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暉
1月22日,富國核心優勢混合發起式(019361)釋出公告,宣佈基金經理孫彬因工作安排已於2025年1月20日離任,後續該基金將由吳棟棟獨自管理。
回溯富國核心優勢的發行歷程,富國基金在宣傳上可謂下足了功夫,從措辭到篇幅,孫彬的名字和業績被反覆提及,可基金成立剛滿一年孫彬便匆匆卸任,這對於那些信任孫彬的投資者而言無疑是“背刺”。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產品設計
富國基金在發行材料中,著重強調富國核心優勢有兩大特殊 “體質”,可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富國基金宣傳的第一個特殊“體質”是富國核心優勢為浮費型產品,理論上規模越大管理費收的更少。
根據相關材料,當基金資產淨值不高於100億元時,管理費年費率為1.20%;當它的資產淨值規模超過了100億元之後,超過100億元的部分適用的管理費年費率為0.60%。
看似美好,實則暗藏玄機。在基金規模未達100億元之前,相較於其他低費率產品它毫無吸引力,難以吸引投資者關注;而當基金好不容易突破10億元大關,也只是超過部分享受低費率。
假設基金資產淨值達到200億元,粗略估算基金綜合管理費率約0.90%,這也並未有明顯優勢,更何況當前資產淨值超過200億元規模的主動權益基金也只有4只。
總而言之,在基金最需要費率優勢來擴充規模時它卻沒有,在基金有了規模之後費率降得又不夠低,所謂的費率優勢更像是為投資者畫的大餅。
來源:Wind
富國核心優勢成立以來的規模增長體現出投資者對這隻基金的態度。據Wind資料顯示,富國核心優勢成立至今實現收益27.28%,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121/4023。但出色的業績並不能阻止份額不斷縮水,截至2024年年末富國核心優勢的總份額為0.96億份,相較於成立之初了2.1億份縮水幅度超過50%。
雙基金經理的 “迷局”
發行材料還顯示,富國核心優勢採用雙基金經理管理模式,由孫彬和吳棟棟搭檔,被宣傳為 “干將 + 新銳” 的雙強組合。
同時還特別強調,孫彬作為富國基金旗下的“價值投資”實力派基金經理,過往投資成績頗受專業評級機構的認可。自2022年7月以來,代表作品富國價值優勢一口氣拿下金牛獎、金基金獎、明星基金獎大滿貫,其中連續兩年獲得金基金獎。
無論是“干將+新銳”這樣的措辭,還是宣傳材料中的篇幅,發行富國核心優勢時富國基金一直把孫彬當作核心,然而基金成立剛滿一年孫彬就卸任,這對沖著孫彬的明星光環購買基金的投資者無疑是“背刺”。
儘管發行時孫彬是核心,但成立後吳棟棟或許才是主要管理者,孫彬“帶貨”的意味更多一些。對比富國核心優勢的重倉股與孫彬、吳棟棟各自單獨管理基金的重倉股,會發現富國核心優勢與吳棟棟單獨管理的基金相關係數更高。
還需要提到的是,孫彬在富國基金前後共參與管理過12只基金,憑藉出色的業績共參與發行過富國融享18個月定開混合、富國滬深300基本面精選股票、富國紅利混合、富國上證50基本面精選、富國週期精選三年持有期、富國融豐兩年定期開放混合以及富國核心優勢混合發起式6只基金。
來源:Wind,2024年4季報
基金的名字有周期、紅利、滬深300、上證50等極具代表性的關鍵詞,乍看之下,它們似乎各自錨定了不同的投資賽道與風格。然而,當深入對比這些基金的重倉股後,卻差異化並不算大,屬於“換湯不換藥”。
不少投資者質疑,孫彬是否只是在利用自己的聲望 “帶貨”,而未能真正打造出風格各異、具有獨特投資價值的基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