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昕迎
一港股上市公司同日減持工商銀行(01398.HK)、建設銀行(00939.HK)股票(若無特別註明,下文均指港股)。
12月6日,旭日企業(00393.HK)釋出公告稱,集團於12月5日分別出售3400萬股、3300萬股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股份,平均出售價分別為4.69港元/股、6.07港元/股,總代價分別為1.59億港元、2.003億港元。
按此計算,旭日企業本次合計套現達3.593億港元(不包括印花稅及相關開支),約合人民幣3.35億元。售出當日(12月5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別報收4.68港元/股、6.07港元/股。
旭日企業是中國香港旭日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成立於1974年,創始人楊釗生於廣東惠州一個商人家庭,後來與兩兄弟赴香港創業,從製衣廠做起,後收購澳洲時尚品牌真維斯,最終在服裝業闖下一席之地,楊釗一度被稱為“香港褲王”,現任旭日集團董事長。
據2023年年報,旭日企業的核心業務包括金融投資、室內設計及裝修、服裝出口和零售,其中2023年金融投資收入超過4000萬港元。
12月6日,旭日企業收漲1.77%,報1.15港元/股,總市值17.37億港元。
去年獲三大行上億分紅
從投資歷史來看,旭日企業對港股大行佈局已久。港交所披露易顯示,2022年9月5日,旭日企業合計耗資9308萬港元分別購買了500萬股工商銀行、800萬股建設銀行、1300萬股中國銀行(03988.HK)股票,就此拉開銀行股投資序幕。
從首次買入至今,旭日企業多次增持上述三隻銀行股。比如2023年,旭日企業總斥資4.61億港元分別購入建設銀行、工商銀行7150萬股、3543.3萬股;2024年1月,總斥資6.44億港元分別購入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3105萬股、8802萬股、5982.4萬股。
旭日企業在2023年財報中稱,截至報告日(2024年4月18日),公司分別持有1.11億股建設銀股份、1.28億股工商銀行股份、7282.4萬股中國銀行股份。
旭日企業對工商銀行的交易較為活躍。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2022年9月~2024年1月期間,旭日企業不下10次購入工商銀行股票,合計買入超1億股。
從工商銀行港股表現來看,2022年9月5日~2024年12月6日,該行從3.91港元漲至4.75港元,區間漲幅已超過20%。
除了攀升的股價,國有大行的現金分紅也十分豐厚。
據港交所披露易,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2023年度H股股息分別約為每股0.34港元(含稅)、0.26港元(含稅)、0.44港元(含稅)。
若以截至今年4月18日旭日企業對上述三家銀行的持股數計,其獲得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2023年度現金分紅分別為4367.4萬港元、1893.42萬港元、4864.20萬港元,合計達到1.1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4億元。
旭日企業此前多次在公告中表示,工商銀行乃銀行業務市場翹楚之一,集團對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的財務表現和未來前景持正面看法,認為購入事項是獲取有吸引力投資的機會,並預期將提高集團的投資回報。
12月6日,一名市場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H股的銀行股都是收息股,今年漲勢也比較猛,想套現也很正常。相比於A股,H股銀行因為股價低,所以股息率更高,AH股溢價率天然存在,如果不是匯率下跌,吸引力會更高。”
上半年金融投資收入大增近3倍
據旭日企業年報,2023年全年,公司實現綜合收入約8.21億港元,同比下降22.57%;實現歸屬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約4361萬港元,同比增長11.17%。
2023年,旭日企業實現金融投資業務總額4971.5萬港元,同比上升16.78%。截至2023年末,公司證券投資組合賬面淨值為7.66億港元。
旭日企業在財報中稱,管理層年內審慎投資於優質高息藍籌股作為長線投資,預計這些投資能持續貢獻穩定豐厚的股息收入。現港股估值已跌至較吸引的水平,且市場新鮮正逐步恢復,公司將繼續尋找更多合適的投資機會。
今年上半年,該集團取得總收入5.3億港元,同比增加約16.67%;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2448.9萬港元,同比增加39%。此外,上半年公司金融投資收入1.26億港元,同比大增2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