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星充電母公司(以下簡稱“萬幫能源”)同國泰君安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A股上市,並在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進行了上市輔導備案。
萬幫能源始創於2014年,總部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高新區,是一家集電動汽車智慧充電裝備及新能源新型電力系統研發、製造與運營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旗下擁有星星充電、美麗充、星星能源、國創能源、碳跡等品牌。
其中,星星充電是數字能源領域的獨角獸,也是萬幫能源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胡潤研究院釋出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星星充電估值180億元,排名全球第422位。
如今萬幫能源衝刺IPO是出於何種考量?其背後的掌舵人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從無到有
80後女強人二次創業
追溯萬幫能源的崛起,離不開其背後的掌舵人——80後女強人邵丹薇。
邵丹薇是萬幫能源董事長,江蘇常州本地人,生於1982年,2004年畢業於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專業,之後還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深造。大學畢業後,邵丹薇進入萬幫汽車,從一名銷售顧問步步晉升,29歲便升任公司總裁,帶領團隊拿下不少汽車經銷界大獎。
她本人認繳出資2000萬元,持有星星充電母公司萬幫能源1.36%的股份。
2014年,邵丹薇及其團隊決定二次創業,進入充電賽道,“星星充電”品牌由此誕生。
當年,包括邵丹薇在內的五個人從零創辦了星星充電,而當時,這個賽道中還只有國企、央企,可為所用的人才少之又少,研發人員、管理架構、材料成本等問題都沒有可借鑑的經驗。
因此,星星充電早期基本是一點一點從無到有做起來的。
如今,星星充電已經是資產型充電運營商代表,主要業務模式是生產+運營一體化,相對其他中小運營商企業,已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
在星星充電成立初期,邵丹薇及團隊就確立了企業的商業模式——土地模式,也就是透過一點點的澆灌與採摘贏取企業的競爭力,而不是透過資本。同時在起步階段制定了企業的基因——成為一個平臺型的公司。
星星充電透過早期積少成多的培育,如今已經全面進入了盈利階段。
對於一家新能源企業來說,星星充電是典型的數字化、智慧化、網路化公司。星星充電開行業之先河,首創“移動能源網”的概念,藉助於移動的交通工具、移動的能源載體、移動的補能設施和移動的通訊終端所構建起時空泛在能源網際網路絡。
在去年底由蘇商會舉辦的學習蘇商好榜樣活動上,邵丹薇介紹,星星充電將會在車輛端構建移動儲能化,從生產、儲存、傳輸、交易、管理到消費,能源的六個鏈路都按照雲、管、端三個模型構建產品鏈。
邵丹薇表示,星星充電未來的戰略目標是聚焦移動能源網生產、儲存、傳輸、管理、交易、消費六個鏈路產品全矩陣、全球標準、全棧自研,形成以充電網為主的星星充電品牌和以能源微電網為主的星星能源品牌,並全面開放充電網、微電網與虛擬電廠運營網,助力數字基礎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能源領域“獨角獸”
再次衝刺IPO
事實上,這並不是萬幫能源首次敲響資本市場的大門。
早在2020年9月,萬幫能源就與國泰君安簽署過輔導協議,但此後再無相關的進展傳出。今年1月,萬幫能源又想把星星充電拆出來,在香港上市,不過也沒有正式發表檔案。
真正有定數的,是這次10月25日提交的備案。
有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萬幫能源在數字能源領域的獨角獸地位,及旗下星星充電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重啟IPO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增強研發能力、提升品牌影響力,以及最佳化資本結構。
星星充電的充電樁十年累計銷售量全球第一。中國充電聯盟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9月,星星充電的公共充電樁數量為58.4萬臺,市佔率達17.54%,僅次於特來電,排名第二。
在公共充電樁領域,星星充電不及特來電,但是在私裝領域,星星充電市佔率達到90%以上,競爭優勢極為明顯。有資料顯示,星星充電的充電樁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市,超過2000個縣(區),每年的充電量超過100億度。
星星充電不僅市場份額高,盈利能力也非常強。公司創始人邵丹薇曾在2020年公開表示,星星充電是到當時為止,唯一一個持續盈利的充電企業。
