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周期,花無百日紅。
由於光伏過度投資、產能過剩,近兩年光伏企業紛紛打起價格戰,、TCL中環、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等龍頭都面臨嚴重虧損,公司市值一落千丈。
每逢週期死老大,這幾乎是光伏行業的共識。但是,卻是個例外,具備穿越週期的能力,堪稱光伏行業中的常青樹。
如今,晶澳科技已經穿越了近30年風雨。經過了同時代多位“首富”的浮沉,晶澳科技董事長靳保芳到2023年依然保持了財富的增長,以750億元身家,蟬聯河北邢臺首富。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通威股份、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隆基綠能等光伏主產業鏈的十大龍頭總負債金額達7,172.61億元,同比增長了16.62%。其中,晶澳科技總負債83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2.2%。
那麼,面對負債850億的困境,“常青樹”的晶澳科技又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首先,第三季度實現扭虧為盈。
在光伏行業2024年三季報中,晶澳科技以亮眼的業績驚豔眾人,一改過去三個季度的頹勢。
2024年前三季度,晶澳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43.48億元,同比下滑9.39%;實現歸母淨利潤-4.84億元,同比下滑107.16%。
分季度來看,2024年第一、二、三季度,晶澳科技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8億元、-3.9億元以及3.9億元,在第三季度成功實現扭虧為盈,盈利近4億元,公司業績實現修復。
與此同時,晶澳科技的盈利能力在第三季度也出現了明顯提升。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的盈利能力環比改善明顯,實現毛利率8.67%,環比提升5.62個百分點;實現淨利率2.07%,環比提升4.84個百分點。
晶澳科技透過最佳化內部管理流程、精簡機構、降低營銷費用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各項費用支出,從而提高了淨利率。這表明公司在面對市場困境時,能夠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從成本和費用兩端入手,提升盈利能力。
其次,面對不斷加劇的行業挑戰,晶澳科技緊抓兩個關鍵指標:出貨量及現金流,以此來提高經營效率。
1.出貨量方面
在行業低谷,持續增長的出貨量是晶澳科技想要保持競爭力和市場地位的重中之重。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和天合光能的元件出貨量排名全球前五,處在明顯的領跑位置。
其中,晶澳科技從2024年一季度起穩坐全球第二的位置,電池元件出貨量約57GW,其中N型元件出貨佔比63%。單第三季度,電池元件出貨18.5GW,N型元件出貨佔比75%,位於行業前列。
2.現金流方面
光伏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現金流無疑是光伏企業的生命線。
在行業下行階段,晶澳科技持續最佳化經營性現金流,連續兩個季度實現了淨流入。
具體來看,2024年一季度末,晶澳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5億元。進入第二季度,公司實現了17億元的淨流入,環比增長高達148%。
到了第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進一步提升至21億元,環比增長超過24%。這一連續的現金流改善,不僅體現了晶澳在行業低谷依舊能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也展現出公司在資金運營和財務管理上的卓越能力。
此外,為了應對行業寒冬,晶澳科技採取了儲糧過冬的策略。
2024年前三季度,晶澳科技的貨幣資金241.97億元,同比增長42.72%;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21.73億元,同比增加133.67%。
公司的貨幣資金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均同比增長,主要與借款增加有關。
2024年1-9月公司累計新增借款金額284.88億元,佔2023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的81.13%。
在光伏寒冬中,晶澳科技率先扭虧為盈,展現出公司的競爭優勢與韌性。除了關注業績,光伏企業穿越週期的能力以及未來行業回暖之後的爆發力更值得關注。
而這,取決於企業的一體化程度、n型產能放量的能力以及持續的研發投入等。
根據資料,N型矽片2023年底的滲透率只有54%,而至2024年8月,其滲透率已經超過80%,成為光伏矽片的主流產品。
晶澳科技,雖然不像晶科能源那般高舉n型TOPCon的大旗,但在n型細分領域,也是位居行業前列的龍頭,一直在大力擴充套件垂直一體化產能。
目前,公司最新的n型倍秀(Bycium+)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已達到26.5%,工藝將持續改進,進一步降低電池生產成本,提高電池的價效比。
需要注意的一點,晶澳科技這種穿越光伏30年週期的老將,就算是跟其他公司看似站在n型同一起跑線上,其實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為,晶澳科技憑藉這麼多年的積累,在全球的渠道、品牌優勢以及強大的研發能力,都是其他公司短期內無法追趕上的高度。
也就是說,同樣是淘汰出清落後產能,像晶澳科技這種龍頭的n型產能利用率、產品良率無疑會更高,穿越週期的能力也相應更強。
不過,晶澳科技的研發投入較少,明顯低於TOPCon另外兩家巨頭(晶科能源、天合光能)。
2023年,晶澳科技的研發投入比晶科能源少近25億,比天合光能少近11億。
2024年第三季度,晶澳科技研發費用7.44億元,大幅下降10.57%,研發費用率僅為1.37%,而天合光能研發費用和支出兩項均同比繼續增長甚至大幅增長。
要知道,在光伏內卷背景下,技術以及效率的比拼才是王道,在這一點上晶澳科技的技術發展還是令人擔憂。
最後總結一下,
不爭第一,永遠在第一梯隊。
晶澳科技一直在努力踐行這句話,事實也確實如此。晶澳從2014年至今,一直穩居全球光伏元件出貨量前四名。
而且,在光伏行業波動的背景下,晶澳科技僅用兩個季度,就扭虧為盈,一掃2024年上半年的“陰霾”,展現出公司充分的競爭優勢和韌性。
同時,晶澳科技面對行業低谷加大手中的資金儲備,助力更好地穿越週期,以便從容應對目前的行業困境。
關注飛鯨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4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