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呂棟】
12月2日,觀察者網查詢上交所官網發現,國內知名AI創業公司曠視科技和其主承銷商中信證券,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科創板上市註冊申請,主動要求撤回註冊申請檔案。隨後,中國證監會根據IPO相關規定,於11月14日決定終止曠視科技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註冊程式。
這意味著,曠視科技從2019年衝刺港股上市,到2021年轉戰科創板,五年上市路最終未能成功敲鑼。
尤其耐人尋味的是,上交所2021年3月受理曠視科技上市申請,半年後便完成過會並提交註冊,但此後三年證監會註冊最後一步始終未能完成,期間曠視科技曾數次更新財務資料。
曠視科技IPO程序
對於撤回科創板IPO,曠視科技方面回應觀察者網表示,基於對技術趨勢、行業環境和自身戰略選擇的全面考量,經審慎研究,該公司決定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目前,公司經營情況穩定,未來將持續推進主營業務健康發展、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公司將繼續密切關注並積極連結資本市場。”曠視科技稱。
衝刺IPO前曾融資超百億
根據官網,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聚焦物聯網場景的人工智慧公司。
2012年,曠視進入消費物聯網領域,以SaaS產品形式服務客戶,主要為智慧手機提供裝置安全和計算攝影解決方案等。2015年,曠視進入城市物聯網領域,推出人工智慧攝像頭,並透過硬體能力配合計算機視覺演算法,推出四大品類、數十款硬體產品。2017年,曠視進入供應鏈物聯網領域,隨後推出智慧物流作業系統“河圖”,並自研包括AMR機器人、SLAM導航智慧無人叉車、人工智慧堆垛機等多款智慧物流硬體。
2020年3月,曠視科技宣佈自研深度學習框架“天元”全面開源,此後該公司還推出了擁有百億至千億引數的“太乙大模型”,該模型具備深度理解文字和影象等多模態資料的能力,還融合了知識理解、邏輯推理及自然語言互動等功能,應用場景包括城市治理、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多個領域。
根據曠視科技提供的IPO註冊稿,2018年-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分別為8.54億元、12.60億元、13.91億元和6.70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8.00億元、-66.43億元、-33.26億元和-18.65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65億元、-12.49億元、-15.47億元和-9.39億元。
就像大部分AI初創公司一樣,曠視科技財報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持續為負,也經歷了持續鉅額虧損,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與該公司市場開拓和研發強度較高有關。根據財報,2018年-2021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70.94%、82.15%、71.87%和88.49%。
曠視科技在註冊稿中表示,由於該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及市場開拓,有關開支維持在較高水平,且隨著經營規模擴大,員工數量增加較快,人力成本增加,導致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值。
曠視物料搬運機器人
“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將可能持續虧損。”曠視科技坦言,即使隨著該公司三大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的逐漸規模化,未來能夠盈利,亦可能無法保持持續盈利。
在衝刺上市之前,曠視科技為了維繫經營和研發進行了多輪融資。根據市場資料,2011年至2020年,曠視科技先後完成10次股權融資,累計融資超19.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億元),投資方包括中銀集團、工銀資管(全球)、啟明創投、紀源資本、阿布扎比投資局等。
2019年在完成D輪融資後,曠視科技開始衝刺港股IPO,隨後因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遭到問詢。儘管該公司對相關風險進行了回覆,但當年11月並未透過港交所首次聆訊。
隨後曠視科技把上市地轉向A股。
2021年3月,曠視科技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同年9月過會並提交註冊。在此之後,該公司連續收到證監會問詢,主要涉及關聯交易、業績問題以及資料安全等敏感性問題。由於一直未獲透過,曠視科技數次更新過期的財務資料。直到今年9月底,該公司的財務資料再度過期,意味著證監會仍未批准曠視科技的註冊。
有市場分析指出,雖然曠視科技在人臉識別、智慧安防等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和市場地位,但遲遲未能實現盈利,而現在市場對AI企業的稽核標準較高,對盈利能力和商業化前景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此外,AI行業的投融資環境也趨於冷靜,投資者對AI企業的估值和預期逐漸迴歸理性。
或許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曠視科技的IPO程序一再推遲。
創始人入主力帆,押注智駕造血
前述觀點確實也有一定佐證,在經歷喧囂之後,市場對AI商業化落地的信心或許正經歷一個艱難時刻。
在當年的“AI四小龍”中,有兩家公司已成功實現上市。商湯科技2022年在港股上市,雲從科技2022年在科創板上市,但這兩家公司上市之後,一直也沒有走出虧損泥沼。
2022年和2023年,商湯科技的虧損都超過了60億元,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再度虧損近25億元。再看雲從科技,自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累計虧損達34.66億元,且虧損幅度還在擴大。
持續的虧損,消耗著資本市場的耐心。截至今年11月30日收盤,商湯科技股價從上市初期的高點9.7港元/股,跌至1.5港元/股,目前市值524億港元。而去年初,雲從科技股價受大模型影響,一度暴漲至44.14元/股,現在已大幅回落至12.98元/股,目前市值135億元。
遲遲未能兌現的業績,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讓AI獨角獸們獲取市場信任越來越難。2021年中旬,依圖科技在籌備近8個月後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該公司在3年半的時間裡虧損超70億元,如今曠視科技IPO也宣告折戟,證明想講好AI行業的故事越來越不容易。
觀察者網查詢胡潤研究院釋出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發現,曠視科技以18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排在第422位,而2019年該公司估值為300億元,排在57位。依圖科技最新估值為170億元,排在全球459位,2019年該公司曾以150億元排在138位,估值提升了,但排名大幅下滑。
圖源:胡潤《2024全球獨角獸榜》
壓力之下,曠視科技也在努力探索新的商業化路徑。
今年10月24日,曠視科技法定代表人由印奇更換為唐文斌,隨後“吉利系”上市車企力帆科技宣佈印奇當選為該公司董事長,但印奇並未辭去曠視科技CEO。
這在外界看來,可能是曠視科技在尋找另一條商業化之路——智駕。
“曠視科技的基本判斷是,智慧汽車是AI未來最大的落地場景。”該公司曾這樣對外表示。
2021年初,曠視科技開始入局智慧汽車業務,基於在計算機視覺上的技術優勢,該公司迅速切入到類似於特斯拉的以視覺為主的技術路線,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經形成幾百人的團隊規模。在演算法方面,曠視科技擁有業內知名的兩套BEV視覺演算法模型BEVDepth和PETR。
但曠視科技並不滿足於只做軟體,印奇前往力帆科技任職可能就是一個例證。
“曠視科技進入到智慧汽車行業,是公司‘軟硬一體化’戰略的延伸。”曠視科技方面對外表示。
今年7月,作為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印奇還曾作價24.3億元受讓吉利旗下公司所持有的力帆科技部分股份。交易完成後,印奇將成為力帆科技的第三大股東。
在行業人士看來,力帆科技在汽車製造的佈局,未來有望與曠視科技在AI技術上實現融合。曠視科技的AI技術也將有更多的落地空間,實現從技術到產品的轉化。
但實際效果是否會如外界所預期的那樣,仍需市場進一步檢驗。眼下,商湯等AI公司也開始在智駕這條賽道上加大投入,該公司端到端智駕方案則預計會在明年年底量產落地,勢必會加劇行業的競爭。
根據企查查,目前曠視科技第一大股東是螞蟻集團旗下的一家香港公司,持股比例為15.08%,而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是曠視科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14.33%,二者合計持股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