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王晨婷
在8年地方試點後,水資源費改稅改革推至全國。12月1日起,財政部、稅務總局、水利部發布的《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在全國31省份全面實施。
“水費”變“水稅”,對居民和企業有哪些影響?時代財經瞭解到,前期10個省份在試點過程中均採用稅費平移原則,即在新稅法實施時,保持原有稅率的穩定,不增迦納稅人的稅負。
企業正常生產用水、城鎮公共供水企業和居民生活用水負擔“三不變”,那變的部分是什麼?背後有哪些政策考量?如何確保政策落地後產生更好的生態效益,而不是單純增加稅收負擔?
帶著這些問題,時代財經對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稅收籌劃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蔡昌進行了專訪。
時代財經:為什麼要將水資源費改為水資源稅?這背後的主要政策目標是什麼?政策設計中有哪些關鍵考量?
蔡昌:費改稅主要是為了加強水資源管理的規範性和剛性。水資源費在徵收管理上相對較“軟”,改為水資源稅,能夠憑藉稅收的強制性、固定性和無償性特徵,更好地約束我國社會各領域的用水行為。
水資源稅的政策目標,包括促進水資源的節約與集約利用。利用稅收的經濟槓桿作用,引導企業和社會公眾珍惜水資源,減少浪費現象。同時,也是為了完善資源稅費制度,使資源利用在經濟調節手段上更加科學合理高效。
在政策設計時要考慮不同地區水資源的稟賦差異,對水資源豐富和匱乏地區實行不同的稅率政策。還要考慮水資源稅的開徵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比如對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進行區分,保障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時代財經:水資源稅改革會對企業,特別是用水大戶(如工業和農業)產生怎樣的成本影響?
蔡昌:對於用水大戶,如工業企業,水資源稅改革會增加用水成本。企業需要在生產過程中最佳化用水流程,採取節水措施來應對成本上升。
農業方面,考慮到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多數地區對農業生產取用水是限額內免稅,超出限額部分才徵稅,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業的合理用水需求,同時促使農業用水更加合理高效。
時代財經:節水是水資源稅的主要政策目標,如何確保政策落地後產生更好的生態效益,而不是單純增加稅收負擔?
蔡昌:為確保產生生態效益,一方面會將稅收收入部分用於水資源的保護、節約和管理等相關專案,例如投入資金建設節水設施、治理水汙染等。
另一方面,透過差別化的稅率設計,對於取用地下水等容易造成生態破壞的取水方式,設定較高稅率,鼓勵企業使用地表水等更可持續的水源。
時代財經;水資源稅改革如何與其他生態稅制(如排汙費改稅)相配套,以實現更全面的資源管理?
蔡昌:水資源稅和排汙費改稅等生態稅制是相互補充的關係。水資源稅側重於控制水資源的取用,排汙稅側重於控制汙染水及其他汙染物的排放。
二者結合可以對企業的生產全過程進行生態監管。例如,對於高耗水高汙染行業,雙重稅收的壓力會促使企業最佳化生產流程,減少水資源浪費並且降低汙染排放。
時代財經:你認為未來會否進一步調整稅率或擴大適用範圍?
蔡昌:未來有可能根據水資源的供需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進一步調整稅率和擴大範圍。隨著水資源稀缺性的加劇和節水技術的發展,在一些新興的高耗水行業適當提高稅率和擴大徵收範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