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市場的喧囂似乎也被節日的氛圍所沖淡,股市也不例外。在春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表現得波瀾不驚,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超過3000家的股價下跌。
然而,平靜之下萬科的一連串動作卻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龍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萬科連續釋出了四則重要公告。其中,兩則公告涉及高層人事變動,一則披露了2024財年預計的巨大虧損,而最後一則是將部分資產出售給大股東深圳地鐵,以此換取近19億元的流動資金。
四則公告都包含了非常重要的內容,但在我看兩則與高層變動相關的尤為突出,先來看下公告的具體內容。
第一則公告披露了一系列辭職資訊。萬科原董事會主席鬱亮申請辭去這一重要職務,但仍將繼續擔任董事和執行副總裁;原總裁祝九勝也申請辭去所有相關職務,徹底離開了萬科;董事會秘書朱旭也辭去了相關職務,但將繼續負責聯絡長租公寓事業部的工作。這一系列的人事變動,無疑標誌著萬科管理層的一次大換血。
緊接著的第二則公告則是諸多人事任命,其中最重要的人事變動是原董事會副主席辛傑“轉正”,正式成為萬科的新任董事會主席。
辛傑的背景不容忽視,他是萬科大股東深圳地鐵的董事長和黨委書記,此前一直作為大股東的代表,輔助並監督著以鬱亮為首的萬科管理層。如今,他直接站上了權力的最頂端,擁有萬科最高管理許可權。
辛傑的上任,意味著萬科的職業經理人時代正式落幕,取而代之的是國資大股東的全面掌控。
萬科一直以其獨特的公司治理結構而著稱,即管理層雖然持股不多,但卻牢牢掌握著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然而,隨著擁有國資企業深圳地鐵背景的辛傑成為董事會主席,萬科的股權和經營權終於合併到了一起,萬科也因此從一家以職業經理人為主導的公司轉變為了大股東說了算的企業。
這一變化不僅意味著萬科企業性質的深刻轉變,更預示著其未來發展戰略的調整。在國資力量的強勢介入下,萬科有望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援和政策傾斜,從而在當前房地產行業寒冬中穩住陣腳,為未來的轉型與發展贏得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辛傑的上任也傳遞出一個強烈的訊號:深圳國資委將全力保障萬科的生存與發展。
在萬科債券價格大跌、時任總裁祝九勝被傳帶走調查等負面訊息頻出的背景下,不少人對萬科的未來產生了擔憂。辛傑上任後這些擔憂可以煙消雲散了,多方表示支援萬科。
比如,深圳國資委表示,國資國企資產規模龐大,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支援萬科等企業的發展;深圳住建局、廣東住建廳以及深圳地區的8家銀行也紛紛表態,透過多種方式給予萬科全方位的支援和協助。
這些支援措施不僅有助於萬科緩解當前的資金壓力,更為其未來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預見的是,在國資力量的庇護下萬科將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挑戰,實現穩健發展。
最後,辛傑的上任還意味著國內房地產行業正式進入了國企時代。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民營房企曾一度佔據行業的主導地位,碧桂園、恒大、融創等企業頻頻登上百強房企榜單的前列。然而,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深度回撥和民營房企頻陷現金流和債務危機,國企和央企開始逐漸嶄露頭角成為行業的新龍頭。萬科的變化讓這種趨勢更為明顯。
這一變化對於買房人來說或許是個好訊息,因為國企的信用和實力通常要高於民企,但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未必是一件好事。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在發展了多年後,突然重回國有資本佔主導的時代,這無疑會對市場的競爭活力和創新動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國資力量的介入對於萬科等企業的積極意義。在當前房地產行業的寒冬中,國資的介入無疑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強大的後盾和支援。這不僅有助於它們緩解資金壓力、穩定經營,更為其未來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遇。
綜上所述,萬科管理層的退出及隨之而來的戰略調整不僅標誌著其企業性質的深刻轉變,也對映出國內房地產行業格局的重塑。在國資力量的強勢介入下,萬科得以在風雨飄搖中穩住陣腳,為未來的轉型與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援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