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釋出
作者:楊一軒
編輯:陳澗
設計:嵐昇
沒想到,十年前那場知名的“賭約”,竟然還有後續。
12月16日,在財經的一檔影片節目中,格力電器董事長再談與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的“10億賭約”。
她說,第一個五年雷軍輸了,而自己的目標是實現股民利益最大化,她在節目中質問雷軍,“你給股民分了多少錢,拿了股民那麼多錢,用完了,錢到哪去了?股民回報是什麼?”
格力電器這些年累計分紅超過1000億,上市6年的未曾分紅,董明珠當然底氣十足。不過,在她眼裡,雷軍還有更大的失分點,“小米空調最近因為專利侵權賠了格力50萬元”,“我可以說我(格力)是世界上最好的空調,我們有十幾萬項專利”。
賭約之外,格力主業遭遇小米追擊,可能才是董明珠舊事重提的關鍵。
今年年中,網傳小米空調銷量超過格力,此後,董明珠與雷軍言語之間的硝煙味漸濃。
在董明珠最新的影片傳播開後,小米方面再次否認因專利侵權賠償,小米集團總裁還直接甩出資料,“1-11月小米空調銷量同比增長53%”。
▲盧偉冰在連發兩條微博,回應侵權賠償一事。
10年前,董明珠看不慣用網際網路思維做手機的雷軍,豪氣定下10億賭約,但10年後,無論是空調,還是手機、新能源汽車業務,甚至是“網紅企業家”人設的經營,相較於雷軍,董明珠似乎都難言絕對的勝利。
空調追擊戰,董明珠急了
2013年12月,在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傳統制造業與新興網際網路產業模式交鋒。
當時,雷軍聲稱小米營業額將在5年內超過格力,若達成,董明珠要賠償一元錢,而不服輸的董明珠,將賭約一下子提升至10億。
兩人的“樑子”就此結下。不過,對這個賭局,雷軍顯然沒有董明珠較真,他後來回憶稱,董大姐當真了,隔三差五就特別關心小米。
但看似漫不經心的雷軍,在打賭第二年就產生進軍空調領域的想法,還花了逾12.6億入股美的。
直接衝著大本營來,還和競爭對手結盟,董明珠肯定生氣,她在201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炮轟, “美的偷格力的專利法院判它賠我兩百萬,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與美的短暫合作無果後,小米2018年捲土重來,推出米家網際網路空調。今年年中,網上傳出訊息,小米空調銷量超過格力。董明珠坐不住了。
今年6月28日的格力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表示,最近網上編造的謠言較多, “小米說自己(空調)第一名,實際全靠別的廠家做產品(代工),你的技術是什麼?”“誰是第一,消費者心裡有桿秤”。
一個月後,雷軍在年度演講中提及此事,稱“沒有人、也沒在任何場合說米家空調第一”,但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小米空調排第四。
雖然與格力空調整體銷量差距仍舊巨大,但從排名上看,格力確實不能忽視這個後來者。
2021年時,格力的線上空調市佔率為26.31%,排名第二;小米市佔率3.73%,排名第七。而到了今年,據奧維雲網監測資料,從1月1日到7月7日,線上市場銷量市佔率排名上,格力仍排第二,為18.65%,而小米空調緊隨其後,為14.28%。
董明珠花大力氣推動渠道變革,對線上渠道寄予厚望,而小米在線上攻城拔寨,威脅越來越大。
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空調出貨量超170萬臺,同比增長超55%。對小米來說,空調業務已經成為重要板塊。
第三季度,小米IoT業務營收為261億元,同比增長26.3%。據海豚投研推測,電視、筆記本等主要IoT產品收入為約55億,主要增量來自其他產品,而這一塊中,大家電增速最快,主要就得益於空調出貨量增加。
而小米計劃加碼空調業務,由過去的代工轉為自產。有訊息稱,小米智慧電器(武漢)有限公司以6506萬元競得武漢工業用地,計劃年產空調600萬套,預計年產值110億元,2026年實現大規模量產。
而對格力來說,作為根基業務的空調增速放緩,已經影響整體大盤收入。今年二季度,格力營收增速僅為0.5%,第三季度則同比下滑15.8%。
▲格力電器近幾年營收情況。圖片來自百度。
董明珠也曾入局手機,不過絲毫未曾對小米造成威脅,如今,格力的大本營,卻正在遭遇後來者的衝擊,董明珠應該是著急了。
造車,雷軍後來居上
提到“10億賭約”,雷軍幾年前曾表示,自己很後悔,“我們為啥要招惹董大姐,帶來那麼多煩惱?直到最近,我才想清楚:那個時候的我們信心爆棚,的確膨脹了。”
▲雷軍在小米十週年主題演講中,提到與董明珠的賭約。
打賭第6年,小米營收才終於超過格力,想必雷軍那時也無法再信心爆棚,因為小米手機業務的增長瓶頸已經到來。不過,雷軍很快找到第二條路。
2021年3月,雷軍正式宣佈造車,並稱押上自己人生的聲譽,最後一次創業,呈現孤注一擲的決心。
