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行按兵不動,LPR維持不變
中國不跟隨美國降息了嗎?12月20日,央行釋出公告,釋出12月貸款市場利率報價(LPR),1年期LPR為3.1%,5年期以上LPR為3.6%,均維持和上個月不變。而美國剛剛在前一天降息25個基點,連續三個月降息,累計降息100個基點。
有部分觀點就在疑惑,央行這次按兵不動是為什麼?為何不像9月份那樣緊跟美國降息,畢竟那次降息效果很高,股市也迎來了一波行情,資本市場的活躍度大幅提升,成交額連續破萬。同時樓市也迎來積極相應,成交套數明顯增加。
我們回顧一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明確提到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央行在之後也表示會適時降準降息,也就是說會降息,但是會擇時,具體什麼時間降息,這就有講究了,上面會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利益,會考慮到內外部的形勢做出判斷和選擇,一定會在他們認為最合適的時機去降息。
2、美國的貨幣政策值得借鑑
利率的變動對匯率也是有影響的,降息可能導致貨幣貶值,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美國正式降息之前,我們的貨幣政策是比較穩健的,核心原因也是防止貨幣貶值過大,原本雙方利差就大,美國高利息,這是居高臨下的態勢,資金更願意流向美國,去美國吃無風險收益的利息。
但是我也表達一下個人的觀點,貨幣政策是為了經濟發展和增長服務的,我們去觀察美國的貨幣政策,是非常完美的表達了服務經濟發展大局的,疫情的時候,經濟衰退,百業蕭條,股市屢次熔斷,此時的經濟陷入了流動性危機,必須注入大量流動性,否則美國將遭受比2008年更嚴重的危機。所以美國實施了“零利率+無限QE”的貨幣政策,將經濟力挽狂瀾,從谷底拉起。
這種寬鬆的貨幣政策肯定是有副作用的,也就是通貨膨脹,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通脹就抬頭了,2022年開始加息,以此來治理通脹,透過加息,通脹得到了控制,加息當然也是有副作用的,會導致利息支出增加,而美國是一個高負債國家,無論是家庭還是政府,都處於高負債中,所以利率也不能持久維持在高水平,必須得擇機降息。
如今通脹率跌至3%以內,美聯儲開始降息,當前正好處於降息週期的初期,所以,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方面是身段柔軟的,竭力為本國經濟發展服務,目前來看,效果也很不錯,美國的經濟持續增長,甚至增速比疫情前還要高,成為全球經濟形勢最好的國家之一。
3、降息有利於解決通縮
我們當前陷入了通縮之中,通縮率1%左右,我們是可以承受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的,什麼是通縮?說到底是手裡的錢不夠,大家都不消費了,慢慢就消費降級了,螺旋式下降。怎麼樣才能有錢?要麼國家發錢,要麼自己賺錢,賺錢得有工作,就業崗位的增加需要有更多的訂單,訂單代表社會需求,社會需求得大家消費,消費得有錢,這是一個吞吃蛇的遊戲,閉環了。
那個環節該先打破僵局呢?老百姓自己能打破僵局嗎?不可能,老百姓只是被動接受,無法破局,破局的工作得由擁有更大權力的組織去做,比如降息,降息會影響到金融業的即期利益,明明高利率吃利息幹得好好的,你要降息,到嘴裡的鴨子不就飛了嘛,所以才說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現在我們國家千人汽車擁有量才240輛,還比不上泰國和墨西哥,這和我們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大國相匹配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買汽車呢?是因為不喜歡嗎?還是因為公共交通太發達?其中原因之一是錢不夠吧,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願意買車的。
降息是能夠改善家庭現金流的,能夠為家庭節省利息支出,銀行雖然收入少了,但是老百姓收入變現多了,消費也就多了一點,降息後企業融資成本低了,也更願意貸款投資,社會上的就業崗位就多了,就業崗位一多,漲工資的可能性就大了,有錢了就自然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