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釋出的資料顯示,去年汽車出口同比增長23%至641萬輛,蟬聯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汽車出口額達到11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13億元),在我國出口總額中佔比從1.7%上升到3.3%。
常規燃油車型仍是主力,出口440萬輛,同比增長26%。新能源汽車年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12%至201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型170萬輛,插混車型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和128%。
汽車出口省份排名16-20位的依次是四川(12.78萬輛)、天津(10.61萬輛)、吉林(9.31萬輛)、福建(8.75萬輛)、新疆(6.50萬輛)。作為亞歐黃金通道與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新疆汽車出口呈現持續向好的局面。其中,霍爾果斯口岸是全國最大的汽車出口陸路口岸,出口運輸方式包括自駕、籠車裝載、中歐班列運輸等。
廣汽傳祺、東風商用車、陝汽集團、中通客車等廠商紛紛在新疆建廠,實現本地化生產,縮短產品運輸半徑,降低物流成本,從而更快速、高效地滿足當地及中亞、西亞等地區消費者的需求。
河南(22.03萬輛)、廣西(21.84萬輛)、湖南(17.00萬輛)、湖北(15.59萬輛)、江西(14.73萬輛)分列11-15位。去年,廣西汽車出口176.1億元,同比增長6.6%。柳州是全區重要的汽車製造和出口基地,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7.4%至8.5億元,其中,出口印尼5.5億元,同比增長409.3%
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出口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超過4.1萬輛/套,同比增長72%;印尼每賣出10輛新能源汽車,有一半是其製造的。東風柳汽出口同樣重新整理歷史紀錄,主要得益於歐洲、南美洲等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力。
江蘇(41.38萬輛)、廣東(35.49萬輛)、山東(30.95萬輛)、北京(24.36萬輛)、陝西(23.78萬輛)分列6-10位。其中,陝西汽車出口增幅高達215%,短短四年間數量增長8.5倍,貿易值增長7.3倍。全省新能源汽車出口始於2017年,從121輛增長到2024年的15萬輛,從0.2億元增長至198.7億元,短短八年時間數量增長1238倍,貿易值增長863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每出口5輛重卡,就有1輛來自陝西。作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重卡企業之一,陝汽集團2024年出口銷量6.1萬輛。銷往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保有量超過36萬輛。在中亞五國,其市場份額超過40%,位居中國重卡品牌第一。
安徽(95.37萬輛)、上海(79.89萬輛)、河北(58,77萬輛)、浙江(49.92萬輛)、重慶(47.34萬輛)躋身前五。由於上汽集團、特斯拉出現下滑,上海去年出口量同比下降9%,連續多年蟬聯的第一寶座被安徽替代,後者出口量同比大漲41%,高於全國增速6個百分點。
2025年1月15日,隨著“航通01”汽車滾裝船駛離合肥港派河港區(江淮運河上的首座集裝箱碼頭),“合肥-上海汽車滾裝航線”正式開通。這是江淮運河首條滾裝航線開通,也是安徽內河開通的首條滾裝航線,全程590公里,航行時間約50小時,單船可搭載330車。對於完善全省汽車出口供應鏈物流鏈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