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吳娟娟
2023年,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錄得投資回報率16.1%,期間投資收益達22220億挪威克朗,摺合人民幣15191.73億元。截至去年底,基金規模為157650億挪威克朗,摺合人民幣107784.67億元。若以挪威克朗計,2023年基金投資回報額創歷史新高。儘管如此,基金回報率跑輸參照基準18個基點。
根據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網站(Global SWF)排名,截至目前,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為全球最大主權基金。
不同資產型別方面,2023年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的股票投資回報率為21.3%;同期,固定收益投資回報率為6.1%,未上市的地產虧損率為12.4%,未上市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率為3.7%。
截至2023年底,基金70.9%的資產投資於權益資產;27.1%投資於固定收益資產;1.9%投資於未上市房地產;0.1%投資於未上市的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是少數將超過三分之二的資產投資於權益資產的全球主權財富基金。
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CEO尼古拉·坦根(Nicolai Tangen)表示,儘管全球通脹高企,地緣政治風波不斷,但部分資產表現不俗。其中,科技股表現尤其突出。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負責運營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
此外,挪威克朗相較於主流的貨幣貶值,這使得以挪威克朗計的基金市值增加了4090億挪威克朗。
來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挪威政府設立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是為了解決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減少短期石油收入的波動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按照規劃,未來挪威石油資源枯竭以後,挪威政府可從挪威政府養老金基金中按照不超過4%的比例提取財政預算。
加倉中國
2023年9月7日,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在官網宣佈將關閉上海代表處。
這一決策引發市場關於“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是否會改變其投資佈局”的猜測。對此,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表示,這一決策基於運營考慮,不會影響對中國的投資。
針對中國基金報關於“關停上海辦公室對外部管理人有何影響”的問題,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副總裁(deputy CEO)Trond Grande表示,這是純粹的運營決定,不會影響外部投資委託決定。
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位於奧斯陸和紐約的團隊負責跟進外部管理人相關事宜,上海辦公室從不參與外部委託相關決定,因此關閉上海代表處對外部投資委託決定沒有影響。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稱,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的決策考慮且僅考慮投資性因素。
挪威政府全球養老金基金中國股票投資規模變化,來源:NBIM官網。
年報資料顯示,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對中國的投資不減反增。
截至2023年底,挪威政府養老金基金持有中國股票3396.1億挪威克朗。較2022年底的3283.25億挪威克朗有所增加。不過,截至2023年底,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中國持倉僅佔其組合的2.1%,倉位較輕。
考慮到指數表現,2023年,挪威政府養老金基金持有中國公司股份數整體呈現上升趨勢。截至2024年1月31日,過去一年跟蹤MSCI中國指數的ETF MCHI下跌31.5%。
來源:根據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年報資料整理。
釋出年報的同時,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亦更新了其持倉資料。截至2023年底,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中國股票持倉的前15位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中國建設銀行、百度、貴州茅臺、京東、工商銀行、比亞迪、招商銀行、安踏、攜程、網易、萬華化學。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基金對部分公司進行了顯著加倉。例如,對拼多多的加倉幅度高達117.9%。同時,對京東的減持幅度超過50%。截至2023年底,京東位於其中國股票持倉的第8位,截至2022年底其位於基金中國股票持倉的第4位。在前十五大之外,基金對中國石油的加倉幅度近170%。截至2023年底,中國石油位於其中國股票持倉的第19位。
據瞭解,在自主投資外,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委託外部管理人來佈局部分市場。結合官網資訊和記者從業內瞭解到的資訊,挪威央行投資管理與新加坡資管機構APS、潤暉、第一北京投資、碧雲資本管理、常春藤資產管理、凱思博、高毅、Red Gate Asset Management、淡水泉、行健資產管理等管理人合作進行中國市場(包括離岸和在岸市場)投資。
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合作的部分管理人
來源:根據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官網資訊整理
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增加新興市場佈局
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資產所有者位於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上游。一方面,作為大型投資者,他們透過持倉對全球市場施加影響。例如,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持倉中含有8859家公司,遍及全球72個國家。挪威政府養老金全球基金致力於做積極股東,透過積極干預來改變持倉公司的治理,影響公司在環境、社會等相關議題上的表現。另一方面,他們與外部管理人合作,影響全球資產管理行業。
《2024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報告》(簡稱:報告)顯示,地緣政治因素下,部分主權財富基金依然積極作為。在投資原則指導下,他們持續在中國投資。例如,報告顯示,儘管以交易量和交易額計,2023年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投資活動環比分別減少37%、46%,但是因為收到了來自新加坡中央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1440億美元的資金,它需要將這筆資金投入使用。2023年,GIC雖然減少了發達市場的交易活動,但是它在印度、中國、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投資活動仍較為活躍。
報告顯示,主權投資者的地區偏好呈現多樣化的特徵。2023年,重新關注新興市場成為新的趨勢,包括沙特、土耳其和阿聯酋以及印度、巴西、中國和印尼等新興市場受到關注。在前十大最活躍的基金中,有五家更傾向於新興市場而非其他地區:PIF(公共投資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QIA(卡達投資局)和ADQ(阿布扎比控股公司)。其中,GIC的投資偏好呈現顯著變化。2023年,它投資於發展中國家的金額是2022年的2.6倍。
報告進一步指出,2023年,主權投資者根據最新趨勢和宏觀情景調整其行業偏好。例如,海灣地區的投資者對工業企業集團的投資大幅增加,這有助於其國內基礎設施發展。
編輯:小茉
稽核:許聞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