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國海證券(000750)釋出2024年度業績快報,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為42.2億元,較2023年度的41.88億元增長0.75%;營業利潤達到7.29億元,同比增加23.35%;利潤總額為6.56億元,較2023年度的5.15億元增長27.29%;歸母淨利潤為4.32億元,較上年增加32.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母淨利潤為4.75億元,較2023年度增長26.45%。基本每股收益為0.07元,較上年的0.06元增長16.67%。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595.71億元,較2023年下降14.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220.92億元,較上年微增0.62%;歸母每股淨資產為3.46元/股,較2023年上升0.58%。
國海證券作為國內首批設立的老牌券商,總部位於廣西南寧,前身為廣西證券公司。早在2011年借殼桂林集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登陸A股市場,成為A股市場上第16家上市券商,此後更名為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國海證券業務廣泛,在全國設有多家分公司和營業機構,員工總數超2000人,公司總資產達381.76億元,淨資產為76.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海證券曾一度陷入“券業寒冬”。
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9.25億元,同比下滑7.33%;歸母淨利潤為1.43億元,同比下滑63.45%。對於營收下滑的原因,國海證券表示,是因為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減少。回顧以往業績資料,此次中報業績是自2019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次。
說起國海證券,就不得不提到曾經的“蘿蔔章”事件。據悉,2016年12月13日,國海證券發生債券風險事件。公司原資管業務團隊負責人張楊、郭亮因偽造公司公章,在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牽涉20餘家機構,涉及假公章的協議規模約200億元。2017年5月19日,證監會宣佈,暫停國海證券資管產品備案1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年(經紀業務),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1年,同時處理了“蘿蔔章”事件相關責任人。
2024年5月,因牽涉金通靈業績造假案,四家中介機構光大證券、國海證券、東吳證券、華西證券以及九名員工被罰。其中,國海證券在金通靈2017年非公開發行股票履行持續督導職責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履行相關義務,持續督導期出具的2017年~2019年度持續督導現場檢查報告存在不實記載,持續督導報告對外發布程式不符合規定等,江蘇證監局決定對國海證券、林舉、唐彬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除了監管機構的處罰以外,國海證券還因“勝通債”一案收到七家金融機構的起訴,分別是:金元順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中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元證券、民生證券、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銀河金匯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索賠金額合計高達5.45億元。
“勝通債”案又是一起規模巨大的財務造假大案,據監管查明,2013年度至2017年度,勝通集團透過虛構購銷業務、編制虛假財務賬套,以及直接修改審計報告的方式,共計虛增營業收入615.4億元,共計虛增利潤總額119.11億元,扣除虛增利潤後,勝通集團各年利潤狀況均為虧損。上述行為導致“勝通債”的募集說明書存在虛假記載。而國海證券是當時勝通集團發行債券的主承銷商,這起案件依然餘波未了。
近年來,證券行業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監管政策趨嚴等多重挑戰。2024業績快報中國海證券營收和淨利的增長,可以說是“寒冬”之後出現的“回暖”。而深陷泥潭的國海證券,何時能走出“陰霾”,外界也將拭目以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請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