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間,在港上市的天津銀行一紙公告,宣告捷信消費金融公司(以下簡稱捷信消金)牌照爭奪戰已經塵埃落定。
京東,將這家曾經中國最大的消金公司納入麾下。
從重組後股權構成來看,捷信消金註冊資本50億元,其中,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持股50%,網銀線上(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持股15%。這兩家公司都是京東旗下公司,京東成為捷信消金實際控股股東,持股合計65%。公告顯示,是這兩家股東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這是繼拿下小貸牌照後,京東再次拿下的一張金融牌照,也是目前京東最具含金量的金融牌照。
金通社注意到,在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牌照爭奪戰中,京東與、騰訊甚至與美團相比,都已經明顯落後,而包括京東白條等金融業務在內的科技服務收入,已經佔到整體營收的43%。僅僅依靠小貸牌照的京東金融板塊,已經顯得捉襟見肘。
註冊資本50億的消金公司,極具業務契合度的商業模式,這塊金融牌照對京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拿下消金牌照
12月20日,天津銀行釋出公告稱,與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網銀線上(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Home Credit N.V.、捷信消金簽訂協議,有序參與捷信消費金融重組。據瞭解,本次捷信消金股權重組,是由天津市政府主導推動。
根據重組安排,透過先減資、後引進戰略投資者增資的方式實現重組,捷信消金的註冊資本從人民幣70億元調整至50億元。
其中,減資程式為捷信消金註冊資本減少,Home Credit N.V.(捷信消金的現有股東)不在減資程式中從捷信消金取得減資款或任何款項。
增資程式為引入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網銀線上(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天津銀行作為新增股東,增資後捷信消金註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50億元。
從重組後股權構成來看,京東成為捷信消金實際控股股東,持股合計65%。其中,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持股50%,網銀線上(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持股15%。
公告顯示,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4月,控股股東為;網銀線上(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2月,控股股東為京東科技控股股份。兩家公司的實控人都是劉強東。
這意味著,劉強東成為這家註冊資本50億元的消金公司實際控制人。從註冊資本看,京東為拿下這張牌照掏出了32.5億元的真金白銀。
金通社注意到,而捷信消金曾經唯一的股東Home Credit N.V.,僅保留2%的股份;天津銀行掏出5億人民幣,佔股10%;除此之外,外貿信託佔股12%,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11%。
一代消金巨頭隕落
雖然迎來了新東家,但捷信消金的命運卻令人唏噓。
捷信消金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試點公司之一,也是國內首個且唯一一家外資獨資消費金融公司。註冊地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
此次股權重組前,捷信消金由Home Credit N.V(. 其最終實益擁有人為雷娜塔•凱爾內羅娃(Renata Kellnerova)女士及其家人(子女))持有100%出資。
曾經備受關注的是捷信消金背後的老闆、捷信集團的創辦人兼大股東凱爾納,不僅是捷克首富,還是中東歐十六國的首富。但在2021年3月的一次空難事故中意外身亡,時年56歲。
外資獨資的捷信消金,曾創造了中國消金市場的神話。在放貸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拿下消金牌照當年,捷信一共發放了近296萬筆貸款,總金額77億元。
到2017年末,捷信消金的註冊資本已經達到80億元,成為資本金最高的消費金融公司;2018年,捷信消金的盈利飆漲到13.96億元,位列全行業之首。
2019年,捷信消金資產規模跨過千億大關,成為業內首家資產規模破千億的消金公司。也是在這一年,捷信集團在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集團在全球9個國家都有牌照和展業資質,但起步更晚的中國市場在貸款餘額中的佔比超過6成,是整個集團最重要的增長“引擎”。每三個借過消費金融的中國人裡,就有一個捷信的客戶,一度成為中國消費金融領域最大的“債主”。
但這種增長神話卻沒有持續下去。
2020年,捷信消金的淨利潤同比下滑88%,營收和資產規模分別同比下跌35.15%和37.62%,而這也是捷信消金單獨披露的最後一份財報。捷信集團上市也無疾而終。
從2021年起,捷信消金幾乎暫停了所有新增業務,同時持續處置不良處置。
2021年上半年,捷信消金出售了108億的資產包;2023年,捷信消金再度受讓一個本息合計170億的個貸不良資產包;2024年上半年,捷信還以0.75折的價格甩賣了規模達264億元的個貸不良資產包。
捷信消金還面臨債務壓力,不得不透過股權質押獲取融資。捷信消金的母公司捷信集團(Home Credit N.V.)將捷信消金全部股權質押給天津銀行、中國外貿信託。
同時,捷信消金也把自己擺上了拍賣臺,一直在尋找接盤的買家。
天津銀行的公告顯示,2023年,捷信消金稅後虧損高達31.99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捷信消金的經審計所有者權益僅為人民幣8.029億元。
一代消金巨頭就此隕落。
京東科技發力
京東,一直有個金融夢想。
阿里旗下的螞蟻集團,曾經是京東金融的模板,“劉強東摸著馬雲過河”說法由此而來。但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被臨陣叫停後,京東金融也隨之進行了整改。
此後,京東金融板塊已經數易其名,從“京東金融”到“京東數科”再到“京東科技”,但消費金融業務之於整個公司的重要地位從未動搖。
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京東白條與京東金條獲得的科技服務收入總計達44.3億元,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接近43%。
但缺少足夠的金融牌照,一直是京東的短板。目前,螞蟻、、小米、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手握民營銀行牌照,無論是在合規層面,還是業務發展方面,都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的支撐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京東卻主要依靠小貸牌照。
京東也曾籌備過銀行牌照,但不幸夭折。在2020年,京東與招商銀行獲批共同籌建招商拓撲銀行,但隨著2022年拓撲銀行宣告終止籌建,京東的銀行牌照申請暫時落幕。
而京東金融的“扛把子”小貸公司,已經難以支撐起京東宏大的金融版圖。
作為京東旗下僅存的一張網路小貸牌照,京東盛際小貸是京東互金業務的核心牌照載體。2023年,京東金融旗下網路小貸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啟動了新一輪增資計劃,註冊資本金從55億元增至80億元。
而根據央行釋出的《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要求經營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的小貸公司透過銀行借款、股東借款等非標準化融資的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1倍,發債、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標準化債權類融資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4倍。
即使增資到80億,小貸牌照也難以滿足京東業務發展的需要,佈局消費金融牌照成為京東的當務之急。
處於困境中的捷信消金,急尋消金牌照的京東,兩者成了“天作之合”。
在今年3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修訂釋出《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對於出資人持股比例、資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京東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拿下消金牌照迎來了政策東風。
12月20日,金融監管總局正式下發修訂後的《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評級更加細化,監管趨嚴的政策訊號日益明顯。
曾經隕落的捷信消金,在京東旗下是否會有真正的脫胎換骨的變化,業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