對於新能源車,董明珠其實更早之前就看到了價值,2016年,她就已經謀劃入局。
當時,她提議格力收購隆新能源,交易價達到130億,但議案遭到股東大會否決。董明珠在公開場合指責股東們鼠目寸光,只顧眼前,並表示“一定要做新能源車”。
不久後,她拉上王健林和劉強東,並以個人名義投資銀隆,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
如果造車成功,無疑是為格力找到第二條路,只是董明珠的眼光不太行,銀隆經營混亂,很快出現財務窟窿,不過董明珠沒有放棄,此後格力透過競拍、收購等方式,將銀隆徹底收入囊中,並更名為格力鈦。
格力鈦前身的主要產品是公交車、大巴等,董明珠入股後,2019年曾上市電動MPV“艾菲”,不過銷量慘淡,很快悄無聲息。而格力鈦仍未盈利。
但董明珠仍在堅持,今年10月,企查查顯示,上海格力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業務範圍包括汽車零部件研發、製造等。外界認為,這是董明珠從零部件領域入手,延續“造車”夢。
相比之下,晚了幾年入局的雷軍,在造車這件事上,可以稱得上順暢。
從一開始造車,雷軍既沒有遭遇來自公司內部的阻力,還能從小米獲得足夠的“彈藥”支援,可謂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因此,只用了三年,小米第一款車SU7就面世了。
幸運的是,小米SU7火爆開場,在雷軍的賣力吆喝下,截至11月18日,已經累計交付10萬輛,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稱,全年將衝刺13萬輛的目標。
在小米宣佈造車後,其現金儲備並未因此降低,還從3年前的1000億,增加到今年三季度末的1500億。
與格力鈦年營收不到30億相比,小米汽車業務三季度收入已經有95億,明年預計成為小米增長最快的新業務。第二增長曲線,呼之欲出。
有時候做成一件事,可能恰好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在造車上輸給雷軍,只能說董明珠可能一開始就沒準備好。
誰更懂流量遊戲?
在一眾企業家中,論玩轉流量,董明珠與雷軍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不過,網紅企業家這條路,雷軍還是走得更穩健、更討喜。
2015年4月,小米手機4i在印度釋出,被臨時請出的雷軍,用中式英語跟現場觀眾打招呼的影片,引發網友熱傳,而B站博主將其中一句“Are you OK”重新剪輯成鬼畜影片,一時間風靡網路。
雷軍的《Are You Ok》一度佔領網易雲音樂的TOP榜。在2017年9月的一份網紅排行榜中,雷軍力壓papi醬和王尼瑪,獲得榜首,他也因此摘下“第一網紅”稱號。
此後,雷軍的網紅之路,似乎走得特別順暢。
2015年12月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記者偷拍到一張雷軍凝視熟睡的的照片,在網上流傳後,網友自發掀起一波創意P圖潮。當時,360和周鴻禕還蹭了一波熱度,而雷軍又收穫一波好感。
2019年,雷軍開通抖音賬號,直至今年3月,該賬號粉絲約為600萬。但隨著小米SU7面世,為了宣傳,雷軍在社交媒體上勤勤懇懇發影片、開直播,還分享工作日常,與年輕網友互動,“霸總”人設之外的親切和幽默,令他成為吸粉“機器”。截至12月17日,雷軍的抖音號粉絲已經超過3570萬。
▲雷軍抖音號今年漲粉驚人。
反觀董明珠的“網紅”之路,就有點磕磕巴巴了。
2014年3月,格力中央空調廣告在央視播出,董明珠拉來王健林和自己一起出鏡,兩位大佬“生硬”對話引發一堆網友吐槽,但也意外開啟董明珠的“網紅”之路。
此後,董明珠的頭像,還陸續出現在格力的戶外廣告、開機廣告、小程式商城上。格力的線上分銷商城一開始被叫作“董明珠的店”,後來改為“格力董明珠店”。
董明珠儼然是格力的代言人,她希望利用自己多年來積攢的IP效應,儘可能為格力導流,提升銷量。
作為傳統制造業中打拼出來的企業家,董明珠正統、自信、敢說,其每每出現在公開場合,就算幾句話經由媒體報道後,也會引發一波關注和討論。她多次建議提高個稅起徵點、反對“996”工作制、承諾給員工一人一套房,也總是將格力的技術掛在嘴邊,為製造業崛起搖旗吶喊,也曾因此贏得大眾好感。
但對流量越來越渴望的董明珠,近年來屢屢被年輕人批評是“舊思維”,即使屢屢登上熱搜,流量似乎未能給董明珠的聲名以及格力的銷售,帶來多少正面效果。
董明珠曾將兩位“網紅”孟羽童、王自如攬至麾下,他們也因為自身關注度給格力帶去過流量,但紛紛擾擾之下,董明珠反而因為批評孟羽童、偏袒王自如而引發一些網友反感和嘲諷。
在流量江湖裡,董明珠還是輸了雷軍一籌。
不過,董明珠為格力奔走半生,年屆70仍放不下肩上重擔,僅是這份責任與擔當,也值得後輩企業家們學習。輸贏對她來說,或許早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