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大協會發宣告,稱美國晶片不再安全,不再可靠,要大家謹慎購買美國晶片。
於是很多人就有疑問了,目前國內對美國的晶片依賴這麼嚴重,我們真的能夠對美國晶片說不麼?不買美國晶片,買誰的晶片,國產能替代麼?
比如汽車行業,資料顯示,目前自給率只有10%左右,90%靠進口,我們能拒絕美國晶片麼?
按照機構的資料,一輛傳統燃油車的晶片數量,大約在500-800顆左右,而一臺新能源車的晶片數量,在2000-3000顆。
2024年,我們預計進口汽車晶片超200億顆,自給率大約在10%左右,90%靠進口。同時中國產的電動汽車佔全球比例為70%。
大家熟悉的智慧座艙晶片、自動駕駛晶片等等,大多都是採用美國、英偉達的,我們真的能夠對美國晶片說麼?
老實說,要全部替代,幾乎不可能,但努力去替代,是態度,也是必須要乾的事剛那個。
另外,我們說的是不買美國晶片,並不是說全部使用國產晶片,歐洲的晶片、日本的晶片,暫時還是可以買一買的。
在汽車晶片領域,日本的瑞薩電子、荷蘭的恩智浦半導體、德國的英飛凌、美國的德州儀器以及義大利和法國的聯合企業意法半導體,這5大共同佔據了高達77%的市場份額。
這5大中,美國企業只有一家,那就是德州儀器,另外的4家不是美國的。
而汽車晶片,除了智慧座艙、自動駕駛需要先進工藝外,其它的並不太需要先進工藝,所以要替代起來其實也沒有那麼困難。
此外,國內的汽車晶片,也在進步,比如比亞迪、兆易創新、國民技術、小華半導體、雲途半導體等國產廠商,在眾多的汽車晶片上,不斷突破,不斷替代。
所以,目前雖然也許我們無法對美國晶片徹底說不,但我們可以先從能夠替代的替代起,慢慢的再擴大,最終後全部替代,這是一個過程。
但我們的態度一定要擺出來,那就是想方設法對美國晶片說不,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這才是唯一正確的途徑,國產晶片不行也得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