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1月的議息會議已經落地。
正如市場預期的那樣,美聯儲保持利率不變。
但重要的是美聯儲對未來降息的態度。
美聯儲給的預期是:不著急降息。
這意味著,下一次降息的參考時間是6月。
市場的預期則是最早在6月降息,今年降兩次。
但真正精彩的地方不是市場怎麼認為,而是跟美聯儲的大戰。
之前我們分析過,現在特朗普面臨即將到期的天量債務,它最希望的就是趕緊降息,從而化解債務壓力。
否則,美國政府都可能停擺。
但這次議息會議上,鮑威爾明確表示:
通貨膨脹已經更接近目標,仍有點偏高。美聯儲不需要急於調整政策利率,將繼續保持2%的通脹目標。將調整政策立場以促進目標實現,政策已做好應對風險的充分準備。
這明擺著就是告訴特朗普,通脹不下來就不會降息。
從美國的分權體制來看,特朗普確實沒有權力決定美聯儲的決策。
所以特朗普就急了。
二、特朗普亂咬人
在議息會議後,特朗普沒有直接針對降息進行反擊,而是在其他方面抨擊美聯儲。
他指出:美聯儲在銀行監管方面做得很糟糕。
特朗普希望從其他方面給美聯儲施壓,迫使他們儘快降息。
不過,特朗普大機率吃不定美聯儲。
所以他必須先想辦法壓通脹,才有撬動美聯儲的籌碼。
三、資本市場將被擾動
特朗普的立場十分明確,就是要壓通脹促使降息。
但特朗普也不是神,他不可能隻手遮天。
他想要壓通脹就勢必要削減財政開支,但一定會遭到很大的阻力!
只要過程不是一帆風順,就會出現么蛾子。
比如,通脹沒有如期下行,資本市場的價格就會反向波動。
他跟中國的關係也是在動態變化中的。
進展不順利,就會對我們更友好一點;進展順利,就會變臉。
美聯儲根據通脹的變化也會給出或鴿或鷹的預期管理。
這就會放大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
還有一點也要有心理準備,如果抗擊通脹不順利,而美國政府發債壓力陡增,美債利率很可能再次突破5%。
美債利率越高,美國政府的麻煩就越大。
因為利率越高,意味著美國主權信用降低,沒人願意買他們的國債。
這個時候,美債利率升高,並不意味著美元一定走強。
四、當心不切實際的預期
最後說一下最近全網都在熱議的科技。
之前全網都在指責中國在科技創新上被吊打。
最近一些事件組合在一起出現,全網又開始嘲笑美國的科技公司了。
人心真是很搞笑。
無論是之前的中國崩潰論還是現在的中國速勝論,都不可取。
我們未來面臨的一定是兩個大國長期的博弈。
我們沒有想象中那麼差,美國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全世界論及科技,肯定是中美兩國排前二。
但客觀的說,美國在原始創新上,的確比我們強。
所以過去不應該過度捧高美國,現在也不應該過度貶低美國。
回到股市上,短期行情容易受到情緒的干擾,但持續的行情需要多因素共振。
我們還是更應該關注美聯儲和美元的動向。
畢竟股市想要持續上漲,一定是有資金持續的流入。
否則光靠情緒,當心又追在一個相對高位。
大家仔細想想看,最近AI領域的這麼多事就跟編排好的一樣。
由於編排得過於完美,從投資的角度上講,就不要太上頭,保持理性。聽訊息炒股從來都是一個坑。
一定要把訊息背後投資的底層邏輯給挖出來。
我相信科技的未來是美好的,但咱們可別死在通往美好的路上。畢竟任何一條路都不是平坦的。
務必管理好自己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