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房價到底能跌多少,黃奇帆在最近一次演講中就說出了5個房地產的指標,其中一個指標就提到了房價。
1、房價大幅度回撥
是這樣表示的,我國的房價整體上跌了40%~50%,很多人都說不可能吧,因為在2024年的時候,還有機構統計出來的資料是相比最高峰下跌了24%,為什麼會整體下跌有40%~50%呢?
這個是百城市抽樣和全國範圍是有區別的!
70箇中大型城市中二手房價格全方面同比下滑,沒有一個城市上漲的,其中廈門跌幅第一達到了13.1%;
金華、溫州、廣州、武漢、唐山、泉州、秦皇島、南昌、包頭、丹東、惠州、呼和浩特、襄陽、福州、九江、濟南等城市跌幅都達到了10%以上。
根據wind,2024年11月份的資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價相比最高峰下跌幅度分別為29.2%、29.6%、 29.3%、 38.2%。
這個事實已經發生了,沒辦法扭轉,那麼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房價下跌確實是很難受的,中國家庭資產有60%都是集中房子上的。
這個比例遠超其他國家,例如美國房產佔家庭比例僅為28%,德國僅為25%,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與其他國家這個差異化有這麼大,市場的穩定是關乎了無數家庭的財富問題。
2、政策導向,穩中求進
近年來政府一直都是以穩的形勢去推動,2024年釋放了這麼多樓市政策,更多的都是讓市場健康平穩的回暖就可以了,並沒有說讓房地產出現價格大漲。
2025年將會持續的發力推動市場回暖,比如城中村改造推進保障性住房和舊改政策等等,這些對市場都是有效的推進的。
如果2025年整體的政策推動使得市場正常的回暖,那麼大機率市場穩住了,所有的東西也會一步一步的跟著好起來。
3、市場將逐步的分化
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差異?
一線城市和部分新一線城市的整體經濟雄厚,人口吸引力強,房價相對來說是很穩健的。
最簡單的上海新房價格環比上漲達到了31個月,相比之下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壓力非常的大,人口持續的流出,房價面臨著持續的下行,而且有部分城市的去庫存週期更是達到了10年。
4、需求結構發生改變
伴隨著房地產逐步的成熟,購房的需求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當前仍需購房者的買房比例是持續性下降的,改善性住房成為了主導市場。
根據資料顯示,2024年改善性新房專案受到市場歡迎,這種需求結構發生變化,促使房地產市場更注重品質和功能提升,從而推動房價在不同區域出現分化的局面。
大白話理解就是打不同產品的差異化,有些產品是滿足高品質居住需求,有些產品就是為了解決老百姓最基本的住房需求。
同時未來不僅只有商品房,還有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等等各型別的住房出到市場來幫助市場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想想現在是不是年輕人在大城市根本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如果未來這麼多這些住房出臺之後能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住房難的問題,年輕人也不會單純的為商品房而煩惱了,從而就會結婚、生小孩,這些都是能促進社會經濟很大的一個關鍵環節。
2025年整體的房價已經定了更多的都是穩中有這樣的狀態,2026年有部分城市價格開始上漲,這些更多都是剛剛所說的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為主調。
另外這種情況是高盛集團,摩根銀行以及國內的一些經濟學家團隊分析出來,大機率也是在26年左右市場才會逐步的健康平穩的發展下去,25年還是調整的大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