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年多,控股(以下簡稱“順豐”)終於如願成為中國物流行業中首家“A+H”股上市公司。
11月27日,順豐正式於港交所掛牌,發行價為每股34.30港元,也是當日開盤價,盤中漲幅一度到3.50%。截至午間休市,其股價上漲0.15%至34.35港元,總市值為171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98億元)。
根據順豐公告,其香港上市公開發售獲79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獲10倍認購,全球募資淨額約56.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2.8億元)。
在此之前,順豐先後經歷了去年的營收負增長以及今年前三季度增速收窄,投資者們的信心也在不斷被動搖,其A股市值較最高時已跌去了超3000億元。
而藉由被業內視作加速出海重要訊號的港股二次上市,順豐能否重回巔峰?
11月27日,順豐正式於港交所掛牌 圖/視覺中國
被“冷落”的第一
從很多方面來看,順豐是國內快遞物流公司裡毋庸置疑的帶頭大哥。
1993年成立至今,順豐從快遞起家,逐漸將版圖擴大至快運(大件配送)、冷運及醫藥、同城即時配送、供應鏈服務,成長為綜合物流企業,並將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根據其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30日,順豐已覆蓋了中國所有的地級行政區及全球202個國家和地區。
業務鋪開的背後,是順豐多年以來重金燒出來的“天網、地網、資訊網”。這三網是支撐順豐服務時效的基礎設施,順豐董秘甘玲也曾表示這是其獨特的核心戰略資源。
其中,“天網”是由全貨機、散航(與航空公司或代理合作)及無人機組成的空運網路;地網是由物流產業園、終端網點、中轉分撥網路、運輸隊伍、配送隊伍等組成的地面運輸網路;資訊網則是依託多種技術開發的、在包裹流轉過程中對相關資訊與資料進行跟蹤的平臺工具。
規模上,順豐營收自2021年突破2000億元后,連續兩年站穩了超2500億元。根據其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去年收入計,順豐是亞洲最大、全球第四大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
順豐連續三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也是國內快遞物流企業尚無法企及的勳章。
即便如此,A股投資者們對順豐的情緒卻冷淡已久。公開資料顯示,2021—2023年,順豐年內股價分別下跌了22.20%、16.51%和30.81%。且較之巔峰時期,順豐市值如今已蒸發了超3000億元。
在盤古智庫高階研究員江瀚看來,這與順豐近兩年來業績表現不達預期有關。
一方面,順豐去年營收為2584.09億元,雖然仍是行業第一,但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同比下滑了3.39%;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收雖恢復增長,但增速僅有9.44%,再不復過往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的局面,瓶頸隱現。
若把時間拉長,順豐在2018—2023年間的營收復合年增長率為23.23%,京東物流則為34.49%。而根據極兔快遞已披露的資料,其2020—2023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79.31%。
順豐營收情況 圖/中國新聞週刊整理自財報
另一方面,一直走高階快遞路線的順豐單票收入相對不菲,以今年1—10月為例,其15.75元的票均收入遠高於通達系的2元上下,這也讓其在去年營收下滑的情況下淨利潤大漲了33.37%至82.34億元;但從盈利空間上來看,重資產自營的順豐仍有所虧欠。
去年,順豐的毛利率與淨利率分別為12.82%、3.19%,遠低於中通的30.36%、22.79%,且在毛利率高於圓通(10.16%)、韻達(9.55%)的情況下,淨利率卻低於二者的6.50%、3.67%。
商流不足,份額受限
“國內物流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進入了以服務質量和產品創新為重點的存量競爭時代。”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物流分會副秘書長解筱文曾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統計,2022年及2023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速分別僅為3.4%、5.2%。具體到快遞行業,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收入增速為24.2%,到2022年則僅有2.3%,2023年有所緩和,但14.3%的增長也不復昔日速度。
而在存量競爭的背景下,順豐的業績可能將繼續承壓,尤其是在構成其營收半壁江山的快遞領域。
“順豐是快遞行業中追求體驗的一家企業,定位為品質快遞。但這兩年電商行業逐步開始向廉價電商發展,這也讓價格競爭成為國內物流行業的主旋律。而順豐的價格競爭力不足,商流不斷萎縮,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蠶食。”工信部資訊通訊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盤和林所指的市場份額,是以業務量計算的。而業務量,從來不是順豐的優勢領地。
