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 1月31日訊(記者 王婉瑩)發展養老金融已經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總的來看,我國養老金融體系主要分為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部分。
去年12月,央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援中國式養老事業服務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又為金融機構在養老金融領域的業務拓展描繪出廣闊藍圖。
記者注意到,日前,東吳證券孫婷團隊釋出研報稱,證券公司支援養老金融建設有其獨特優勢。首先,證券公司及旗下公募基金具有完善的投研體系和高素質投研團隊,具有產品設計方面的優勢;其次,證券公司具備強大的投顧團隊,作為金融產品代銷機構,可以為個人養老金參與者提供更全面的財富管理服務;最後,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直接參與者,可以為養老產業相關企業提供豐富的資本市場服務,以滿足其發展的資金需求。不過,眼下證券公司對養老產業金融發展的支援程度較低,在產業投資和企業融資方面還有發揮更大作用的空間。
構建多元化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據研報,從目前券商對養老金融的參與情況來看,基本實現了對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全鏈條滲透。
近年來,證券公司透過參控股公募基金,踴躍參與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養老金的委託投資管理。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領域,券商以"間接+直接"模式展業。截至2024年三季度,證券公司直接或透過參控股基金公司間接參與管理的企業年金規模達1.2萬億元,佔比超34%。
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也是券商近年發力重點。截至2024年9月,證監會批准的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中,共51家機構入圍,其中券商佔比近半,達到24家,多於銀行的19家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8家。
各類代銷機構展現出不同特點,證券公司投研優勢顯著。長期以來,基金公司直銷主要聚焦於機構客戶,零售客戶依賴於代銷渠道,因此在個人養老金業務上也並不具備自身渠道優勢、需要依賴於代銷。但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費率優惠力度較大,普遍免除申購費率,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僅為普通產品的5折,對代銷渠道的銷售激勵較為有限。
從不同代銷渠道來看,證券公司的渠道能力有限,但客戶風險偏好高、權益類產品服務能力強。券商個人客戶主要來自於股票交易客戶的轉化,引流入口有限,線下渠道弱於銀行、線上渠道弱於第三方。但客戶風險偏好本身偏高、有一定權益類資產的投資經驗,對高收益的需求較強、對公募基金產品的接受度較高。
同時,券商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管理風格、投資能力等專業認知更深入,對權益類基金的推介更獨到、精準,助力提升客戶資產配置效率。券商投顧服務可以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透過全生命週期的"顧"服務, 促成客戶購買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增強客戶粘性。
面對銀行與第三方平臺的渠道競爭,多家券商結合自身資源,推出差異化服務方案,強化渠道協同,以"專業+精準"策略突圍,多元化構建養老金融全週期服務體系,積極開展投教活動,培養居民養老投資意識。此外,還依託專業的投資能力和豐富的產品體系,積極佈局養老金融,致力研發並提供多元化養老金融產品及服務。
券商涉足養老產業金融程度存不足
養老產業金融是養老金融發展的一大支柱。
從資產端的視角來看,養老產業投資額度大,回報週期長,客觀上需要透過市場化融資手段或政策性融資手段共同支援養老產業發展。其中,市場化融資手段包括養老產業機構發行債券、上市、併購等;政策性融資手段包括政策性金融債、政府貼息貸款等。
從資金端的視角來看,解決金融資本參與養老產業發展問題的本質是最佳化金融資本的供給,從而更好實現金融資本的有效配置。由於養老產業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有社會效益,因此也存在一些不以獲利為目的的投資工具,比如政府引導基金等。
研報提及,儘管養老產業當前面臨政策機遇、需求機遇、經濟轉型機遇等多重機會,但在產業投資和企業融資問題上仍存在堵點,券商涉足養老產業金融的程度仍明顯不足。
首先是主題基金產品稀少,以養老產業為投資主題的相關公募基金不超過10只,規模總計不超過100億元。主要集中在醫療保健、養老地產和相關服務領域。東吳證券研報指出,養老產業當下並沒有受到券商機構資本的充分關注,主要是由銀髮經濟本身投資回報期長、產業體系不完善、經營風險大以及具體支援政策滯後導致的。
其次,近年養老相關企業首發上市亦數量較少,以中證養老產業指數成分股(上市時間介於1992年至2023年)為例,近三年度首發上市股票僅5只,數量佔比不足7%。首發上市募資金額178.9億元,佔比不足10%。
此外,債券發行規模擴大,股票增發募集資金較少。以中證養老產業指數成分股為例,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分別發行債券78個、57個、27個,數量呈減少趨勢,期間發行總規模分別為1772.5億元、1897.9億元、1114.3億元,呈持續上漲趨勢。相比之下,增發股票募資額較少,且規模呈持續下滑趨勢。
總體而言,目前券商機構對養老產業金融發展的支援程度較低,在產業投資和企業融資方面還有發揮更大作用的空間。
如何推動養老產業金融健康健全發展?研報從投資、融資支援兩端給出建議。一是關注養老產業投資機會,設立專項主題基金產品。證券公司可充分運用自身專業的投研優勢,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發揮多資產配置能力,在平衡經濟收益與社會收益的基礎上,創新設計養老主題基金、主題產品,最佳化養老產業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更好滿足其融資需求,支援養老服務企業的發展。同時開展高質量相關投研服務,提升市場對養老產業優質投資機會的關注。
二是發揮專業投融資認知優勢,為優質企業的經營與上市提供規範、引導、支援。持續拓展養老產業的投行業務,發掘和輔助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潛能公司、成長企業,為其提供上市輔導和支援,滿足融資需求。以養老產業金融全面支撐銀髮產業服務、產品落地。主動探索推出定向融資服務,拓寬有效融資渠道,最佳化企業融資結構。創新融資機制和服務。為投資參與養老產業的社會資本提供融資支援等。(藍鯨新聞 王婉瑩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