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研究的經驗與要點分享之五》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00148601782442中介紹了政策演變對行業的影響,實際上,很多股民雖然明白A股是政策市,但缺乏對政策因素的正確認知,即政策如何帶來行業變化,以及股民博弈的思路。而今兒我們換一個角度,研究行業中的取捨,這個是無法迴避的話題,因為行業從來不是完美的。估值的兩面性與選取在行業研究中,股民往往最容易接觸的指標就是估值。而估值低就是好嗎?其實,這個問題回答有兩個因素,第一,業績增長,這個很關鍵,否則單純股價因素,很難說低估。唯有業績提升,才會讓估值變低,否則容易形成越跌估值越高的情況,即業績下降幅度比股價還要大;而美股經常呈現的反彈多了之後,透過回購因素降低估值,這也是要注意的。
第二,市場流動性,會帶來資金偏好的改變,這個決定估值方面的取向。比如說2024年9月24日放水行情後,最先活躍的是什麼?業績暴雷股、績差股,直接創了歷史新高,因為這樣的品種沒有未來,也不存在歷史套牢盤,籌碼容易出清,資金也都明白這是短平快的,因此歷次資金放水階段都有類似的情況。還有成長股,也是需要市場穩定後,情緒從悲觀到樂觀,也就實現了資金風險偏好改善。
資金因素還有一個體現,在恒生AH股溢價指數。在150的點位意味著同股同權的H股比A股便宜三分之一;120的點位是屬於正常水平,那麼意味著A股比H股至少貴30%,比如說國有大行的,建行就是A股比H股貴30%,這意味著香港的股息率更高,如果選擇的話,H股自然更好。但為何選擇A股呢?就是因為資金流動性更好,更容易出現溢價和較大的波動。
所以,這個時候,股民就會明白了,為什麼很多時候股民單純選擇了低估值品種,結果效果並不好。就是因為股民忽略了前面這些因素,先要判斷市場大的因素,資金偏好,熱點結構,是不是你選擇的型別,究竟是不是在炒作業績因素,或者是不是處於投機模式中。然後再思考,如今這個階段,相關品種自身的業績因素,以及成長性,甄別估值的“真與假”,這樣綜合判斷才有意義。投資問題的根源:時間和機率行業研究時要考慮兩個因素,時間和機率。第一,要和時間做朋友,別做那些有可能讓你提前下場的事兒。比如加槓桿,一定資金有了槓桿,那就很難實現自己意圖,而是成為資金的奴隸,很容易做一些高風險的選擇,博特定時限內的事件那完全是魔鬼的契約。很多時候,我們一定要讓資金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而不是讓他失控,這不僅僅是風控思維,更是避免返貧的關鍵,畢竟股市無論賺了多少錢,一次重倉做錯,就大機率財富歸零了。
第二,就是要站在大機率的一邊,與高確定性的物件為伍。天下事無絕對,但搞清楚什麼是大機率的方向,比如說美聯儲降息週期中,成長類品種的受益,這就是大機率的,我們研究了相關規律,制定合理的策略,目的就是將這個週期內行業迴歸強勢的利潤拿到手。即看準大勢還要等得起、熬得住,這樣就能利用均值迴歸賺錢,而不是被均值迴歸“幹掉”。
做時間的朋友,需要站在大機率的一邊,與高確定性的物件為伍。否則,時間帶來的就是複利的反面效應。最後,要注意市場不會錯,即便錯了,也是事實了,考驗股民的應對;當股民覺得是市場錯了,趕快修正,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儘快去解決,解決多大的問題,就獲得多大的財富,這是生活中,金融市場中都有用的道理。如圖所示,這就是精選品種後的資產配置思路,效果好於寬基指數。
當然,這裡面還要說,並不是所有行業都看估值。比如說股息模式,就不是看估值,其就是靠讓渡成長性,換來了其股息的持續性,從而形成長期的穩定。持股收息是關鍵,而不是所謂的震盪區間。還有,科技股,更在乎的行業週期,而非估值因素。包括我們注意到金融股、資源股等,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因素,我們都需要按照行業特殊性分析,接下來針對上面這些行業因素做一個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