結合各快遞企業釋出的經營簡報及國家郵政局資料來看,今年1—10月,順豐業務量為106.35億票,少於圓通、韻達、申通;其10.9%的同比增速不僅遠不及這三家,還較22.3%的行業平均水平落後一大截。
今年1—10月,各快遞公司業務量與單票收入情況 圖/中國新聞週刊整理自公開資料
解筱文此前曾介紹,以收入計算,目前全國快遞物流中電商物流佔比在70%左右。而作為獨立第三方快遞公司,順豐既沒有如通達系與淘天、極兔與拼多多一般和電商平臺間頗為緊密的聯絡,也不似京東物流一樣可以背靠京東,在商流上是先天不足的,“這也是順豐重要的增長瓶頸”,江瀚表示。
在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看來,隨著市場競爭正變得愈發激烈,通達系和京東物流可能會給順豐帶來更大的衝擊。
一個可以看到的事實是,今年以來,各快遞企業均在提升配送時效上頗下功夫。譬如年初中通將原本的“標快”升級為“好快”、“特快”升級為“飛快”,前者承諾送貨上門、超時必賠,後者突出最快半日達;5月,圓通推出“航空件”產品,主打快到隔日達、次日達。若各家給到使用者的時效和體驗上的差異越來越不明顯,對不具價格優勢的順豐的威脅可能會再上一個臺階。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也被迫捲入了快遞價格戰。今年以來,其票均收入從1月的17元降至10月的14.64元,但其業務量卻並未因此出現明顯的增長。
今年1—10月,順豐業務量與單票收入情況 圖/中國新聞週刊整理自順豐快遞物流業務經營簡報
如果將時間拉得更長,順豐的單票收入已從2018年的23.18元降至今年1—10月的15.75元。雖然相比於通達系,順豐確實還有不小的降價餘地,但價格戰若持續,將對順豐的盈利空間進一步擠壓。
向海外要增量
對於以時效快遞起家發家的順豐,找到新的增長點變得格外迫切。
而在橫向拓展業務佈局之外,伴隨著跨境電商的崛起,潛力更大的海外物流市場可能意味著更可觀的增量。
順豐對海外市場也給予了相當高的重視。在港股招股書中,其不斷強調自己成為一家全球運營的物流公司的願景。
順豐的出海之路最早可回溯至2010年,開始在海外建設網點服務中國客戶的出境物流需求。2018年,國際化發展正式成為順豐的重點佈局之一,尤其是2021年斥資175.55億港元(當時約合人民幣146億元)對東南亞市場份額位列第三的嘉裡物流的收購,為其在東南亞快遞市場打開了全新的局面。
2022年,順豐與湖北省政府共同出資、前後歷時八年建設的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運,這是順豐拓展海外業務的重要基礎設施。順豐曾表示,該貨運機場是順豐“覆蓋全國、輻射全球”航線網路的核心樞紐。公開資料顯示,該機場航線已觸達比利時、美國、阿聯酋、新加坡等國家。
從營收貢獻層面來看,順豐國際業務的拓展確有成效,但仍有所不足。順豐港股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其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收入分別為182億元、589億元、349億元、184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8.8%、22.0%、13.5%、13.7%。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這也是順豐選擇在港股二次上市的重要出發點。“公司將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援和更廣闊的資本市場平臺,透過港股上市,順豐將更容易得到國際投行和投資機構的研究覆蓋,接觸到未覆蓋A股的海外投資者,擴大投資者交流面。同時,上市也將助力順豐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綜合競爭力。”柏文喜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順豐董事長王衛也曾多次提及,赴港上市的目的在於以全球化的資本,能在國際市場中快速擴張。
招股書顯示,順豐此次港股上市的募資淨額中,約45%將被用於加強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其中,20%將用於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物流服務及網路覆蓋,包括投資海外資源、加強清關能力及與當地物流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等;20%將用於推進併購、合營企業等戰略投資以提升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另有5%用於升級洲際物流網路和基礎設施,如增加新航線,在北美、歐洲和東南亞等地區維護及升級海外倉庫和物流園等。
不過,拋開已經全球撒網多年的三大物流巨頭DHL、UPS、FedEx不談,近年來盯上海外新興快遞市場(如東南亞、非洲等)增長潛力的國內快遞企業便不止順豐一家。譬如菜鳥和京東物流,來勢亦無法忽視。
在去年6月舉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表示接下來計劃“以每年1—2個國家的節奏建設海外本地物流網路”,並於隨後聯合速賣通上線了“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首批落地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韓國。根據阿里集團2024財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報告,菜鳥營收同比增長28%至990.2億元,增長主要源於跨境業務,其日均跨境包裹量已超500萬件。
京東物流則憑藉在印尼、泰國等地的數十座智慧物流園維持國際市場份額。去年,京東物流國際物流事業部負責人薛群也表示未來3年計劃建設覆蓋全球主要國家的供應鏈物流網路。
順豐面臨的硬仗,才剛剛開始。
作者:石晗旭 編輯:餘源