市的鐘聲。
拼多多的GMV(訂單總額)在2017年就已超過1400億。要知道,阿里突破1000億訂單總額足足花費了10年時間,京東也用了6年,拼多多隻用了2年多就已實現。
而今拼多多已經成長為一個市值近萬億的巨頭!
我不僅好奇拼多多的低價演算法會把我們的商業帶到何處?
如果所有的平臺都在卷低價,而並沒有創造一個新的增量價值。
那麼拼多多是不是無形中正在搶哪些小商家和窮人們的飯碗呢?
至此,不管如何,我堅信:
低價從來不是所有,低價也不可能開創未來!
哪些抗議的商家,哪些怒吼的品牌,希望拼多多也能聽聽他們的聲音!
畢竟他們是你真正的合作伙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