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一盤,我國中西部內陸的5千萬噸級煉油廠,各個都是聚寶盆企業!
一、長嶺煉化(中石化),位於湖南嶽陽市,煉油能力為1150萬噸/年;
二、蘭州石化(中石油),坐落在甘肅蘭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1050萬噸/年。
三、獨山子石化(中石油),在新疆克拉瑪依市,煉化能力1000萬噸/年;
四、洛陽石化(中石化),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煉化能力為1000萬噸/年;
五、成都石化(中石油),位於四川省成都,煉化能力也是1000萬噸/年。
一般來說,原油年加工能力在1000萬噸以上,是大型煉化廠的門檻。這些千萬噸級的煉化一體化基地不僅可以煉油,也能生產乙烯等石化產品,可以在當地形成一個龐大的石化產業叢集。
這5個千萬噸級的煉油廠,毫無疑問都是駐地城市的經濟支柱產業。例如:洛陽、岳陽兩個城市,有一個這樣的聚寶盆企業,都助力了它們成為省內僅次於省會的經濟第二大城市。
其實,中西部的內陸地區並不是我國石油煉化的主要基地,我國的石化化工主要還是分佈在東部沿海地區。例如:山東、浙江、遼寧和福建等。這些地區進口原油更為便利,並且也是燃料油、化工產品主要的消費地區。
內陸地區的這些煉油廠,要麼是坐落在油田附近,或者擁有發達的鐵路、水路運輸優勢,或者靠近主要的消費市場。但是,整體煉化能力還是很難與東部相媲美,例如中石化鎮海煉化(寧波),年煉化能力為4000萬噸每年,舟山市的浙江石化、山東煙臺的裕龍島石化,都是4000萬噸每年的原油加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