除了盈利能力強,星星充電自己也確實有錢。雖說充電樁是一個燒錢的行業,但星星充電卻有所不同,公司目前有58.4萬個公共充電樁,僅這塊資產就能達到1000億元。
這樣的資金實力,單靠母公司萬幫能源是遠遠不夠的,其背後還有資本市場的熱捧。
2020年9月,星星充電獲得8.55億元A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和施耐德電氣領投,建銀國際、國創中鼎、上海國和、武進高新區平臺公司等跟投。這是星星充電首次啟動社會化融資。
隨後在2021年5月,星星充電宣佈獲得高瓴領投,IDG、北京泰康投資、禹達投資、寶龍與遠洋地產等跟投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155億元,成為亞洲數字能源領域頭部獨角獸。
這些年,星星充電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官網資料顯示,星星充電是全球60多家知名車企充電生態戰略合作伙伴,其中不僅包括梅賽德斯賓士、保時捷、寶馬、捷豹路虎、大眾等國際品牌,還包括比亞迪、北汽等國內車企。2019 年,星星充電與大眾汽車、一汽集團、江淮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創造了大眾汽車在中國首次與民營企業合資的歷史。
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加速佈局海外市場
最近這些年,乘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東風,充電樁運營商也駛入發展“快車道”,充電樁行業的競爭隨之愈加激烈。而成立10年的星星充電具備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競爭力體現在充電、能源與資產運營這一核心事業當中。其業務廣泛覆蓋充電網、微電網、虛擬電廠運營網三大產品板塊,實現了應用場景的全覆蓋,擁有最為靈活的應用組合,並朝著三網融合方向持續升級。
以超充技術為例,星星充電自2017年起便開始研究超充技術,並於2018年與豪華車企合作推出量產超充樁。2019年,推出首款500kW液冷超充產品,2022年又推出第三代液冷超充產品。經過7年的研發與迭代,星星充電的超充技術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推動了自2018年起整個產業鏈的政策最佳化。
據悉,星星充電目前的“超充液冷”產品全系支援1000V高壓平臺,主機最高功率可達960kW,額定電流600A且支援最大800A的電流輸出,可實現“充電3分鐘,續航400裡”的補能效果。
此外,星星充電一直將提升場站服務質量放在重要位置,場站服務是重點關注內容之一。今年,星星充電推出了“充電無憂”權益,並率先在全國五星充電站啟用。
對於充電樁市場未來的發展規模,曾有機構給出預測,2025年國內充電樁存量市場規模或超過3000億元。業內人士稱,未來市場集中度可能會因為技術創新、政策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而有所變化,但頭部企業由於其先發優勢和規模效應,預計仍將保持較強的市場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萬幫能源正加速佈局充電樁海外市場。星星充電高管在今年5月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星星充電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收入中,有80%來自國內市場,但預計今年將至少有一半的毛利潤來自海外。
總而言之,充電樁生態是一場持久戰。萬幫能源(星星充電)積極推進IPO程序,或許就是想借助資本市場來穩住自己“頭部”的地位,畢竟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新增創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備註“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即可申請加入城市讀者群哦!
文章來源轉載自蘇商會,內容略有刪改,素材來源:
1、鉛筆道,《常州殺出180億超級獨角獸:全球第一》
2、新股雷達,《剛剛,江蘇殺出180億超級IPO,全球第一!》
3、中國經營報,《市場估值達180億元 星星充電母公司萬幫能源闖關A股IPO》
4、蘇商會,《押注常州,估值155億,“獨角獸”如何打造新能源“夢工廠”?》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絡: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絡: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後臺留言或聯絡:chuangke-jun
【重磅報告】
丨 丨 丨 丨 | 丨
【江蘇創投圈年度活動】
丨 丨 丨 | | |
【江蘇高校創業圖譜】 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