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還是取消公攤的問題,其實取消公攤面積的問題,咱們前兩天剛聊過,但我看今天還有熱搜,說是:取消公攤面積後購房成本會降嗎?
答案很明顯,購房成本肯定是要下降的,因為現在不管取消任何樓市的限制政策,其價格都是要屈服於整體市場供需環境的,
就像取消新房價格限制一樣,有些人說取消新房價格限制會導致房價上漲,但結果卻是更多的樓盤價格是在下跌的,因為大的市場環境以及供需關係在這放著,
取消公攤面積也好,取消新房價格限制也罷,都沒辦法改變供需關係,所以整體房價肯定是在下跌,購房成本肯定是在下降,
比如現在很多高層的公攤面積能夠達到25%~30% 你感覺取消公攤以後,房價能夠上漲25~30%嗎?可能會上漲,但肯定上漲不了這麼多,
並且我們不要被言論引導本末倒置,取消公攤面積主要作用不是降房價,而是必須要整頓房地產亂象,打造一個公開透明的房地產市場,削弱資本的黑箱操作空間。
因為公攤面積本身就不合理,並且現在的公攤佔比越來越高,還非常不透明化,操作空間太大,
上次講公攤的文章舉的例子,青島的一個樓盤110平的房子到手面積60多平,將近一半的錢花到公攤上了,所以現在我們呼籲取消公攤面積,最主要的還是要得到一個透明的市場,主要矛盾不要被引導到房價上面。
--貳--
武漢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官網資訊顯示,今年三季度武漢房企信用扣分情況披露完畢,共有50餘家房企違規被扣分,
大家猜一下違規最多事項的是什麼?給大家3秒時間,1,2,3……,
違規最多的事項,是未按照已報備銷售方案銷售商品房,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結合現在的房地產市場不難猜,其實就是在備案價基礎上大幅打折銷售,也就是所謂的大降價賣房,
50家房企有37家就因為這被扣分,這說明有37家房企都在大打折扣賣房,最起碼超過了備案價折扣預期,
這就說明地方城市還是不想讓新房價格大幅度下跌,在他們看來這是擾亂市場,不利於樓市穩定,所以我為什麼一直在強調新房是人為控制的價格,大家看看就行了,不要當真,反映真實的樓市情況,還得看二手房市場,
但站在房企的角度來看,這麼多房企都在大打折扣賣房,說明市場確實不行,只有降價才能把房子給賣掉,才能緩解資金壓力,畢竟房企手裡面的專案不可能都是核心區域好銷售的樓盤,更多的樓盤還是在庫存較高,銷售壓力較大的區域,只能選擇降價賣房,
因此房企現在也非常明白,非核心區域的地塊儘量不拿,只爭搶核心區域好賣的地塊。
--叄--
土地財政,12月16日,財政部門資料顯示,前11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26萬億元,同比下降22.4%,賣地收入還在大幅度下降,並且與2021年前11個月土地收入6.76萬億元對比,意味著今年前11月土地收入堪稱斷崖式下跌,
所以現在為什麼很多城市的財政壓力比較大呀?就是因為之前太過於依賴土地財政積累的債務太大,但是債務又是剛性的,現在後期的收入跟不上,前端的債務雪球越滾越大,自然承受不住。
所以最近幾年隨著土地財政的下降,我們也見到了很多奇葩事件,比如,地方城市出售各種特許經營權,以及現在比較出名的遠洋捕撈,包括罰沒收入,今年很多城市也在明顯增加,
比如,甘肅省今年前10個月罰沒收入同比增長21.4%,吉林省今年前三季度罰沒收入達到53.1億元,同比增長66.4%,
由此可見各地方城市的財政難度,並且按照現在房地產的整體趨勢來看,明年的賣地收入還是不太樂觀,不過好在現在開始化解地方債,增加化債額度,
希望明年大家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