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滬深北三大證劵交易所分別釋出“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5月,滬深北三大交易所ESG披露指引正式開始實施,踐行ESG理念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發展的“必答題”。與此同時,隨著我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企業“走出去”進入新階段,正在逐步塑造“技術出海”“品牌出海”“服貿出海”的新局面。
在11月22日在京舉辦的第三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官高峰論壇暨年度最佳獎項評選頒獎典禮上,多位業內嘉賓和企業代表聚焦“出海新動能”和“新質生產力”兩大發展推動力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主題演講和圓桌對話,分享有關綠色發展的新方案與新智慧。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也拓寬了全球經濟共享和共同發展的空間,為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注入更多強勁動力。”安永中國主席兼大中華區執行長陳凱表示,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綠色生產力,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得益於綠色生產力的驅動和技術支撐。因此,鍛造新質生產力,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重點在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這就要求上市公司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聚力科技攻關,有效破解綠色轉型中的技術難題,共建綠色低碳迴圈的經濟體系,加快形成綠色產業叢集。
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表示,推動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有三大轉型趨勢需要關注:服務經濟轉型,數字智慧轉型,綠色低碳轉型。其中,綠色低碳轉型是核心,無論是服務經濟轉型還是數字智慧轉型,都必須建立在綠色低碳基礎上,三大轉型相互支撐、相互融合。
在以“出海邁入3.0時代,中企何以乘風破浪?”為主題的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強調,企業要識別不同國別風險,隨著全球ESG的要求不斷提高,也要重點參考國際市場新標準。當前,出海不再僅僅是“買下來”,還需要將品牌、運營、落地、溝通等多元素成體系地破局謀劃,同時要做好與當地政府的配合。
在以“新質生產力崛起,如何賦能未來?”為主題的圓桌討論環節,嘉賓認為,技術創新是最大的經濟機遇,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和發展上,企業需要時刻保持初心和擁抱變化。無論是創新產業還是傳統行業,綠色轉型、創新升級都非常重要。同時,面對不斷變化的ESG披露監管要求,上市公司應當積極應對,在戰略規劃、風險管理、投資創新、資訊披露等工作中融入ESG,以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最新聯合釋出的《中國上市公司ESG發展報告(2024年)》顯示,當前,我國可持續資訊披露進入規範化新階段,企業積極展現綠色形象。上市公司主動擔責履責,持續做好ESG這一高質量發展“必答題”。環境方面,上市公司主動響應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總要求,培育綠色轉型動能。社會方面,上市公司塑造價值鏈韌性,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推動形成新型生產關係。治理方面,上市公司加速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更加註重投資者保護。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會長吳汝川認為,上市公司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在中國發展戰略與新的監管條件下,中國上市公司開啟了積極響應ESG理念,全面提升自身ESG水平的新紀元。(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金金)
(責任編輯:李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