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飄香,發憤圖強,吉祥如意”,這是“”字號的寓意。
近日,桂發祥(002820.SZ)上演了一出“股價飆升”的戲碼。
從11月20日至12月4日期間,公司股票出現連續多個交易日漲停,股價短期漲幅顯著高於深證A指,最新的市盈率、市淨率也顯著偏離同行業水平。
令人啼笑的是,炒作理由竟是因為其主營產品麻花形似蛇,再現“玄學炒股”離奇一幕。
不愛“正業”愛“理財”
桂發祥是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創立於1927年天津衛海河西側的一間麻花鋪,創始人為劉老八。因店鋪地處東樓十八街,故得名“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1994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桂發祥從傳統的手工作坊向現代化企業的轉變。2016年11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
上市以來,公司營業收入多年穩定在4億元-5億元之間。受疫情影響,公司業績一度出現大幅波動,直至2023年恢復至2019年水平。
但是好景不長,今年以來,桂發祥又陷入了增長乏力的狀態。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3億元,同比下降0.86%;歸母淨利潤3571.29萬元,同比下降43.10%。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35億元,同比下降2.33%;歸母淨利潤1301.33萬元,同比下降45.29%。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083.79萬元,同比下降41.51%,主要是由於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減少以及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
桂發祥在年初制定的2024年預算目標是實現收入5.5億元,淨利潤6600萬元。按照目前進度,完成年度目標壓力不小。
值得關注的是,桂發祥雖然在“正業”上乏善可陳,但對“理財”卻十分在行。上市以來,公司購買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也的確不錯,單理財收益一項甚至超過了A股上不少上市公司全年的收益。
今年5月9日,桂發祥召開了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透過《關於使用暫時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短期理財產品的議案》,同意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使用部分暫時閒置自有資金購買安全性高的短期理財產品,額度不超過30,000萬元人民幣,購買理財產品的額度在期限內可以滾動使用。
11月7日,桂發祥披露關於購買理財產品的進展公告。根據上述決議,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食品(天津)有限公司、天津艾倫糕點食品有限公司近期使用暫時閒置自有資金共計人民幣16,000萬元購買結構性存款產品,並與天津分行簽訂了協議。本次購買的理財產品為短期低風險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結構性存款,期限為50天。
包括本公告涉及的理財產品在內,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公告日前12個月內使用暫時
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情況如下: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桂發祥之所以熱衷於買理財產品,其實也是對主業發展缺乏信心的表現。但是,理財雖然能夠帶來一定的投資回報,卻並非長遠之計,根本還是要落到產品之上。
下一個“狗不理”?
上市至今,困擾桂發祥自身多年的兩大問題依舊懸而未決。
一是大本營天津為桂發祥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據2023年年報,公司在天津地區營收為4.69億元,佔比達93.01%。
二是業務高度集中於單一產品。桂發祥的產品包括麻花產品、糕點及方便食品、其中麻花產品貢獻了大部分營收。據2023年年報,麻花產品營收為3.25億元,佔比達64.53%。
加之早期被曝出的財務管理漏洞、高管頻繁離職等問題,給桂發祥的發展前景蒙上又一層陰霾。
今年4月18日,桂發祥釋出公告稱,公司董事、總經理李銘祥因退休申請辭去第四屆董事會董事、戰略委員會委員及總經理職務、控股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他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其他任何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7月,李銘祥擔任桂發祥董事長職務,但在2021年5月,因工作原因辭去董事長職務。而2018年至今,桂發祥董事長已經進行了多次更換。
從桂發祥的前十大股東來看,公司股權結構很分散,第一大股東天津市桂發祥麻花飲食集團有限公司從持股比例為33.99%,第二名開始持股比例僅有2.5%,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更是僅有0.45%。
“股權分散,基金持股比例極低,這是標準的遊資大妖股特徵。A股向來是‘爛股出大妖’,桂發祥盈利幾千萬,顯然並不算爛股,但業績下滑明顯,因此也符合遊資的審美。”
12月3日,桂發祥登上龍虎榜,當日報收19.22元,漲幅10.02%,成交量3313.35萬股。其中,知名遊資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現身,該席位狂買近2000萬,算是深度參與其中。
作為老字號,桂發祥麻花與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為“津門三絕”。其中,本地居民對狗不理的價格和口味“脫離群眾”的吐槽是最多的。儘管狗不理推出了價格相對低的速凍包子力圖挽回消費者,但仍然沒有改變退市的命運。
公開資料顯示,狗不理曾於2015年11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20年5月終止掛牌。2015—2019年,狗不理集團的業績平平,營收一直在1億元左右徘徊。
事實上,桂發祥並非不知道自己的境況,也並非沒有作出努力。從2018年起,桂發祥便開始鋪設線上渠道,試圖衝出天津。為擺脫單一的營收結構,桂發祥也在產品上進行了一系列佈局。然而種種舉措,成效並不明顯。
在分析人士看來,當前國內很多老字號已經被新生一代的消費者拋棄,最大的問題在於老字號企業整個組織架構是否有能力去匹配高度開放的競爭環境。“上市只能解決資本的問題,但無法回答組織架構變革的問題,老字號的創新和復活一定是一個體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